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论文_张玲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论文_张玲

张玲 福建省福清市北亭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93-02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地去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这样的教学新的理念,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灵活、科学、合理地创设丰富多彩、儿童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所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里的“再创造”指的就是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测、实验、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这一节课可这样进行: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在明年暑假把操场上的跑道改造成塑胶跑道。你见过塑胶跑道样子吗?它有什么特点?但铺塑胶跑道需要很多钱,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

我们把修塑胶跑道这项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两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8天。

问:(1)如果你是校长,你选择哪个工程队?为什么??

(2)但新学期开学迫在眉睫,为了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就能在跑道上上体育课,如果你是校长,又该怎么办呢?(体会合作)

(3)猜测一下如果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4)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注:学生可能出现各种数字都可以比如把遗产长度看作60米90米、300米等)

(5)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它们的结果都一样呢?你们认为这一题还可以怎么列式?

(6)比一比1÷(1/10+1/15)与你们刚才所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分析思考:A、工作总量不知道怎么办?B、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多少?怎样想出来的?乙工程队呢?

二、利用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1、突出自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围绕解决问题的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使情境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有吸引力和启发性。例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本课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重、难点。我们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好后启发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与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观察、比较明晰化,他们很快就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它的边就可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有几厘米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

2、学会合作交流。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合作能集思广益,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它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自我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教学“统计”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统计静止物体,学生在独立完成了物体之后,个个都信心百倍,此时再出示课件------经过马路上各种机动车行驶情况的统计问题情境。当多媒体播放完之后,学生统计几乎全部失败,学生很快明白了一个人收集动态数据的困难,为了第二次能准确地完成统计,学生们会急切地寻找帮助,小组合作此时成了每个人最佳的选择。经过明确分工,小组中每个人负责一种机动车行驶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在相互配合的状态下,第二次的收集得到很大的成功。在这个合作交流的探索中,学生人人动眼、个个动脑,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到充分地调动,学生在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信心。

3、留足探索时空。探索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生命,没有探索就不可能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创新。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先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的认为可能与直径有关,有的认为可能与半径有关,然后有相同的同学自由结组(每4人一组),进一步探究,教师给各小组提供台下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猜想:我们认为圆的周长可能与 有关。

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 之间有规律的运算形式(形式计算)

1

2

3

4

结论:圆的周长与 有关,它们的关系是:

各小组通过收集数据,进行运算得出了两个结论: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2、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6倍多一些。这时老师让得出第二个结论的小组要求根据本结论,再联系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想想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这些小组的同学自然地也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这样,学生在猜想、操作、思考、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三、开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一些条件、问题开放化,解决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情境,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六年级一班有48名学生,在一次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定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9本及以上给予九折(90%)优惠,利用以上信息,请你设计购买方案。”通过自主探索,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设计出自己的购买方案(1)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组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50×90%=225(元),书多买2本,还少花15元;(3)班级统一购买,多买2本再以原价卖出,全班共付5×50×90%-5×2=215(元);(4)班级统一购买,多买的2本再以打折转卖。从中可以发现后三种方案都比较合适,其中第三种最为合算。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每位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解题策略取得不同的结果,并通过讨论交流后发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探究从问题开始,问题能给思维以方向,给思维以动力。一方面,把问题看作出是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深层次的需要,并通过教学来生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论文作者:张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  ;  ;  ;  ;  ;  ;  ;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论文_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