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_政治论文

柬埔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_政治论文

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柬埔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柬埔寨论文,格局论文,重大变化论文,发生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完成了一系列必要的法律程序后,由民族团结阵线(奉辛比克党)提名的翁霍正式接替拉那烈出任柬埔寨政府第一首相。至此,柬国内历经一个月的政治危机已告一段落。但柬埔寨国内的政治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原第一首相拉那烈为首的政治力量和武装遭受了严重打击,并且拉那烈本人通过8月6日的选举程序在法律上被逐出了政府权力中心,而洪森为首的人民党则巩固壮大了实力,在政府中取得了主导权,并为赢得明年的大选奠定了基础。

本来,拉那烈、洪森二人,前者身出王族,曾在法国接受教育,其代表的奉辛比克党亦不乏王室成员和留洋人士,但缺乏执政经验;而洪森和人民党的基干则来自农村,执权柄十多年,掌握着从中央到基层各级政权,了解民情。两人出身、经历、气质各异,两党的人员成份不同,历史上又曾互为敌手,因此联合执政后出现龃龉不可避免。关键是双方在权力分配等问题上发生摩擦后,拉那烈与洪森之间并未建立相互信任,尽力维持共治局面,而是试图一争高下;进而纵横捭阖、分化拉拢,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最终在争取民柬(红色高棉)问题上兵戎相见。

从一月来国际社会对柬局势的态度分析,可说其间经历了一个悄悄变化的过程。它至少反映出以下两点:

一、利益原则依然是多数西方国家权衡柬埔寨问题的根本砝码。

7月5日金边冲突发生后,西方最初反应是不接受洪森以武力废黜民选的第一首相拉那烈。因此许多国家表示反对,美、日、澳、加、欧盟等还冻结了对柬援助。但洪森一方面迅速平定事态,另一方面则处处谨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现行宪法、国会和两党共治的政体均未废止,第一首相仍由奉辛比克党人出任,洪森本人则一再承诺明年大选将如期举行,这些都使外界难以找到干预的理由。其次,柬埔寨的冲突本质上属于其内部事务,在洪森已基本控制局面的情况下,如果西方执意插手恢复原有政局,很可能引发一场难以收拾的内战。三是柬埔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危机蔓延有可能危及整个中南半岛的稳定,从而威胁西方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加之许多国家在柬拥有投资,柬埔寨本身又是一个资源丰富、前景看好的市场,要踏足这一市场,与现政权处好关系必不可少。因此对西方而言,最为有利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可接受的条件下承认柬埔寨的政治现实。在所谓的“道义”与利益之间,天平还是向后者倾斜,这就使许多西方国家的对柬政策显露出种种暧昧:一、在冻结援助问题上,有的仅暂停30天,有的只是冻结了一小部分,有的则表示要恢复援助;二、在西方斡旋过程中向洪森提出的“三项要求”、“四原则”等等,均不能改变柬埔寨的既成事实或者威胁洪森在国内的地位。这与其说是一种敲打,不如说是为脱身自找台阶。目前在西方国家中,唯有美国的态度最为强硬,但这更多是受其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随着时间推移,务实的倾向将逐渐抬头,8月9日美国政府特使与翁霍会晤并表示要与之合作就是一例。柬埔寨面临的西方压力将由于国内秩序的恢复而逐渐减轻。

二、东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不干预本地区各国内部事务的做法。这一方面表明东盟在地区事务中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柬埔寨早晚将成为东盟一员而西方国家不愿过深卷入的情况下,东盟责无旁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东盟的担心;即在快速扩容之后,原先不属于东盟的问题和矛盾将被引入组织内部,“消化不良”的弊病将凸现,而这些矛盾如果牵涉其他成员的利益又将引发新的分歧从而妨碍东盟的团结。所以东盟采取了“暂停吸纳、积极调解”的政策。但此次柬埔寨危机还是对东盟产生了一些深刻的不利影响:一是东盟将其成员扩大到整个中南半岛的预想受挫,其资金、技术进入柬埔寨市场的步伐也不得不放慢。二是这次事件暴露了东盟成员间的分歧,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在此问题上各有主张,相去甚远。三是它反映出东盟对地区事务的干预能力仍然有限,在洪森断然拒绝调停之后,东盟拿不出有效的对策施加压力,只能通过妥协寻求出路。

