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探究论文_唐艳晓,马艳顺

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探究论文_唐艳晓,马艳顺

唐艳晓 马艳顺

山东恒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50100

摘要:在我国,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被民众普遍推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公共空间中采用了众多的无障碍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不过现实中也有一些无障碍设计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实际应用效果。为了保证无障碍设计真正给弱势群体带来方便,在此探讨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思路。

关键词:弱势群体;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

前言: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由联合国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推广。在现代社会,公共无障碍设施被大量建设,方便了残障人员生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实践成果,例如无障碍扶手,无障碍升降梯、盲道等等。在进行建筑无障碍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设身处地的去考虑到残障者在行动上的障碍程度,借助建筑工程实践经验,科学的、合理的对无障碍设计进行探索,让残障人士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无障碍环境。

1、无障碍设计理念

无障碍建设就是在公共环境中建设无障碍设备,并且保证设备可以通畅、有效的运行。建设目的是为了让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和行动不便者能够在公共建筑中能够同等的使用相同的公共设施,这是人性化环境的基础。在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尽最大的能力去考虑残障人士的身心健康、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设备是否适用等等各方面问题,从而设计出能够满足他们使用的无障碍设备,方便残障人士生活、出行。

2、无障碍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除了一般人使用的楼梯外,要有专门通行轮椅的无障碍坡道,布置在室外到室内和各楼层之间,坡度约1/14,高度每上升l米,设休息平台。坡道两侧要装有木扶手。装有大型电梯,可同时容纳4辆轮椅,可采用圆形电梯,利于轮椅活动。地面使用防滑的橡胶面砖,柱子、墙角都做成圆弧形,比赛场地墙角设保护胶垫等。房门宽度应超过90mm,房间内的卫生间采用隔帘式门,洗面台、坐便器、淋浴处装有扶手,卧床边和卫生间内设呼救系统按钮,电梯内装盲文的触摸键等。

无障碍建筑还应具有:在公共厕所内设有残疾人用的厕位,在残疾人使用的更衣室内也设有厕位,观众席中留有为乘轮椅者观看的专用席位,游泳池边建筑有为残疾人用的入水坡道,公共场所专门设立接待残疾人的服务台。目前,无障碍建筑主要集中于体育设施中,国外也有为残疾人家庭专门设计的住宅建筑,大商场或购物中心也多有无障碍设计,方便残疾顾客购物。

3、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无障碍设计可以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帮助。为确保设计效果,应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3.1可及性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公共建筑空间的可及性。不同的残障人员需求不同,例如:视觉障碍及听觉障碍人员,可以为他们设计盲道、音响设备、电子屏幕等补助设备,可以增加他们的感知度,从而接收到更多的有助信息来帮助他们开展活动。

3.2适用性

对于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老年人,都要借助手杖、拐杖、助行架才能行走,更严重的还需要用轮椅才能完成移动,他们可能无法顺利的应用公共建筑及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这些特殊人群的不便。例如:在水平通道或者垂直通道、坡面上,可以增加相应的设施来帮助他们方便的通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可操作性

设备的实用性也应当充分考虑,毕竟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残障人士独立操作使用,不一定能有旁人帮忙或者是有些情况不便旁人帮忙,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还需实地探究其是否符合残障人士操作。

3.4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国家有明文规定,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规定:新建或改建的城镇公共设施、住宅、居住区,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要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必须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

4、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

设计源于生活,目的在于为生活提供便利。一个文明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公共建筑无障碍的设计,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对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多加关怀,这样残障人士也可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

4.1无障碍室内空间设计

一般的室内公共建筑空间有三大部分:使用空间、辅助空间、交通空间,而常用于无障碍设计的是使用空间和辅助空间。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残障人士及普通大众的需求,既要保证空间的舒适性也要保证残障人士的适用性。设计者首先要到实地考察环境,对室内空间做好合理规划,保证使用者使用顺畅。另外,设计者还需考虑到突发情况发生时,残障人士的交通疏散路线,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残障人士能够及时的识别情况并借助无障碍设施顺利撤离。在生活、工作及生产方面的使用空间设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探究。除了要考虑到使用人的实际需求还应当充分考虑到使用人的心理需求,因为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一体,所以在对使用空间设计时,对于残障人士的私密性和安全感等心理需求,必须符合人体工学范围,让残障人士消除心理障碍,正常使用。

4.2无障碍室外空间设计

室外空间是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场所,例如广场、街道、娱乐休闲地段。在室外,我们行走的道路通常都会有一条盲道,在拐弯处或者是有障碍物的地方,应当设计一些很容易感知的无障碍设备或是标识导向,这些都可以很好的帮助残障人士、老年人。残疾人士的街道座椅、停车位、公交座位,可以使用比较明显的标识,让大众清楚的区分识别,无障碍设备不应仅仅只是摆设,而应是真真正正意义上的无障碍公共建筑设施,就是让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都能用上并从中得到方便。对于建筑出入口的面积设计应当加大,高度应控制在范围内,如有阶梯、台阶,必须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以方面残障人士通行,也方便老人、婴儿车的出入。无障碍出入口也可以适当加设雨棚,特别是在下雨、下雪天气,残障人士本就行动不便,增加雨棚则是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温暖。轮椅坡道通常都是直线为准,旨在方便轮椅使用者通行;坡度不宜过高,以防重心不稳往后倒,可以加扶手或者电动扶梯,表面平整但不应光滑,需要有附着力,这样行走抓握时才能抓紧,防止滑手跌倒。

4.3无障碍信息沟通的设计

公共建筑信息服务设施一般都是采用文字,对于视觉障碍者可以考虑增加盲文,或者是语言翻译器,为视觉障碍者或是其他语言不通者提供一些方便。如今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可以与这些先进科技相结合,安装含有语音提示系统的设备,或者是通过图形、符号、声音、光等介质,帮助不同的障碍者轻松分辨出所处的环境及收到的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增加障碍者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同空间的变化,体现人性化设计。

5、结束语

在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无障碍设计的认识,充分做好无障碍设计工作准备,了解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合理进行设计、规划。要积极开展对无障碍设计的探讨和研究,建设满足残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设备、设施,提高或增加他们使用设备、设施的便利性,以此给残障人士生活提供帮助,促进我国社会生活和谐。

参考文献

[1]赵芳.新时期社会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探究——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4):28-29.

[2]韩颖,薛云.有爱无障——中美无障碍设计规范之比较解析[J].广西城镇建设,2018(09):36-48.

[3]马蕾.英国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

[4]朱莉.无障碍设计规范在老年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7.

论文作者:唐艳晓,马艳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探究论文_唐艳晓,马艳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