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人性化思考论文_萧浩源

——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小学的设计为例

萧浩源

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511300

摘要:“科教兴国”是将教育放在了当前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教育相关的行业要求级别被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其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建筑环境,更是涉及了文化教育方针。本文主要是探讨并思考如何将当前中小学校园建筑部分如何设计成个性化。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个性化;设计;思考

一、目前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特点

传统的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有三部分,即教学、体育、管理三个区域,以布置教学楼为主,这种传统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建筑布局思考,使得校园空间环境比较单一,只追求学校的安全性且对校园空间的利用率不均衡。据笔者的经验,在这种面积相等、半封闭的学习活动空间中,中小学的个性以及自主创造性得不到自主的发展,与新时代的全面素质教育政策的推行相违背,所以对于需要改建、扩建、新建的中小学校园建筑,其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

二、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个性化参考依据

2.1年龄依据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实行的年限制度是小学6年制,中学6年制,而中学又分为初中3年制和高中3年制。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应该最先考虑到设计的学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这就是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年龄依据。根据目标学生的年龄进行符合其适应的设计,不能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是一样的设计,具体的设计体现在阶梯高度更适于相对应年龄的学生生活的舒适度,且从其生理安全、心理安全方面以及功能方面综合考虑其学生特点。我国的区域幅员辽阔,根据2018年的调查,小学有32万所,初中学校大约6万所,高中有3万所,所以不仅中小学校园数目的差异是根据其年龄,其设计更应该根据年龄进行。

2.2地理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32万所小学布置在地理环境不同的区域,必须要根据其地理、地质、风俗、交通、学校面积等情况进行校园设计。最大的差别氛围南北温差设计,其校园建筑设计在进行防暴雨、防洪、防地震、防沙尘、防台风等恶劣的自然灾害方面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即不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建筑的基本设计要求原则。而目前我国建筑用地紧张,且可用建筑面积与中小学校园所在的城区或郊区位置有关,其建筑的高度以及密集型也会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产生影响。

2.3生理安全依据和心理安全依据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平面空间设计要考虑中小学生具有年龄小、自我保护的意思比较薄弱的特点,在空间设计方面以宽敞明亮为主,避免狭小带来的压抑感,在细节设计方面已经以中小学生乱动的特性为主,比如在建筑夹角外部张贴软绵或者在将操场设计成塑胶跑道,建筑材料设计方面以安全的环保材料。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必须基于中小学生的生理安全以及心理安全的基础原则,若达不到这两个原则,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人性化就无从谈起。

2.4功能依据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中小学生在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这一功能。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将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以及学习能力等能力上进行全面发展,不仅要使得中小学生在挫折、压力方面进行承受得起,也要传承中华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底蕴,更要进行学习如何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中小学生在课程方面设置了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课、美术音乐课、劳动课等课程,中小学校园的建筑功能就要为这些功能的使用更加人性化,便于培养在未来竞争中更具有创造性、刻苦性的学时实现其校园建筑空间的分布设计。

三、中小学校园设计人性化的实践——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小学的设计为例

图1总平面图 图2鸟瞰效果图

图3夜景效果图 图4透视效果图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小学办学规模为 24 班、45 人/班、1080人。拟建小学用地面积 22632.67 ㎡,总建筑面积为16049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公共教学楼、饭堂、宿舍、体育馆等功能建筑,并配套建设室外运动场地、道路广场、绿地、泳池、给排水管网等室外工程。

中小学的自制力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没有形成自我管理的系统机制,在校园建筑设计方面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3.1衣物更换空间

因为中小学生在课程中有体育课或者劳动课,这两个课程容易出汗,有更换衣服的需要,且其自理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比较差,在下雨天或者其他情况下也会弄脏或者弄湿衣服,所以一个专门存储衣物以及更换衣服的空间是必要的。衣物空间的设计要分男女以满足最起码的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

3.2自习安静空间

自习空间的设计是为提升学习的气氛,给予中小学生在非课程进行时段能有时间进行作业处理、总结自身学习不足甚至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或者学习。自习空间是安静的,其设计的位置应当远离其他教学空间或者吵闹空间。

3.3教师答疑空间

应该设计教师答疑空间,全科老师同在一个空间值班回答疑问。这种方式与教室自习不一样,也与教室办公室不同,是一个独立靠近教室办公区域的空间,应该是开放式的学时可以自由出入。

3.4讨论空间

讨论空间不是一个安静的空间,可以用来进行学习问题讨论、辩论活动,也可以用于学生演讲练习活动。学时讨论的实质就是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各自意见的交换以便于求同存异,而且交流的时候应该是热闹的有热情的。

3.5多媒体使用空间

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更变便捷的检索工具,在全面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也是其中一个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办公软件的使用、使用数据软件统计等计算机能力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常用的竞赛制度。所以要准备一个多媒体空间,设计符合多媒体设备安置的地方,使得中小学校园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结语

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承担着教育兴国的战略重担,其人性化应该更加细致和严谨,在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方面一定要考虑到青少年自身的年龄、心里特性,为教育事业培养出来更多的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中小学建筑形态探讨(下)——新型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特征[J].李志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

[2]城市高密度下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D].王欢.天津大学 2012

[3]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杨建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

[4]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J].屈健. 中国勘察设计.2010(01)

论文作者:萧浩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人性化思考论文_萧浩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