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创造优秀的旅游产品--中国西部旅游开发中的碧峰峡现象_碧峰峡论文

在中国创造优秀的旅游产品--中国西部旅游开发中的碧峰峡现象_碧峰峡论文

打造中国旅游精品——西部旅游开发中的碧峰峡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旅游论文,旅游开发论文,现象论文,西部论文,精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举世瞩目的“中西部论坛”在成都召开,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在大会上郑重推荐了一个西部旅游的成功品牌——雅安碧峰峡。

2000年,沉睡千古的碧峰峡在成都万贯集团与雅安市政府短短一年的开创性合作中,由不知名的普通景区一跃成为四川省12家重点景区之一,首年接待游客93万人次,实现收入6000余万元,利润2580万元,上交税款400万元。2000年,人们把围绕着碧峰峡的冲突、拼搏、成功……称之为西部旅游开发中的“碧峰峡现象”。

碧峰峡效应

2000年春节,四川雅安,这个以雨城著称的城市从未如此美丽和热闹过。

奇迹!几乎是一夜之间,碧峰峡就令雅安这个曾经封闭、保守、年财政收入仅3000万元的落后城市名声大震。新千年春节期间,市场给碧峰峡的投资者每天带来100万元的回报,雅安市的银行也因碧峰峡带来相关收益存款每天近500万元。每天数以万计的游人从四面八方涌向碧峰峡,以致成雅高速公路自大年初二上午9时起,便出现了持续的堵车现象。每天约5000辆车穿过雅安城区。碧峰峡景区那11幢日收费4800元至8800元的高级别墅率先宣告爆棚。临时加设床位,丛林中的帐篷以及景区外近千个普通床位也全部客满。离景区8公里的雅安城内的宾馆、饭店也很快人满为患,连平时冷冷清清的鸡毛小店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仍然告急!有关部门紧急磋商,决定特许所有具备接待条件的农舍参与接待工作。至此,主、客双方才稍稍缓过一口气,纷纷感叹:碧峰峡实在太火了!

2000年2月22日,中国棋王聂卫平又在此成功创造了一人迎战150人的围棋“多面打”吉尼斯世界纪录,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与传播。万人蜂拥碧峰峡的盛况再次出现。

这样的盛况在去年“五一”、国庆,今年春节又一再重演。即使在旅游黄金周之外的淡季里,碧峰峡仍然每天有数千游客量。

去年7月,时任雅安市副市长的吴国忠代表市长向世毅到沿海某城市参加全国市长协会会议。有人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回答说雅安,对方误以为“延安”。吴国忠赶紧说,就是从碧峰峡那个地方来的。这下人家一听就明白了:“哦!原来是从聂卫平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碧峰峡来的。”碧峰峡的名声已经超过并迅速提升着整个雅安市的知名度。有人戏言:“雅安的市中心在碧峰峡。”去年11月中旬,雅安地区行署(雅安地区与雅安市已于今年初合并)副专员孙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碧峰峡已成了雅安经济腾飞的支撑点和突破口,它使我们找到了雅安致富的金钥匙。据悉,碧峰峡的名气使雅安的招商引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仅2000年便招商引资30多亿元,其中冲着“碧峰峡模式”而来的旅游开发项目就有4个,投资高达10多亿元。

成都托普集团把1亿元的资金投到了距碧峰峡20公里的白马泉风景区;成都倍特集团一举投入10亿元的资金,开发雅安周公山的旅游资源;香港达尔曼投资发展公司也闻到了诱人气息,投巨资开发雅安天全县旅游资源……接踵而至的旅游投资项目,令雅安市的领导喜出望外。雅安在前不久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正式确立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把雅安建成成都又一个后花园的奋斗目标。

碧峰峡对雅安的经济带动作用还由此延伸到该市的整个第三产业。曾经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雅安市内的餐馆、旅店、娱乐场所生意红火起来,宾馆、酒店数量增加了1/3,目前正在加紧新建的大型餐馆、旅店就有20多家。

碧峰峡成功了。虽然碧峰峡的成功相对于微软、波音的成功并不算什么,但谁曾想到,在成都万贯接手前,碧峰峡仅仅是雅安人的山野公园,年接待游客不到1万人,总收入不过数十万元。人们在探寻,万贯人用什么“仙丹妙法”让碧峰峡在两年间青春焕发,光彩照人?

