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滑坡涌浪研究进展论文_刘航宇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路面管理中心 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分析库区滑坡涌浪的诱发原因和危害。随后,从经验公式、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最后展示了研究理论的实际应用,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滑坡涌浪;研究方法;进展;综述

1 引 言

大坝建成后会有一个蓄水的过程,库区两岸原有的不稳定段和滑坡段,在受到上涨几十米的水面线的托浮和浸润作用下,就容易引发滑坡事件。大坝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间歇性的排水蓄水,形成幅度几十米的涨落带,水库水位迅速下降的过程中,土体孔隙中的水未来得及排出,孔隙水压力降低了坡体软弱面的抗剪强度,坡体稳定性降低,进一步诱发滑坡事件。同时,暴雨也是滑坡的另一重要诱因。

水库动辄蓄水几十米深,滑坡体滑入水库,击起巨大的涌浪,沿岸坡和河道,摧毁两岸的建筑,击翻上下游的船只,甚至一直传到坝前,形成巨大水压力,对大坝安全构成严重隐患,这些由滑坡涌浪造成的严重的次生灾害,在国内外已经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影响。如1963年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约2.7亿方的滑坡体以上百公里的时速涌入水库,激起巨大涌浪,摧毁上下游的大片居民地,造成近2000人的伤亡[1-2]。在中国,1985年发生的新滩滑坡,和2007年大堰塘滑坡,滑坡涌浪打翻上下游船只,爬上对岸,造成人员失踪和伤亡[3-4]。

这些危害严重的滑坡涌浪,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展开各种形式的研究。至今,滑坡涌浪的研究方式主要分为:经验公式法、物理模型试验法、数值模拟法。与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这些技术有了新的改进和应用。

2 研究方法

2.1经验公式法

Noda[5]根据能量守恒,将滑坡体看成重心的质点运动,并在半无限水体范围内,做垂向运动和横向运动,由实验测得待定系数,得到初始涌浪高度和水深、滑坡体速度之间的关系。潘家铮[6]在1980年根据前者的假设,进一步将滑坡体沿数值方向等距分条,并且将每块都看成是刚体,认为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有一定相关比例。潘家铮假设每一块刚体之间的运动没有剪力存在,互不干扰。潘家铮的方法因为简单易行被很多科研人员应用。如李辉[7]采用潘家铮公式,对某水电站水库滑坡涌浪进行了计算分析和预测,结论为初始涌浪为5.1m,到坝前只有1.3m,对电站影响很小。刘平[8]用同样的方法,对迪那河五一水库库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到坝前的浪高只有1m,对大坝影响较小。

经验公式法除此之外还有水利水电科学院经验公式法、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推荐法等。这些方法都有易于操作的特点,同时,由于他们对滑坡涌浪进行了很多假设简化,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果,在有些具体问题上会有很大出入,不能普遍适应各种工况。任兴伟[9]于2009年在潘家铮的基础上,采用线性插值,研究滑块斜向运动时首浪高度的计算,对潘家铮法进行修正,并取得与实际调查较符合的效果。王世梅等[10]考虑到实际滑坡并非简单一个质点,遂将其公式中的H重新定义为水面以上部分滑体重心距水面高度,从而对美国土木协会推荐法进行修正。杜鹃等[11]分别用经验法和条块分析法预测大石板滑坡涌浪,指出大量土石可能会导致河道堵塞,形成新的次生灾害。

2.2模型试验法

Fritz 等[12]在2004年研究散体滑坡涌浪时,通过建立二维物理模型,研究滑坡涌浪的近场特性,发现滑动弗劳德数是最大涌浪高度的主要因素。李颖等[13]在2011年根据固流能量交换原理,以三峡为依据建立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得出沿程涌浪与初始涌浪之间的关系,为估算沿程涌浪高度提供了一定依据。同年,任坤杰等[14]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不同滑坡体体积、落差、水深、滑动面倾角等因素工况下进行涌浪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方差和极差以及量纲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散体滑坡体初始涌浪高度经验公式及滑坡体体积、滑动面倾角为影响浪高的主要因素。其公式与试验较为符合,但仍欠缺实际案例验证。

肖莉丽等[15]于2014年同样以三峡库区为原型,进行滑坡涌浪三维物理模拟试验。阐述了水舌和首浪的概念和特征,补充了涌浪的概念。视水舌运动轨迹为抛物线、预测其拍打到河道对岸的高度,并和潘家铮公式进行对比。得出了潘家铮公式的计算浪高比水舌高度小而比首浪高度大的结论。对涌浪的进一步分化、为三峡库区的涌浪预测和实际涌浪调查提供了良好依据。丁湘鳕[16]设计了12组工况的概化模型试验,分析了原始波及合成波的三要素特征,并将两者的最大波高和平均波高展开对比。发现原始波的波高会随距离增加而迅速下降,对山区河道型水库治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2.3数值模型法

