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论文_周红玲

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论文_周红玲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中心小学 44112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地把握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掌握好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度,才能恰到好处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情境创设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好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更加专注,激发学习的灵感,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教学中,在上课时身临其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不应无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应创造性地把贴近学生生活的、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发现、理解数学问题。

案例1:《角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拿出扇子,指着扇子外边框组成的角并拉开、合拢扇子的两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与学生交流,结果发现学生不仅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而且还找出了许多这样变化的角。师:你还在哪儿看到过这样变化的角?生:我发现打开、关闭文具盒时两个平面形成的角。生:我发现合拢剪刀形成的角。生:我发现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

新课标强调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一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加以构建。因此,案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找哪些物体可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亲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真正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过程按照“探索发现———体验推想———验证归纳”展开,学生学习的思考加深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联系实际,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来自生活,最终用于生活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要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数学源于社会、生活,最终又运用到现实社会和生活中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可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去探索、研究。把校园内的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空地进行绿化美化,设计时,要求花地、草坪占空地面积的二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并且要图案美观。通过这种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真正体会了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回到生活实践中去,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性的学习材料

培养学生的素质需要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生活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展开思维和想象,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寻找学习的规律,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减法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用品做材料,使学生倍感亲切。教师这样设置情境:超市里的铅笔每支0.05元、每个书包20.4元、钢笔每支12.4元、小刀每把0.65元、文具盒每个8.45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0元、10元、5元、5角,5分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参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算式让学生抄到黑板上,再接着引导学生矫正,从中掌握小数减法。在这种开放性的自由列算式中探索出小数减法的计算,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

四、回归生活源头,提升应用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如果教师能找到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的元素,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鲜活和亲切,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教师带领小学生做游戏,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买和卖的过程,提高了数学计算能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到户外上课,做一些日常活动,他们都会觉得很有新鲜感,学习印象更深刻。例如教授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在操场自己测量。

总之,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源头活水,让数学走近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论文作者:周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论文_周红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