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论文_王娟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论文_王娟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原有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逐渐被处于时代发展前沿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取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论文针对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对两种工程造价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以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两种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应用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前一种主要是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而后一种管理方式则是根据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目前,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比较明显,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笔者希望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给予一定的帮助。

1.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特征

采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时,必须要对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的整个过程进行造价管理。采用这种方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控制、对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招标合同价格以及施工图预算进行控制,而且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没有合理依据。它将重点放在项目的建设造价之中,而忽视了运营过程和维护过程发生的成本问题。短时间来看,并不能对整个工程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时间来看,设施维护以及设施运营产生的成本远大于建造设施本身的价格。如果前期工程设施造价较高,那么后期的运营和维护设备的成本将会较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设备的成本都会很低。其次,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式所需要的理论欠缺。目前我国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研究得不够充分,不具备足够的证据,在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计算方面没有确定的计算方式。最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国际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主要采取定额计算方式,进行静态分析,而且将重点放在了工程建设方面的造价控制上。

2.全过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不同的特点

2.1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中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是基于规范的静态方法,重点在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执行情况。例如,工程监理制是国际控制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一般投资的有效模式。虽然中国也有一个监督体系,但是监理工程师只负责在施工阶段进行施工监理。传统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造价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于在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依据,在进行造价核算时只关注了前期的建设而忽略了工程完工后的维护费用。因而造成核算造价与实际造价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

2.2管理的混乱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言,管理比较混乱,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项目的分割比较严重。比如公路、桥梁、电力等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定额,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挖一方土,不同的定额会造成数量的不同,因此,价格也会不同,不利于加速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当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建设和实际应用中的管理是分开的。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的维修和管理是分开的,不同的管理机构对项目会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则是从项目开始建设到使用,全程负责,减少了不同公司管理的过程。

2.3工程整体的成本管理方面缺乏引导

在我国,电力、石油、水力等各个行业都有其固定的定额,而这也成为了工程造价中的弊端所在。另一方面是高层管理层之间没有相互联系,存在“事不关己”的现象,比如建设者和运营者和管理者三方之间没有联系,也没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有的项目在建设者完工后会有相应的管理者接手后续的维修和善后工作,但这样在出了问题之后,群众甚至是相关部门都不容易去定责任,从而产生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比较分析

3.1工程管理时间跨度对比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时间跨度的长短不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阶段,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对建筑施工阶段进行控制管理的同时兼顾建筑设施的运营阶段。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建设和运维分离开来,不仅不能为建筑设施的稳定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还会因为技术信息交流不到位,为建筑的维护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仅涵盖了建筑施工阶段的成本和造价问题,还对建筑设施的使用时期和运营维护时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相较之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比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时间跨度更长,对建筑设施的管理也更加合理,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3.2设计优化难易对比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局限阶段在于前期概算、设计概算、招投标以及签订合同等各个阶段,而且运营和维护成本常常被忽视,难以达到最优设计目的。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方式的指导理论更加全面,指导设计人员自觉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工程项目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更科学的建筑设计,便于更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全生命周期造价的目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可以使得施工设计方案、工程合同确定、工程总体策划以及确定施工方案变得更加合理。在多个可行性方案中,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可以将成本控制在最小化,从科学依据上来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4.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4.1加强与各服务机构的合作

施工中应深化合作,加强中介机构的筛选,规范内容合作,加强服务流程的管理和工程数据的管理,并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来提高整个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其次,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强化政府与企业的监管,实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降低项目维护成本。

4.2建筑物各个时期的工程造价管理

首先是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在策划案中就要对投资进行慎重的考虑,要科学长远地分析该工程的可行性和发展性。在权衡利弊和对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下,制定一个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最小的策划案。其次是工程设计。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所以它是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设计人员通过施工图和模型对工程进行一个初步的估算,当超过预算时,及时修改方案和设计图纸,将实际金额控制在预算金额的范围内。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还要考虑到当地的能源物资、人力物力、室内的环境质量等等,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花销和预算进行对比,从而随时对预算进行控制。

结论

综上所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优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式。目前,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且这种方式在我国没有进行实施,仍然是理论知识和策略。只有将国外成熟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造价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玲,郑卫平.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析[J].科技资讯,2016,12(28):11-12.

[2]季秋媛.关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5(11):74.

[3]王盛楠.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对比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0159-00159.

[4]刘洪平.分析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利弊[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5.

[5]姜明磊.基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8):229-229.

论文作者: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论文_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