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论文_林辉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论文_林辉

林辉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47425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外胆结石患者70例,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70例患者经腹部CT检查后,检出率为51.4%(36/70);经核磁仪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率为91.4%(64/70),核磁仪胆管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CT(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比较,诊断肝外胆结石时,核磁仪胆管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CT,结果更加准确,因此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45-02

肝外胆管结石,即肝总管内结石,而临床常见的是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特点为胆汁并发细菌感染、胆管内压力上升、胆汁排泄受阻、甚至阻塞胆道等,主要症状为胆绞痛、黄疸、寒战或者高热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情况下,肝外胆管结石主要发生在胆管或者胆囊,且结石常位于胆总管下端,一些结石比较松软,类似于泥沙状。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习惯也有较大改变,因此,胆结石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何提高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是治疗关键。本文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外胆结石患者70例,对其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外胆结石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外胆结石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22岁,平均为(49.62±7.52)岁。所有患者在没有接受腹部CT或者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情况下,进行消化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检查,被确诊为肝外胆结石。

1.2 方法

为患者实施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检查完成后,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定性标准为消化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诊断肝胆外结石时,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结果

70例患者经消化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检查后,均被诊断为肝外胆结石。经腹部CT检查后,检出率为51.4%(36/70);经核磁仪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率为91.4%(64/70),核磁仪胆管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CT(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肝胆外结石的检出率

组别(n)检出[n(%)]未检出[n(%)]检出率(%)

腹部CT(n=70) 36(51.4)34(48.6)51.4

核磁胰胆管成像(n=35)64(91.4) 6( 8.6)91.4

P值P<0.05P<0.05P<0.05

3.讨论

肝外胆结石是结石症的类型之一,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病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2],女性患病率较高于男性,与本组病例男女比例相符。胆管或者胆囊出现结石后,便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出现高热、寒战或者黄疸等症状,即为胆石症。胆管结石容易出现感染,引起胰腺炎、脓肿或者胆管炎等并发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使其病情进一步恶化。

CT作为多功能病情探测仪器,其原理主要是采用了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而腹部CT检查针对腹腔肝脏处是否存在梗阻、穿孔、积液或者结石等进行检查,检查前给予患者碘对比剂溶液,从而减少伪影,最大程度的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作为新型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用核磁胆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时,不使用造影剂便可以直接操作,从而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肝外胆结石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性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落入胆管形成胆管结石。腹部CT检查时,可以清晰看见胆总管内周围高密度、中间低密度的混合结石影及胆总管内高密度影,假如胆管受阻,则在结石阻塞部位以上能够看见胆管扩张后的低密度影;如果是继发性结石,则可以看到胆囊炎、胆管结石等原发性病变的CT特点。有研究资料认为,我国南方、东北的北方肝外胆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西北地区,且胆总管结石为圆柱或者卵圆形,为深棕色,易碎,部分胆色素结石为泥沙形状。

原发性胆管结石为不规则状负影,继发性胆管结石为圆形负影。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进行检查时,肝外胆结石主要表现为胆管内有索状负影,边缘清晰、触碰后易变形。且胆管结石和胆管气泡差异很大,胆管结石形态、数量无明显变化,形态多样,密度大,因此可移动到低处,用胶管难以吸掉;胆管气泡可以融合,其形态、数量等会出现变化、密度小,可以移动到高处,用胶管可以吸掉。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腹部CT对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为51.4%(36/70);核磁仪胆管成像检对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为91.4%(64/70),两者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诊断肝外胆结石时,核磁仪胆管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CT,结果更加准确,因此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飞.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3):72-73.

[2] 李坤成,苏壮志.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8(12):121-122.

论文作者:林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  ;  ;  ;  ;  ;  ;  ;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论文_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