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刘明艳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刘明艳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中学 442714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例如:在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为学生介绍作家作品,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自强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图书室,那里有很多好书,我向学生推荐了《为人处事一本通》、《好心态 好性格 好习惯》、《养好人生的50种态度》、《中国孩子的好榜样毛泽东》、《中国孩子的好榜样邓小平》、《论语·孟子》等等。通过读书学生兴趣很高,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二、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

1.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即意味着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能以教育者自居,不能使用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强制手段来推行自己的意愿,强迫学生服从,教师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用商量的语气共同解决问题。

2.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主要指师生在情感上是民主、和谐的。民主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这样师生间便会取得心灵相通,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共同分享挫折的烦恼。

3.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论文作者:刘明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刘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