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李攀峰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李攀峰

衡阳市中心医院 衡阳市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1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1例患者中,49例顺利完成手术,占96.08%,其余2例因腹腔粘连而转为开腹手术,占3.92%;49例患者中,3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14例放置T管;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分别为(4.1±2.6)d、(38.9±12.1)ml、(101.8±18.4)min;同时,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占5.88%,其中1例为胆汁性腹膜炎,2例为胆汁漏。结论:临床上给予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或复发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临床效果

当前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时,胆囊切除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术后容易出现结石残留或复发,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有研究发现,EST+ERCP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反流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消化道穿孔或出血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胆总管结石治疗中消化内镜的应用[1]。因此,本文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运用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或复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0-74岁,平均(51.7±14.6)岁,其中30例为女性、21例为男性,手术类型:6例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16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29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即运用四孔法,选择脐上方作为手术入路,作一个长度为1cm的小切口,逐层切开皮肤,避免对可能粘连在腹壁上的肠管造成损伤,按照常规方法,建立CO2人工气腹后,全面探查腹腔,对粘连在肝脏面的网膜组织进行钝性和锐性交替分离,从右向左使肝十二指肠韧带充分暴露出来,直到显露胆总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运用细针确诊穿刺后,将胆总管前壁纵向切开1.2-1.5cm,在肝外、肝内胆管置入胆道镜头,对结石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探查,在取石时,可以运用钳夹法或冲洗法,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取出难度较大,可以在胆道镜的直视下配合网篮取出。运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彻底冲洗后,根据患者的胆总管情况,行一期缝合或放置T管,运用4-0可吸收薇乔线对胆总管壁进行间断缝合,控制好针距,一般为2-3mm,边距为0.5-1mm,并且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且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

2.结果

本组的51例患者中,49例顺利完成手术,占96.08%,其余2例因腹腔粘连而转为开腹手术,占3.92%;49例患者中,3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14例放置T管;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分别为(4.1±2.6)d、(38.9±12.1)ml、(101.8±18.4)min;同时,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占5.88%,其中1例为胆汁性腹膜炎,2例为胆汁漏。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胆囊结石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胆总管结石,不仅加重了患者病情,还增加了术后残留结石的风险,其原因包括2点:①胆囊管直径较粗,手术的过程中,动作较大从胆囊管中将细小的结石挤入胆总管中;②术前诊断不准确,出现漏诊情况。有研究发现,当胆总管结石≤0.5cm时,与CT检查相比,MRCP的检查准确率较高,而B超最差;当胆总管结石≥1.0cm时,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2]。临床上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或复发患者时,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因为患者均存在右上腹手术史,可能存在腹腔粘连。为了避免盲目穿刺损伤周围组织脏器,脐上第一个孔通常选择开放式进腹[3]。手术的过程中,对胆总管进行辨认时,具有一定的难度,通常游离坚持从右向左的基本原则,能够使胆总管和文氏孔充分暴露,避免对胆总管后方的门静脉和左侧的肝动脉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有文献报道,手术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彻底取尽结石或者患者合并高危因素如高凝、心肺基础疾病等,则不能一次性将结石取尽,术中留置T管,少数结石可以通过术后窦道胆道镜取石[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外,其余均康复,这一结果与刘文松[5]等研究报道一致,说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是为了减少术后残留结石,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术前及时行MRI或B超检查,对结石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评估,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取石方案;②LC手术中,一旦发现胆囊管与胆总管结合部出现结石嵌顿,应该将结石轻柔的挤至胆囊或远端胆囊管内,再将胆囊管夹闭并切断;③术前经B超检查,患者存在轻度胆总管扩张,且经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应该警惕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的过程中,及时行胆囊管胆道造影,确定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

综上所述,在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留田,赵高峰,欧阳荣.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J].肝胆外科杂志,2018(03):212-215.

[2]周斌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9):123-124.

[3]秦亚东,郭军,张建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6,29(04):771-772.

[4]李宇,郝杰,孙昊,王林,仵正,王铮,陶杰,杨雪.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与分期内镜取石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02):202-208.

[5]刘文松,孙冬林,朱峰,杨波,邹岩.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02):209-213.

论文作者:李攀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李攀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