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依靠创新取胜_宝钢论文

中国制造业依靠创新取胜_宝钢论文

中国制造业要靠创新取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靠论文,中国制造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宝钢集团的当家人,谢企华以其独特的管理风格和丰富的经验,驾驭着当量千亿的中国“钢铁巨舰”。最近,两件大事接连发生在宝钢身上:7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03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名,宝钢集团以年营业收入1204亿元(折合145.48亿美元)人民币列第372位,成为中国制造业中第一批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8月12日,宝钢正式宣布宝钢股份将通过增发新股筹资280.2亿人民币,为集团整体上市做准备。这位中国企业界的“铁娘子”告诉记者,宝钢正向着成为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中国国有企业完全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记者:宝钢曾经提出争取在2005年跻身世界500强的奋斗目标,今年,宝钢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提前实现了自己设立的目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第一次进入全球500强。你对此有何感想?

谢企华:宝钢以多年奋斗所形成的竞争实力,登上了国际经济的大舞台,在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率先成为世界500强,这一结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对为之努力奋斗的几代宝钢人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宝钢成为世界500强的意义也不仅仅局限在宝钢。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很大程度是反映在国家大企业的竞争力上。宝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我清楚地记得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宝钢打下第一根桩。宝钢今天的成功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良好大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也有力地证明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也是完全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

记者:在进入500强之后,宝钢是否有了新的目标,比如要把今年第372位的名次向前提升?

谢企华:世界500强,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世界500大,因为它的评价依据是营业收入,不能完全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强。一直以来,宝钢强调“成为”而不是“进入”500强,就是不只是从销售收入上跨越500强的最低门槛,而是注重做强,拥有在世界同行中的发言权和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面对全球钢铁业新的竞争态势和格局的变化,宝钢的发展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在2010年跻身全球钢铁业前三强,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我们在发展,竞争对手也在进步,我们只有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进步,才能取得成功。今后能否在排名榜上往前攀升,还得看企业自身的发展持续力。

在研发能力方面差距明显

记者:你认为,中国钢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差距给宝钢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压力?

谢企华:与领先的国际钢铁企业相比,我们在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国际化经营能力等方面差距明显。

举例来说,我们国家既是国际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钢铁进口国。为什么需要进口?就是因为我们高档次的产品生产量还不够来满足需求。这一方面因为我们在技术装备上还没能达到世界先进装备的程度,另外还有我们技术上面也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握。

应该说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感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这几年正在进行技术升级,但同时更多是在进行一些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或者是布局的调整。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才有可能以强势企业的形象稳固地屹立在世界500强之中。

靠学习和借鉴起家

记者:你刚才提到的这些差距也是中国制造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你认为,宝钢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是其他企业可以借鉴的?

谢企华:宝钢成长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钢铁制造技术创新相结合,在不断做大做强中成长起来。

宝钢是靠学习与借鉴起家的。宝钢在创办之初,更多是在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做跟踪式创新。宝钢一二期工程引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是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冶金新技术的综合,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数百项专利使用权和技术秘密。为了消化引进技术,宝钢组建了联合攻关小组,拟订了81个重点科研攻关项目,迅速把握核心技术。

宝钢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还花巨资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和完善,使宝钢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吨钢成本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前面我已说过,宝钢是靠创新起家的。创办之初的宝钢更多地是在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跟踪式创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宝钢开始了完全立足自身的创新。要知道,在创新上,先发机制的生成要有充分的积累,同时也受到社会整体经济结构的制约。在我国高技术人才缺乏、技术转换能力薄弱、知识产权等创新环境不成熟的现实中,自主研发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与一流跨国公司相比,宝钢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与我们的战略目标还有距离。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技术

记者:世界500强,每一家都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国际化就不会有500强。宝钢拥有多家全资境外子公司,这是宝钢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宝钢也与一些国外知名企业合作,这些合作的效果怎么样?宝钢“走出去”的状况如何?

