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初探_区位商论文

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竞争力论文,区域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4X(2001)03-0030-05

本文从竞争力层面,构造一个由行业间竞争力、行业内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基础三个维度组成的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试图为分析区域经济竞争力,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为主题”是我国“十五”期间或更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通过培育与发展高新产业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进而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工业化进程,以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较长时期经济工作的重心。这一战略思路不仅适合于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全国经济,也适合于我国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

然而,我国现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制定不少仍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型方法,存在不少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趋同性。大部分区域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往往争相上马相同的项目,把同一个行业当作本区域的主导产业。如“九五”期间全国23个省市都把汽车行业作为自己的经济重点来发展。这种短视政策造成了大规模的重复建设,不但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大削弱了各个区域的竞争力。

2.现状性。不少区域在制定工业结构发展战略时,往往以现有工业结构现状作为其产业结构发展的战略依据,一般做法就是将现有工业结构中产值最大的几个行业确定为主导行业。如有的区域选择的主导行业达8个之多,其做法就是根据产值从大到小将不同行业依次排列,然后分别确定第一主导行业、第二主导行业等,再加上当年流行的高新技术行业,如此就构成了该区域下一个五年计划要发展的产业结构目标。现有行业的成长性如何、竞争力如何都未曾考虑。选择的行业如此之多,谁为主导实则没有选择!

3.跟随性。不少区域在制定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时,往往就是将大区域的五年计划拿来,略做修改,变大为小便成为自己区域的发展计划。如有的地区区域经济基础差,资源贫乏。但也照搬大区域的产业调整战略,也将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工业基地的调整对策纳入自己的产业调整战略,如此的发展计划成了“新八股”。

4.粗放性。不少区域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十分地笼统,如将区域的主导产业确定为机械电子业,轻工纺织业等。但机械电子、轻工纺织涵盖之面十分广泛,如此粗放的产业结构战略显然失去了应有的可操作性,也失去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指导意义。

5.封闭性。一些区域的产业结构战略就是由一、二个所谓做计划的“才子”关起门来,开几天夜车,便大劝告成。计划不如变化大,将来如何无人过问。

鉴于上述凭经验、想当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给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文从科学研究的思路出发,通过对影响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和工业发展后劲因素的分析,选择其中关键性的要素构造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分析模型。目的在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提供一个区域工业结构战略分析的工具,以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模型虽然以工业结构为分析对象,但其分析思路和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产业部门。

二、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的构造思路

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完整性,模型应能体现该区域的经济整体状况,所分析的行业产值之和应大于该区域工业总产值的80%,各行业所包含的子行业产值之和也要求大于该行业总产值的80%;二是清晰性,模型应能充分表达影响各行业、子行业和整个工业结构竞争力的主要要素状况;三是可操作性,模型应能为结构调整战略的制定和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比较明确的方向。

在上述几个原则基础上,我们沿问题展开逻辑推理,来讨论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的构造思路。

1.经济竞争力和工业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区域、行业、企业或其他)在环境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1]工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的工业在大区域中争夺市场和吸引资源的能力,从经济学角度则可以定义为,一个区域的工业部门在大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在这里,竞争力概念突出了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比较,竞争力研究就是通过对不同经济主体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比较分析研究。

2.工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竞争力。工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中工业的行业及子行业的组成、工业发展水平、各行业及子行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方式。[2]工业结构竞争力是指从工业结构维度来考察的一个区域的工业竞争力。工业结构竞争力研究是在大区域的范畴中,研究某一区域工业结构的相对竞争优势,这是对工业结构研究和经济结构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从工业结构考虑,工业竞争力由两个层次决定,一是组成工业的各个行业及其子行业在大区域中竞争力的强弱;二是在组成工业的所有行业及其子行业中,竞争力强的行业及子行业数量的多寡。行业和子行业的竞争力愈强,那么该区域工业整体竞争力就愈强;工业中强竞争力的行业和子行业数量的比重愈大,那么该区域工业整体竞争力也愈强。因此,要提升一个区域的工业竞争力,既要提高各行业和子行业在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要通过工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工业结构中竞争力强的行业和子行业的比重。

3.工业竞争力的三个层面(变量)分析。

(1)行业间竞争力。行业间竞争力是指不同工业行业或子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在特定的时空域中(特定时段和特定区域),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等)可能主要流向一些行业和子行业,而不流向另一些行业和子行业,这就反映出前一类行业吸引资源的能力大于后一类行业,也就是说前者的竞争力大于后者的竞争力。这就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

