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计算能力论文_严春平

如何提高计算能力论文_严春平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和知识点,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做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提升方法探讨

小学很多数学老师都说:班上学生计算能力很差,不管怎么讲正确率都很低。对于这个问题几年前我也有同感,因为那时我每年都接毕业班,每接一届的学生他们的计算能力几乎没有,我很纳闷,同时也很累,于是我就对错误的原因进行跟踪调查,找到了原因。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潦草,结果是0、6 不分,1、7 互变,3、5 混同,2、3 乱写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书写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或者笔有问题,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在草稿本上算,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是直接写在桌面上,甚至手心手背上,不能正确处理整数中的进位、退位、试商,小数计算中不能正确处理小数点,分数中不能处理好通分、约分,分数乘、除法混为一谈……造成了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因而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乏计算过程中的动手、动眼、动脑学习态度。学生一拿到题,不认真审题,不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不动脑去分析、确定运算顺序,选择灵活多变的方法,而是盲目的去计算,应付老师,因而计算就谈不上正确率。

其三,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好习惯。其中班上有1/3 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1/5 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甚至有1/5 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针对上述情况,我对此进行了对症下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规定只用一个指定的本子做计算,我现在每天都用短暂的10 分钟训练4 道口算、2 道简算、2 道方程、2 道脱式计算、1 道列式计算、1 道估算。训练后交给组长批改,再返回本人,要求本人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每周末我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书写特好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给同学们传阅,并评出神算手给予鼓励。这样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浓厚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梳理归纳,掌握算理是关键

2.1 四则计算的算理。万以内整数的加减法,算理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算理重点一背(背乘法口诀)、二看(看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是否整齐和是否有进位数)、三加(如果有进位数牢记加进位数);小数的计算算理是正确利用口诀按整数方法计算再处理小数点的位置,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乘法强调积的小数点数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简便运算算理则重点是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分数加减法算理重点是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最后注意约分”;分数乘法算理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强调约分相乘简算;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运算定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2.2 熟练运用5 条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3 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教师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计算时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我在复习时先让学生口述解法,自己板书,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然后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进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顺口溜的意思,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4 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建议用指定的本子坚持天天练8~10 分钟,注意突出重点,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口算的训练我建议大家以书最后的口算题作为练习题进行训练。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态度上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方法上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的方法(包括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口说、动手算)。情绪上要耐心地教育与鼓励。如若采用罚做或大量练习的消极措施,只能是适得其反,越罚越练错误越多,而真正好的习惯并不能形成,甚至学生会产生看到计算就怕的不良心理反应。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中心校

论文作者:严春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计算能力论文_严春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