汪洋[17]在2008年将涌浪衰减分为急剧过程和缓慢过程,急剧衰减符合指数衰减规律,而缓慢衰减符合沿程水头损失规律。袁晶[18]在同年突破了传统固定网格难以精确计算的缺陷,提出了动网格技术,当滑坡体下滑时,网格随之而下,计算结果与实测较为符合,为滑坡涌浪的研究、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王义军[19]于2011年根据造波机生成的波浪与滑块入水造成的涌浪有一定相似,引入造波理论,推导涌浪计算方程,经验证较符合实例,证实造波理论的可行性。周桂云等[20]于2013年基于浅水控制方程来进行涌浪数值模拟,并采用两步Taylor-Galerkin方法来提高精度,经过实例验证,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涌浪以入水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衰减,浪高随距离增加而减小[21-23]。李稳哲等[24]建立平面二维河道涌浪模型,发现滑体前方局部水压可增至几十倍大气压强。明唯等[25]以整体连续构建涌浪产生、传播、翻坝的统一模型,用FLOW3D模拟整个过程,为滑坡涌浪研究补充了翻坝方面的内容。

Hirt[26]在1981年基于自由液面边界的追踪,提出了著名的VOF法,能够准确的捕捉水体的自由表面,为模拟涌浪的产生过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徐波等[27]于2011年从 Navier-Stokes方程出发,利用VOF法,采用FLOW3D流体计算软件,对宽广水域内的滑块涌浪的形成和传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涌浪形成后水体自由液面及流场结构的变化过程,发现该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滑坡崩落而造成的涌浪现象,且具有不错的适应性和精确度,但只适用于河底平坦的河流。刘霞等[28]在2013年采用同上述相似的方法,利用FLUENT的UDF功能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得出了滑块下滑时先形成反向卷入波随后生成涡流及孤立波的结论,还发现整体化网格效率虽比分区域低,但精度却较之高。在模拟岩块入水的问题上,该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

徐文杰[29]在2012年用CEL法(耦合的欧拉与拉格朗日算法)进行了多组正交试验,研究了滑坡体的体积、形状、形态,水面宽度等对涌浪的影响,其发现在近场范围内,相同体积的滑块中楔形体形成的涌浪最高,且随前端角度增大而更显明显;涌浪爬坡高度随水面宽度减小而增加的更快。张金水等[30]于2013年同样采用CEL法对滑坡涌浪进行研究分析,并在小浪底大柿树滑坡可能失稳长生的危害的问题上进行应用。对三种不同蓄水位分别预测,得到首浪高度、爬坡高度和坝前浪高,发现对大坝安全影响不大,同时也建议在暴雨和库水位变动期间加强对滑坡体的检测。CEL法中采用的是节点可固定、可同步运动、可单方向运动单方向固定的网格,在研究固液相互作用、碰撞等位移较大的问题上,有良好的适应性。

SPH法(光滑粒子动力学法)于1977年首先由Gingold等[31]提出,是一种无网格法,以大量一定间距的散点粒子代替流体,不需要网格,避免了采用局部近似带来的误差。在模拟瞬间大变形问题如涌浪、水花飞溅等问题上有很好的适应性。缪吉伦等[32]在2012年,基于SPH法模拟了滑块涌浪的形成变化,在不同滑速下对自由面进行研究,发现正常滑速时自由面形成卷碎波、水汽混掺;滑速较快时水汽基本分离。研究结果经过验证与VOF符合良好。SPH有良好的追踪自由液面的能力,且高度适应扭曲变形、大变形等,误差相对较小,可以进一步研究高速滑坡涌浪。缪吉伦等[33]在2013年在之前基础上采用分数步长法,考虑水阻力等因素,建立了SPH立面二维数值模型,并将结果与其他理论方法对比,发现SPH法能确定粒子对其他物体的压力,具有一定优越性,在确定涌浪爬坡范围方面有良好的的适用性,且能模拟大体积崩塌滑坡。

3 新应用及展

黄波林等[34]在2013年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研制了FAST(滑坡涌浪灾害快速评价系统),富于效率且可视化,直观展示剖面线、水面及其高程变化等,并以三峡地区茅草坡滑坡为实例,验证了FAST系统的可行实用效果。王佳佳等[35]于2014年在三峡库区已有调查资料和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一款将 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及四库一体技术联合应用的滑坡涌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能有效在三峡地区评价滑坡危害等级、计算滑坡涌浪、预报灾害时间、实时发布信息等。

现阶段滑坡涌浪的研究还没有一个连续完整的体系,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修正潘家铮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斜向滑块涌浪试验,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参考竖直条分法进行理论改进。

(2).滑坡初始涌浪形成实际是复杂的固、液、气三相混合作用机理,在数值模拟方面,应着步于构建新的模型体系。

(3).在大流域范围内,结合地理、地质信息及水情、水位、断面、降雨信息等,形成实时监控预测系统,加入专家意见等,最后形成全国联网大数据库,完善资料体系,为滑坡涌浪研究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Vischer D L,Hager W H.Dam Hydraulics[M].

[2] Genevois R,Ghirotti M.The 1963 Vaiont landslide[J].

[3] 况仁杰.长江西陵峡新滩北岸大滑坡[J].

[4]殷坤龙,杜鹃,汪洋。清江水布垭库区大堰塘滑坡涌浪分析[J].

论文作者:刘航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库区滑坡涌浪研究进展论文_刘航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