谢企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宝钢正在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的宝钢。

1985年,刚刚投产一个月的宝钢就实现了焦化产品的出口。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每年把1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接受最挑剔用户的检验。

2001年,宝钢汽车板登陆欧洲市场。到去年,宝钢累计出口钢铁产品1730万吨,产品批量供应菲亚特、福特、开利、伊莱克斯、惠而浦、梅洛尼等国际知名汽车和家电企业。宝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了产品档次,优化了产品结构,使宝钢产品不仅在国内领先,而且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

宝钢与全球知名钢铁企业合作,不仅有效地导入了先进的技术,也通过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宝钢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宝钢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设项目,与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合资组建的钢厂也已进入正式启动阶段。

现在,宝钢已开始向国外输出技术:向马来西亚麦格钢厂新建冷轧厂提供总体技术咨询,向印度ISPT钢厂输出宝钢喷煤技术,向俄罗斯马钢输出转炉顶底复吹技术,向巴基斯坦钢厂输出的炉前扒渣机等对外成套项目也正在交流实施中。

宝钢将以全面推进国际化经营、成为一流跨国公司为目标,推动宝钢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实现投融资的国际化和采购营销的全球化,提升宝钢钢铁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

“适度相关多元化”对企业发展有好处

记者:多元化成为很多世界500强力图避免的陷阱。宝钢的优势在钢铁,在还没有成为世界钢铁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企业时,宝钢实行多元化战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谢企华:宝钢的发展战略是“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

“一业特强”是以建成六大钢铁精品基地为基础,在经营规模、增长速度、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方面,都对钢铁主业的持久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殊钢三大制造中心的生产组织体制。“适度相关多元化”是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宝钢将进一步审视现有非钢产业的战略定位,调整非钢产业构成。

其实这些年来,这始终是宝钢的既定方针。始终关注核心业务的扩张与壮大,应该是宝钢能走到今天的关键因素之一。

记者:我们注意到,2003年宝钢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宝钢是否有意在钢铁的下游特别是汽车产业方面有所动作?

谢企华:宝钢以满足汽车工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己任。汽车板年销量逐年增长,2003年宝钢生产汽车板123万吨,为1994年汽车板产量的6倍,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并具备了向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制造商供货的能力,一汽大众奥迪A6、上海大众帕萨特、上海通用别克等国内高档轿车都已用上了宝钢板。实现钢铁主业的一体化

记者:作为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宝钢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这些利润的取得,是否与钢材涨价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国家今年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会对宝钢今年的业绩产生影响?

谢企华:去年全球钢铁市场趋旺,尤其是中国的钢铁市场需求强劲,这对于每个钢铁企业来说都是机遇。机会和竞争是均等的,差别在于谁更有实力把握机遇,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佳效益。而宝钢正是通过这些年竞争实力的积累,得以在机遇来临之际充分发挥出来,占得先机和优势。

集团内的优势企业宝钢股份,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钢铁行业综合竞争力前三名。集团内的老钢铁企业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已脱胎换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由于公司产品主要面向高档汽车、造船、石油天然气输送等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相对较小,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稳中有升。

记者:最近,宝钢股份宣布将通过增发筹资,收购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钢铁主业优质资产。请问,本次收购增发对宝钢有何意义?

谢企华:本次收购增发完成后,宝钢将实现钢铁主业的一体化。

宝钢股份将扩大生产规模,拓展产品领域,控制战略资源,降低经营风险,显著提升在全球钢铁行业的地位。本次收购增发还将为宝钢品牌创造更好的发展契机和更大的发展平台。

人物简介

谢企华,女,1943年6月生于浙江鄞县,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民建专业。

谢企华自1968年起担任陕西钢厂基建科技术员。1978年加入宝钢,现任宝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当选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8月2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谢企华排在第55位。在美国《财富》近日公布的25位“亚洲最具影响力商界人物”排名中,谢企华排在第12位。

标签:;  ;  ;  ;  ;  

中国制造业依靠创新取胜_宝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