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潘强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潘强

广东冠晟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业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环节,全面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方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在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来说,因其结构厚实且水化热较大,此种情况下就令混凝土施工对于施工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质量控制成效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在此种情况下,如何科学应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当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从整体结构来分析,当代建筑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尚且存在三种问题,第一,混凝土配置不当,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没有仔细核算混凝土集料的配置参数,进而导致水泥、清水、砂石、黏合剂以及各种添加剂的配置比例不符合标准要求,这样必然会影响后期的浇筑质量。第二,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屡见不鲜,诱发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外在施工温度持续上升或者骤降,必然会引发混凝土结构体的内部变化,内部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体出现裂缝。其次,如果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到位,或者浇筑速度过快,也很容易滋生裂缝问题。第三,混凝土集料收缩性与标准要求不符。混凝土集料是由水泥、粗砂、细砂和各种添加剂组合而成的,这些组合材料的化学性质与内部成分各不相同,其收缩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在配置集料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些差异性,没有添加足量的黏合剂,进而导致混凝土集料收缩性与标准要求不符。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前准备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条件复杂,对于施工准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全面把握工程项目特征的基础上,从器具、材料以及技术工艺等方面入手来做好施工前准备。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操作的进行需要平锹与尖锹、塔吊、配电箱、白线、振捣器等多项器具的协调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材料方面,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及现实需求出发,把握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优化混凝土配置方式,科学选择水泥品类,一般以中水化热或者低水化热水泥品类为最佳,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是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等。在实际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确保所选择的水泥在质量和性能上能够达到施工标准,坚决不可以出现结块问题,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材料必须达到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并具备质量证书以及质检单等相关材料。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骨料存在特殊的要求,在这一方面,骨料比例掌握主要依据混凝土体积大小情况来进行,以80%~83%为骨料最佳比例,否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骨料选择过程中,一般倾向于选择级配优良且低线膨胀系数的骨料,观察骨料表面,最好不要存在弱包裹层,并确保岩石弹模相对较低,从而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为满足施工要求,一般将中砂应用于混凝土施工中,但对于石子性质提出严格要求,优先选择大粒径碎石和卵石,砂子与石子的含泥量分别控制在3%和1%之内,否则会影响实际配置效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粉煤灰的应用必须确保适量,需求量控制则主要由含碱量、含硫量和烧失量为依据来进行调整,此举目的在于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改善,为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水化热的合理化控制,来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粉煤灰的产量一般在15%以上,最多不可超出20%。施工之前要准备好充足的水,要确保水质优良,其中不可含有有害物质,以纯净水为最佳。在明确建筑工程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若需要使用其他外加剂,需要对水泥用量进行适度调整,并保证外加剂质量可靠,具备相关质量检验证书,之后加以精准计量,确保混凝土配置科学。

2.2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浇筑施工具有难度大、面积广、重量大以及厚度难以掌控等特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质量问题。(1)施工缝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缝设置必须合理,是重要的控制点。具体来说,施工缝是指分段浇筑时,先后浇筑的两段混凝土会因为浇筑时间差而出现初凝时间上的差异,在差异影响之下,两段混凝土会形成接缝,这种缝隙在浇筑条件下可以进行设置,但要注意相应的规范,如施工缝需要设置在结构剪力较小的位置、要与结构纵轴线保持垂直关系等。(2)混凝土厚度规范,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对浇筑层的厚度进行控制,控制分为三个部分,即所有类型的浇筑层厚度都需要根据混凝土和易性、振捣器振捣深度来进行初步设定;针对泵送混凝土,其浇筑摊铺厚度不可超过600mm(常规要求,如有特殊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更改);针对非泵送混凝土,其浇筑摊铺厚度不可超过400mm(常规要求,如有特殊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更改)。(3)拌和水泥用量及工艺要求,混凝土浇筑,同样需要进行混凝土拌和,但必须严格对水泥用量进行控制,同时注意拌和工艺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针对水泥用量,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浇筑平方而定,同时出于质量考虑,还可以适当加入外加剂,但外加剂的用量需要控制;在混凝土拌和中,针对未加入外加剂的混凝土,其拌和时间一般在30min左右,如果增加了外加剂,则需要延长拌和时间,通常为40min左右,如果外加剂用量较大可以进行调整。

2.3混凝土浇筑技术合理化应用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阶段,首先要将基础材料的登记、检查工作做好,在进行各种施工建筑材料的审查期间,需要将模板的位置、基本尺寸、标高要求、混凝土强度等做好记录。针对不同的建筑施工环节所应用的钢筋数量、水泥量的不同,需要针对混凝土保护层的设置要求进行统计与上报。在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阶段,需要将整个钢筋混凝土的内部油渍、垃圾等及时地清理,确保模板的孔洞以及其他的缝隙问题都能被填实。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讲究主次,基本上都是从低到高进行浇筑处理,各个浇筑层的厚度设置都需要根据结构中的配筋数量进行具体操作。

2.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混凝土养护则关系着整个工程质量,一般通过保湿法和保温法来进行养护。相对比而言,保温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来降低其温度梯度,确保混凝土平均总温差拉应力低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对混凝土表面裂缝进行防范。而保湿法的原理在于,为混凝土提供一个相对潮湿的环境,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脱水问题的解决,来降低干缩裂缝发生几率,促进水泥顺利水化,改善混凝土强度,降低干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早期的发生几率,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浇水操作必须及时,一般要求在12h之内进行,以降低干缩裂缝发生几率,保证混凝土硬化条件的适应性。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条件复杂,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保证施工工艺与技术的优化,必须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以促进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许立山,彭明祥,曾运平,等.中国尊大厦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综合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9(4):14-16.

[2]王宇刚.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2):191-192.

[3]曲林彧.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防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3):98-99.

[4]李佳侁.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51.

论文作者:潘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潘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