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论文

“以美育人”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论文

“以美育人”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

赵胜利

(韶关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韶关)

摘 要: 围绕“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工作任务,应处理好学校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做到“润物细无声”:注重审美主体的培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行基于“化美育德,立德树人”的美育课程改革;从全方位、多维度、拓展审美教育的德育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以美育人;培育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美育以真、善为前提,是关乎人的基本素质的,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直击人的灵魂塑造。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视角,确立科学的美育育人理念,学校美育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渗透到美育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构建具有特色的美育工作机制。

一 将“审美教育”引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何以必要和可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三个倡导’,是一种熔铸个人、社会与国家发展‘美好愿景’于一体的‘审美理想’,其中‘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关键词都体现出审美教育的内容。它内在引导个体超越现实理性与感性对立、精神需求与感官欲求、追名逐利与淡泊名利的冲突,走向一种审美化的生存状态。”[2]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审美理想作为理论指导、以审美价值作为独立实施依据的审美教育,在理论层面具有了实现对接的可能,而前者的培育和后者的实施都要诉诸审美活动,则使二者的对接具有了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美育持久发展的引导动力,也是最核心、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它保证着美育的正确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意见》,指出“提高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3]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以观赏性和艺术性见长的文化产品载体,以情感人、理在情中,在愉快、自由的状态中引导人们弘扬真、善、美,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青少年个体健康的获得感、归属感、自我感和价值感的提升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知行合一的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不是单一的认知学习活动,包含着较为复杂的心理要素,要把它转化为自觉的生命意志行为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不然既空洞又苍白,甚至是虚伪、有害的。知“道”不等于得“道”,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它的概念及含义,而是期望大家在愉快、自由的状态下按照规范去做,这就是“知行合一”。因此,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为形式的审美教育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补充且不可替代。缺乏情感的熏陶,耳提命面式说教很难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美育是一种以真、善、美的结合为基础,追求以人为中心的的审美境界,具有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生活趣味,完善人格、立德树人的功能。社会生活中的美、自然事物的美、艺术美等审美形象构成了美育的实施载体。艺术美体现了美的本质特征,是美的集中表现。因此,审美教育分两个层面,一是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二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提升审美能力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审美主体,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当前,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容易跟风。令人担忧的是,审美素养的缺失对于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已经造成明显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部分人的审美观有所偏颇,“真”“善”“美”的东西反而被摈弃,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不时出现一些审美偏差事件,如基于“爱美无极限”的审美偏差,每到暑假就会形成学生整形潮;有些青少年学生甚至追捧、效仿郭美美、马诺等拜金女,畸形的审美观导致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他们传递这些错误审美价值观过程中逐步消解。从侧面也反映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严重缺失,应该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美育和其他教育既相同又有区别,它是特殊的美感教育,这也正是美育的本质特征。蔡元培先生曾经讲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可见,美育在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全面地培养人是美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是美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发挥美育涵濡化人的特点与优势,“以美育人”从全方位、多维度、拓展审美教育的德育价值及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以美至善,在审美渗透中助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

作为最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审美教育不可替代,以美显善是审美实践的关键。把善的观念、经验、知识以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带给德育对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直观体验,便能让其体会到善的真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教育者要以情感教育作为切入点,充分运用艺术的形象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以及潜隐性的特点,形成良性的审美德育场,让学生在情的共鸣、美的欣赏和愉悦体验中自觉地认同教育和陶冶道德情操”[4]

(一) 以美显善,进行“化美育德,立德树人”的美育课程改革

社会理想与人生志趣在审美层面促进了个体审美意识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也是个体的审美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要注重审美主体的培育,以“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为核心指标,实施美育课程改革与审美实践活动。最美人物都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是普通百姓用美的行为彰显善的力量的代表。如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保护了24名乘客的安全,震撼了无数人心灵;大连最美司机施宗升用执着和坚守铸就关键时刻的高尚选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行为诠释了勇敢和职业精神......这些最美现象之所以美,是因为这些最美丽的人彰显了善的价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型。一方面,要立足课堂,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超越德育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外艺术实践,基于“化美育德,立德树人”的审美教育改革。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把审美教育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充分挖掘审美教育德育价值,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韶关市大中专学校大力加强美育实践课程改革,培养选拔大批学生参加全省各种文艺比赛活动,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根据粤北瑶族题材创作的美术作品《十月欢歌》《故园》《瑶族-盘锦节》《盘王节》《瑶族-耍歌堂》分别荣获全国第十一艺术节美术作品金、银、铜奖,广东省第十四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一、二等奖;根据粤北红色传奇人物创作的油画作品《永恒的星光——击毙阿部规秀的抗日英雄李二喜》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第十三届全军美展等;舞蹈类项目《傣画》《红星梦》《童谣》《瑶勉憨嘿忠》分别荣获广东省第三届少儿舞蹈大赛金、银奖、广东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铜奖等。