行业间竞争力是一个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它可以用行业市场增长率来表达。行业市场增长率是指一个行业在大区域(全国)中销售增长的百分比,它表明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该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成熟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不同行业的行业市场增长率的比较,反映出了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强弱。行业增长率愈高,市场增长性愈好,市场发展潜力愈大,那么其对资源的吸引能力愈强;反之亦然。因此,行业市场增长率高的行业竞争力要强于行业市场增长率低的行业。

行业市场成长率必须体现出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动态性指标,不能单以某一年度为据,而应该将最近几年的行业市场增长率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本文行业市场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行业增长率=G1*3/6+G2*2/6+G3*1/6。

其中,G1—最近一年的行业市场增长率;G2—上一年的行业市场增长率;G3—再上一年的行业市场增长率。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可能存在的非本质性波动偏差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好地体现了行业变动趋势。

(2)行业内竞争力。行业内竞争力是指区域的工业行业或子行业在大区域中的竞争力,也就是不同区域中同一行业或子行业之间的竞争能力。它可以用行业占有率来表示,行业占有率越高,表明其行业内竞争力越强。考虑到绝对市场占有率概念无法简明表达区域某一行业或子行业在全国同业中的相对位置,本文用行业区位商来表达相对市场占用率,并依此来表示

一个行业或子行业的行业内竞争力。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区域某行业产值÷本区域工业总产值

行业区位商=─────────────────

 全国该行业产值÷全国工业总产值

行业内竞争力表示区域的一个行业在大区域中相对于其它区域同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行业区位商愈大,表明本区域的该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相对市场占有率愈大,愈具竞争力;反之亦然。区位商数大于1,即其对本区域经济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该行业系该区域的专业化生产部门;反之,则是非专业化部门。区位商数值越大,说明该区域的专门化程度越高。[3]

(3)行业竞争力基础。行业竞争力基础是指行业对区域工业的贡献力水平,它是过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结果。基础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工业竞争力战略的制定只有以区域现有的工业结构为基础,才能保证区域工业经济结构顺利、平稳地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并使工业结构竞争力不断得以提升。行业竞争力基础可以用行业贡献率来表达,它表示该行业(或子行业)对本区域工业的贡献大小,可用行业销售收入在区域工业总销售收入中的比重来表达行业贡献率。其计算公式为:

 区域该行业销售收入

行业贡献率=───────────

 该区域工业总销售收入

行业贡献率体现了一个行业在本区域现有工业结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它是现有工业结构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制定提升工业结构竞争力战略的起始点。

三、工业结构竞争力分析模型

根据构造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的思路,本文构造了一个三维工业结构竞争力分析模型,并用二个工业结构竞争力平面矩阵将模型展开,使其更具操作性。

1.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本文通过行业增长率、行业占有率、行业贡献率三个指标变量构造一个工业结构竞争力三维模型,如图1。

图1 工业结构竞争力三维模型

根据工业结构竞争力三维模型,可将模型中三个指标的不同等级标准进行计分,其相应分值列于表1。

表1 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指标等级分值

竞争力指标强

 中

 弱

行业增长率>10%10%~5% <5%

行业占有率>1.11.1~0.9<0.9

行业贡献率>1% 1%~0.5%<0.5%

单项分值 3 21

在上表中:行业增长率值大于10%,表明该行业处在成长期,是行业间竞争力强的行业;行业增长率值在5%~10%之间,表明该行业处在成熟期,是行业间竞争力一般的行业;行业增长率值小于5%,表明该行业处于衰退期,是行业间竞争力弱的行业。

区位商值大于1.1,表明该行业在全国同行业市场中占有相对高的份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行业内竞争力强的行业;区位商值处于1.1~0.9之间,表明该行业在全国同行业市场中占有平均水平的份额,接近或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行业内竞争力一般的行业;区位商值小于0.9,表明该行业在全国同行业市场中占有相对低的份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行业内竞争力弱的行业。

行业贡献率值大于1%,属于贡献大的行业,在现有区域工业结构中比较重要;行业贡献率值在1%~5%之间,属于贡献中等的行业,在现有区域工业结构中地位一般;行业贡献率值小于0.5%,属于贡献小的行业,在现有工业结构中不甚重要。

