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技术论文_雷超波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技术论文_雷超波

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08

摘要:为了保障高速列车在移动过程中调度信息的实时传输以及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宽带通信业务,高速铁路宽带通信系统对越区切换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文对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越区切换技术

一、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是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铁路通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列车高速通过小区重叠区时,性能良好的越区切换方案能够保障列车控制信息和旅客通信业务的可靠性、实时性和连续性。越区切换是指当移动终端从一个服务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相邻基站覆盖范围时,改变原有的通信链路,切换到其他基站上从而保持通信连续的过程。如果切换失败,将会导致通信中断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对列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高速列车特殊的运行环境以及较强的移动性,对切换方案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切换方案在高铁场景中面临严峻挑战。

1、切换失败率高

由于多普勒频移、信道快速时变、复杂地形环境以及车厢穿透损耗(CRH3列车的车厢穿透损耗高达24dB)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列车中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较差,降低切换成功概率,甚至引发“乒乓切换”效应,严重影响高铁乘客的用户体验。

2、群切换

当列车进入新小区时,列车中的移动终端将同时执行切换。“复兴号”动车组满载时约有1110名乘客,假设10%的乘客移动终端处于活动状态,应同时处理110个用户设备的切换请求,在基站控制面中产生大量的信令交互,从而引起“信令风暴”,带来巨大的系统开销。

3、QoS保证

高速列车上各种移动业务的QoS由于频繁切换而降低。例如,视频电话的分组时延应小于50ms,而切换时间通常需要100ms。如果通信在切换期间中断,则无法满足视频电话的QoS要求。

二、越区切换问题

越区切换,指移动台从一个基站或者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另外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用户的正常通信,需要对信道进行切换。当切换触发,会形成一个全新的信道,并且转移到新的链路,然后对原有的信道进行释放。根据新链路的建立途径,可以将越区切换分为两种:①硬切换,先中断现有的连接,然后进行新连接的构建;②软切换,在维持现有连接的同时,建立新的连接。越区切换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技术,在许多场合的通信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GSM-R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技术的能够提供综合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确保列车的行车安全。

在新兴的异构无线蜂窝网络中,为了提升网络容量,转移宏蜂窝基站的负载,一般都会采用区域扩展技术,在越区切换中,基于传统越区切换策略,在蜂窝基站提供的导频信号上,附加一个正偏置,对策略进行改进,以确保微微蜂窝基站能够为更多的移动终端提供服务。这里提出一种启发式越区切换策略,可以通过将移动终端速度、环境参数等融入到越区切换过程的方式提升切换的成功率,减少切换频率。结合相关研究,同类型基站之间的切换,可以结合移动终端的实际状态,运用区域扩展或者区域收缩技术,提升越区切换的性能。

考虑到越区切换的复杂性,想要针对整个切换过程进行数学建模,难度极其巨大,缺乏具体的公式和理论支撑。因此,这里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切换迟滞量的表示形式,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分析越区切换中环境因素以及移动终端移动状态的影响,希望能够为越区切换算法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结合本文提出的启发式越区切换策略,若不同基站的其他参数相同,则对应靠近基站的切换偏置将超过对应远离基站的切换偏置,而这也表明了启发式切换算法更加倾向于临近基站的切换,倾向性的大小受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等效速度大小的影响。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如果不同基站的其他参数相同,启发式切换策略实际上等效于对移动终端靠近的基站进行区域扩展,对移动终端远离的基站进行区域收缩,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受移动终端相对基站的等效速度大小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比较没有区域扩展的情况,当移动终端从宏蜂窝基站向微微蜂窝基站移动时,微微蜂窝基站本身的区域扩展可以较早启动越区切换,减少切换启动过晚导致失败的概率。

三、切换方案优化设计

1、基于双播机制的切换方案优化设计

高速铁路场景的切换面临的另一问题就是频繁切换、硬切换可能引发的通信中断。近几年,基于双播(bi-casting)机制的切换优化方案也是越区切换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传统LTE切换中,网络与移动台之间存在着数据传输。为了减少分组丢失率,传统切换流程采用数据转发的机制。即在切换流程启动时,服务基站通过X2接口将收到的数据副本转发给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将数据发送给移动台或服务网关。数据在基站之间的转发存在时延,且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不能同时向移动台发送数据,其通信中断时间包括切换处理时延和数据转发时延。在双播机制中,服务网关在切换开始后分别向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发送数据副本。源基站处理收到的数据并发送给用户设备,而目标基站则丢弃收到的数据分组,直到用户设备成功切换到目标基站。由于目标基站在切换开始后立即从服务网关接收数据,所以通信中断时间约等于切换处理时延。因此,双播机制的通信中断时间比数据转发机制短,更适合一些实时通信服务。

2、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切换方案优化设计

高铁通信基站一般沿铁路呈带状分布,而高速列车沿铁轨固定行驶的特点,为切换优化提供了便利,一些学者考虑借助地理位置信息来优化切换方案。当列车进入目标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根据列车的速度自适应地决定切换触发条件。如果列车高速移动,用户设备可以提前触发切换。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设备提供的方向和速度信息加快对候选基站的选择,并自适应地缩短触发时延定时器。提出一种LTE-Advanced网络的快速切换方案,当列车接近预定义的切换位置时,网络可以直接发起切换。将基站的覆盖区划分为若干区域,当列车快速通过一个区域时,网络可以提前为用户设备进行切换。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根据列车行驶线路生成相邻小区列表,根据列车速度和小区间距预先对切换地理位置进行设定,在列车跨越预先设定的切换点时,源基站根据列车测量报告发送预切换信息到目标基站,实现资源预留。根据列车所处位置、行驶速度以及方向确定目标小区,并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出切换参考点坐标,得出此位置的时间门限值,当列车到达参考点的时间低于门限时,对目标小区进行信道分配和激活,实现快速切换。虽然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切换方案可以精确地控制切换时间,但是会导致额外的信令开销。

首先,列车必须在其测量报告中上报位置、速度等信息。其次,一些方案要求运营商预先规划切换地点,增加网络规划的开销及成本。而如何让列车知道规划的切换位置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让运营商在列车离开车站之前将切换位置等信息发送给列车;另一种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基站通过测量控制信息向列车发送切换位置信息。这两种方案都会导致额外的信令开销。此外,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切换方案在GPS信号接收不良情况下会影响切换性能。例如,当列车离开隧道时,列车上的GPS设备可能需要时间来搜索卫星信号,在搜索时间内,GPS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无法及时切换。

结束语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旅客在长途旅行中对各种无线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由于列车高速运行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和信道快速时变、严重的车厢穿透损耗、大量设备同时切换引起的“信令风暴”以及用户终端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使得现有的高速铁路旅客无线接入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旅客对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的需求。此外,有限的系统容量也无法满足视频监控、多媒体应用等各种宽带服务的需求。因此,在设计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时,如何提高QoS和系统容量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星宇.高速铁路分布式天线宽带通信系统中优化切换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刘伟.LTE系统高速场景下切换机制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詹强.高铁环境下LTE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4.

[4]朱铨.铁路干线移动互联网的异构网络部署与流控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

论文作者:雷超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技术论文_雷超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