(二) 拓展德育与美育空间,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营造“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班会课、学校文学社团等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途径,拓展审美素质实践空间,丰富学生的审美实践;以真、善、美为标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②没有防洪库容或者防洪库容小的水库可以先蓄水,防洪库容大的水库后蓄水。这样可以减小流域发生洪灾的风险,错开蓄水时间,将汛后来水主要供具有较大防洪库容的水库蓄水。

第三,依托地方高校大学生艺术实验中心,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审美教育应推动人们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和合之美'‘美善相乐'‘天人合一'的中华美学精神:无论是国家层面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或者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彰显了‘和合之美'‘美善相乐'‘天人合一',反映了人们对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相统一的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5]依托地方高校大学生艺术实验中心,整理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运用现代传媒、多元的艺术形式和手段,创作出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又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作品:如,地方戏剧舞蹈、小戏小品、图书、童话、动漫、微电影、歌曲、地方民族音乐、美术作品、电视纪录片、广播剧等等,唱响时代主旋律,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依托大学生艺术实验中心,开展艺术交流、艺术展演活动,使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欣赏高等级艺术作品,增加了学生参与高等级艺术活动的机会,极大地增强了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近年来,韶关学院大学生艺术实验中心先后聘请了美国油画家协会主席尼尔·帕特森以及前全美油画家协会主席涂志伟教授、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斯科特·麦克劳德教授、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金曼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声剑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晓曙教授等3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中心讲学、指导;邀请美国钢琴家安托尼奥·特鲁奥斯光临韶关学院伟霖、泽明音乐厅举办专场爵士演奏会;韶关市艺术展览中心还成功举办了“中美画家丹霞山风景写生作品邀请展”、“彩墨境界 ——周国成学术展”、“彩墨境界——黄唯理学术展”、“彩墨境界——张弘学术展”、“水墨禅音——岭南名家寺院写生作品展”、“韶关书画院美术作品展”等较有影响的大型展览;承办大型声乐套曲《中国之路》大型文艺演出,在广州大剧院成功演出并在央视CCTV15频道播出,受到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的一致好评。艺术中心配合韶关市政府举办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年纪念活动,通过“九龄风度”等群众文化活动,让青少年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爱国爱家乡,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第二,挖掘和发挥各个学科蕴含的美育功能,做到美育育人学科全覆盖。挖掘课程所富含的美育元素,明确每门课程的美育育人目标。在美育实践过程中,要紧密联系不同学科及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美育优势,使学生在赏美中受到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尝试各种类型教法,有机探索审美素质教育的有机渗透,让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探索思想品德课增加美育分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德育实践课、活动课提升审美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价值观、审美观。如利用学生辩论赛、演讲赛以及各种艺术展演赛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抖音、快手APP等视频等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碎片化信息、网红人物如王乐乐、凤姐、郭美美等为主题积极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碰撞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追求审美化生存的人生境界。

(三) 改善学校美育育人条件,助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

目前有针对性的美育工作管理机制、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长效的教育督导保障制度、专业教师培养机制等。因此,亟需整合艺术院校、院团、民间艺人等资源,充实学校师资力量;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歌剧院等社会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建成向各级学校免费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另外,成立“农村青少年美育基金”,用于支持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美育发展。

2、优化青岛的商业环境和教科文卫等硬件条件。相比于深圳、杭州等独角兽密集的城市,青岛在产业转型上的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首先要成为国际化的商业中心城市,青岛要聚焦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准;另外,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青岛的国际化水平也远远不足,不能对国际游客乃至海外移民带来足够的吸引力。

气调包装技术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和新鲜度,该技术于上世纪30年代首先在肉的保鲜上应用,并迅速在国外市场上得到了推广[1]。我国气调保鲜技术的应用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且应用范围较小[2]。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肉类消费水平及品质要求的提高,气调包装保鲜肉的普及将成为一大趋势[3]。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8.

[2] 张弓.以审美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6-12-19(016).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 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 - 12 /23/c _118674689。htm.

[4] 谭钊,王丽荣.论美善融通视域的艺术院校德育策略[J].社科纵横,2009,24(08):140-141.

[5] 张涤凡.美育的教育目的[J].教育现代化,2018,5(42):156-158.

[6] 杨红英.推进网络文化建设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

本文引用格式: 赵胜利.“以美育人”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J]. 教育现代化,2019,6(69):248-25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09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0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韶关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韶关学院2018年度重点科研项目(SZ2018SK01)、2018年第十九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SYJY201819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赵胜利,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彩画研究与创作。

标签:;  ;  ;  ;  

“以美育人”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