2.工业结构竞争力矩阵。为增强模型的可视性和易操作性,本研究将工业结构竞争力三维模型分解为行业对外竞争力矩阵和行业结构竞争力矩阵。

(1)行业对外竞争力矩阵——即行业增长率/行业占有率矩阵,或称行业间竞争力/行业内竞争力矩阵,即不同行业间竞争力/相同行业间竞争力矩阵(见图2)。矩阵纵坐标是行业增长率指标,矩阵横坐标是行业区位商指标。矩阵各方格中的数字系纵、横坐标的分值之和,各项分值详见上页表1。

行业间竞争力

强10%

中5%

(3+3)=6(3+2)=5(3+1)=4

(2+3)=5(2+2)=4(2+1)=3

(1+3)=4(1+2)=3(1+1)=2

强1.1

 弱0.9

行业内竞争力

图2 行业对外竞争力矩阵

(2)行业结构竞争力矩阵——即行业竞争力/行业贡献率矩阵(见图3)。矩阵纵坐标是行业对外竞争力指标,该指标是图2分析的结果,该坐标分为五个档次:强、次强、中等、次弱和弱,相应的行业竞争力评估分值为6、5、4、3、2;矩阵横坐标是行业贡献率指标,其大、中、小三档次的相应评估分值为3、2、1(见表1)。为此,可得到如图3中3、4、5、6、7、8、9等七个分值。

行业对外竞争力

次中次

强6

强5

等4

弱3

弱2

(6+3)=9(6+2)=8(6+1)=7

(5+3)=8(5+2)=7(5+1)=6

(4+3)=7(4+2)=6(4+1)=5

(3+3)=6(3+2)=5(3+1)=4

(2+3)=5(2+2)=4(2+1)=3

大1%

 中0.5%

 小

行业贡献率

图3 行业结构竞争力矩阵

3.工业结构调整战略。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便可制定相应的工业结构竞争力发展战略。综合得分为9的,相应的战略为重点发展战略;综合得分为8或7的,相应的战略为一般发展战略;综合得分为6或5的,相应的战略为维系战略;综合得分为4或3的,相应的战略为放任战略(见表2)。

表2 倾斜性工业结构竞争力发展战略选择

行业竞争力总分值 9

8、7

 6、5

4、3

相应战略

 重点发展

一般发展

 维系

 放任

四、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的应用

笔者先后将该模型应用于由福建行政学院与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开展的“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研究”课题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研究”课题,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一般来说,该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可以应用于以下研究领域:

1.用于对区域工业结构现状的总体分析判断。从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及其两个矩阵分析中可以作出对某区域工业结构现状的基本判断。例如,笔者应用该研究模型对福建省的工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得到了福建工业结构的总体状况(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轻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两项合占福建工业的46.05%,说明福建工业结构具有“轻”型特点。

表3 福建工业九大行业四类子行业比重比较分析

单位:%

2.用于对每个行业结构竞争力的分析判断。每个行业的四种不同类型发展战略的子行业各自所占比重在行业结构竞争力矩阵中得到了清晰的揭示。例如,从表3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福建工业中各个主要行业的竞争力结构。其中最优秀的是电子信息行业,其重点发展和一般发展的子行业的比重之和为83.33%,而冶金行业和医药行业的子行业都只属于维系型和放任型。因此,可以判断出福建电子信息业的竞争力显然要比冶金行业和医药行业的竞争力强得多。

3.用于整个区域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制定。通过前述结构研究分析可以确定出区域应该扶植、应该巩固和不予支持的行业清单,为制定整个区域的工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依据。

4.用于某一行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通过对某一行业内部不同子行业结构竞争力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区域某一行业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5.用于工业结构竞争力的动态分析。通过该模型的运用可以对一个区域工业结构进行逐年追踪分析,从而可以作出对该区域工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判断。

6.其他方面的应用。本文提出的分析原理与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农业、第三产业的结构竞争力分析。

六、模型应用的缺陷

1.研究模型虽然分析了影响区域工业结构的主要因素,但为了使制定的区域工业结构调整战略更为合理,还需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行业应有较好的关联性、外向性以及与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性等,以对分析结果做适当的修正。

2.研究模型以数据为分析基础,无法对缺乏历史资料的行业和子行业进行分析判断,也就是说该模型无法应用于新兴产业的分析研究。因此,在制定区域工业结构调整战略时,应对新兴产业另作专题分析研究。

3.研究模型分析虽然比传统的产业结构分析深入了一个层次,但区域行业竞争力最终是体现在区域的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上,若能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的重点企业和主要产品的竞争力再做更细一层次的分析,将进一步增强区域工业发展战略的可操作性。

[收稿日期]2001-07-11

标签:;  ;  ;  ;  ;  ;  ;  

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初探_区位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