艰难的起飞

1998年初,成都至雅安(雅安是四川通往西藏的陆上门户、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四川著名的由民营企业改造而成的股份制企业——成都万贯(集团)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雅安市人民政府签定了独家开发碧峰峡风景名胜区的协议,成立了由成都万贯集团、雅安市旅游局和成铁分局经济开发总公司共同投资的“四川雅安万贯碧峰峡有限公司”。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规划、严密的论证和一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紧随成雅高速公路开通的脚步,万贯碧峰峡景区也于1999年12月28日正式开园了。现代文明无比神奇的魅力再一次展现出来:原来从成都至雅安需要近一天时间,现在仅需1个半小时;时空的神奇转换把碧峰峡一下子点化为成都的“后花园”。这个“后花园”有一座放养着400多种、11000多只野生动物,投资近2亿元,占地3000亩的碧峰峡野生动物园;有一个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的风景名胜区和观景别墅度假区……

然而,谁又能估量万贯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呢?事实上,碧峰峡的开发建设中曾遇到了巨大压力。压力面前,万贯人与雅安市委、市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合力,破“政策”关,解“农户”题,抢工赶时,仅仅270天,首期工程便竣工了。这次建设超越了景区过去10年的发展步伐。而整个建设,万贯人都是在同落后观念的冲突中走过的;整个建设,万贯是在一片指责声中度过的。

伴随着争论和斗争,路修好了,各类动物进场了,新景区开张了;伴随着猜疑和指责,龙年新春的雅安碧峰峡,游人如织、车流成河。赚钱了,赚大钱了,万贯人笑了,碧峰峡也笑了,钉子户们都不吭声了。万贯人,让一个碧峰峡模式面对麻烦,用实干代替争论,用事实说明成败;用改革开拓精神克服了一切麻烦。

面对保守,碧峰峡将三个代表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最长远利益,雅安人迟早会理解支持我们的”,万贯集团陈清华总裁如是说。碧峰峡成功后,雅安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说,“要是还有个万贯到雅安,那就更好了!”

碧峰峡模式

观念决定事业成败,这即是万贯发展的精髓,也是碧峰峡成功的真谛,而这观念的先锋便是“创新”。万贯人用“创新”精心打造了引领中国旅游业发展方向的模式——碧峰峡模式。

碧峰峡模式,概括地讲就是“在一个风景区内,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一家企业较长期地独立控制和管理,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建设,规范经营,政企共同受益”。这就是典型的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旅游投资模式。这种模式让风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地分离,体现了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结合,其优势在于,政府把经营权“下放”给了一个独立的企业,让其独家投资、独家经营。在景区整体规划设计上,管理服务高品质、统一性,资源保护、永续利用三层意义上最大化体现碧峰峡模式优势。作为投资主体,万贯集团拥有50年的经营权。50年,注定其必须作长远规划,包括如何保护景区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如何有效管理营销等等,因为这50年中,企业命运与景区命运紧紧相连,任何短期行为都意味着自毁前程。

旅游区开发,从本质上看是自然资源与开发商的结合。这种结合因为投资主体不同,客观上存在“1+多”和“1+1”两种模式。“1+多”则是自然资源与多家投资主体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体乃至农民一起;"1+1"就是自然资源与单一投资主体的结合。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实践证明,风景区以政府牵头,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甚至当地农民共同参与开发的传统模式,容易导致投资主体混乱、资源毁灭性开发、旅游产业结构一盘散沙、各行其事的不合理结局,恶性竞争、肆意破坏旅游资源便难以避免。由万贯首先提出并率先实践的"1+1>2"的碧峰峡模式,从根本上突破了制约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建设的体制障碍,使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真正实现"1+1>2"的良性循环,显示出优于众多旅游企业的独特优势。

万贯是一个注重资本扩张的现代企业,其开发碧峰峡的投资模式,在强调独家控制经营的前提下,并不排斥其它资金参与开发。但参与者只拥有分红权,并不参与管理和经营,这就保证了景区的统一性、规范性。

碧峰峡模式的成功运用,给西部政府和投资界提供了合作的样板。这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旅游开发的后遗症,使银行对其发展充满了信心,从头至尾,碧峰峡得到了当地银行的大力支持,而最终的结果是政府、企业和银行都从碧峰峡的成功中分享了实惠和喜悦。

西部有最丰富的旅游资源,西部也有数量庞大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一边是资源项目急待开发,另一边是产品市场疲软,急找企业出路。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民间资金投到最需要也最能立竿见影的旅游开发中去呢?为什么不可以借鉴碧峰峡再造一个“碧峰峡”呢?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那就是万贯人并未为旅游而开发旅游,集团性企业的性质、先进的管理思维,注定了碧峰峡逐渐成为旅游名品、精品。万贯人在乎风景区的成功,但更在乎景区的品牌、企业的形象。打造中国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才是其根本目的。所以,万贯人说,他们不怕别人学习、仿效,因为只有在竞争和交流中,才会有二次、多次跨越,只有一群“万贯”式企业用十八般“武艺”开发出一个个“碧峰峡”,中国西部经济才会成功腾飞。

跨入新世纪,陈清华总裁说:“2000年,人们认识了碧峰峡。新世纪,万贯人要倾力使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去享受碧峰峡。”

标签:;  ;  ;  ;  ;  

在中国创造优秀的旅游产品--中国西部旅游开发中的碧峰峡现象_碧峰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