从目前柬埔寨的局势来看,未来各方的政治走向有如下几点:

一、就柬埔寨现政府来说,现阶段的政策目标可分为对外和对内两部分。对外目标首先是政权的合法性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这方面关键是做美国的工作。在不威胁其地位的前提下,洪森将不会放弃与美国接触并谋求改善关系的机会。其次是继续与东盟保持对话、合作,争取早日加入东盟。三是促使国际社会尽快恢复对柬的援助,稳定国内投资。迄今国际援助的冻结已使至少1.5亿美元的在建项目下马,而柬财政预算的50%需依赖援助,如冻结延续,政府可能面临财政危机。此外,政局动荡已使6,000多名外侨逃离,投资者的信心也亟待恢复。所有这些对外目标能否实现将取决于洪森对国内局势的控制程度,而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现有两党共治的双相体制能否维持到明年大选,这构成了洪森对内的首要目标。其对内政策的第二点是加强在西北地区军事打击的力度,阻止拉那烈派武装与民柬残余力量靠拢。忠于拉那烈的武装目前尚有1万余人,由于地处西北丛林,难以在军事上一举歼灭,所以不能排除政府通过政治劝降,双管齐下促使其分裂的可能性。三是明年5月如期举行全国选举。在对手不足以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洪森方面不会反对通过一次全国大选使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巩固其政治地位,而掣肘权力的“一国两相”体制也可能因此终寝。所以如不出意外,明年的大选很可能按期举行。

二、目前的形势对拉那烈十分不利。在军事上,西北重镇三隆、波贝相继失守,8月1日的反攻又告失利。部队一部分溃散、一部分投诚,剩下1万多人难以对中央政府形成威胁,而且还缺少弹药。在外交上,拉那烈一直在谋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但并未得到多少响应。相反,其所在的东道国泰国警告他不得将泰国作为政治斗争的基地,此后又解除了溃退泰国境内拉那烈派军人的武装,这表明拉那烈今后要在泰国立足都十分困难,而柬西北地区的军队一旦失去泰国作为后方依托,在丛林中坚持游击战也将困难重重。在政治上,奉辛比克党留在国内的议员基本上都已同洪森合作,跟随拉那烈的仅10余人。拉那烈虽在7月19日成立了四党联盟,但依旧势单力薄,其中高棉民族党还是不被金边承认的非法政党。关键是洪森已宣布拉那烈为罪犯,后者一旦回国就将面临法庭审判。洪森还表示不反对由国王赦免拉那烈,但拉那烈同意此条件就等于承认有罪,今后即使回国也失去了在政治上重起的机会,因此对他来说采用合法手段重返政坛的可能性也十分渺茫。在此情形下,拉那烈今后只有与民柬乔森潘携手进行武装斗争一途。在7、8月间的战斗中,双方事实上已经联手。此前拉那烈为获得国际支持曾表示不与红色高棉结盟、坚持政治解决,但对国际社会的失望很可能使其不再受此承诺的约束,因此未来柬埔寨的和平前景并不容乐观。

三、东盟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在柬国内局势稳定后需要尽快将柬埔寨吸收为成员。按照东盟的构想,2003年将在成员间实现自由贸易,这一构想由于各成员的起点不同而在实际操作上有许多具体困难。眼下缅甸和老挝已加入东盟,而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本来起点就低的柬埔寨再滞后于这一进程将可能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按期实现。但鉴于洪森与东盟个别成员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关系,东盟很可能抬高人盟的门槛,事先与洪森达成若干谅解,以便在柬埔寨加入东盟后进行牵制。但无论如何,东盟扩展到东南亚十国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柬埔寨的局势目前虽大局已定,但未来仍有若干变数,距离真正的和平重建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签:;  ;  ;  ;  

柬埔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