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注音的原则论文

古诗文注音的原则论文

古诗文注音的原则

秦存钢

(泰山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摘 要] 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文注音和朗读,不能按诗文创作或写作的时代读音来读,更不能按不科学的“叶音”来读,而应该按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读,这是古诗文注音和朗读的总原则。古诗文的字音是复杂的,个别问题可以个别分析,但必须坚持这个总原则。

[关键词] 古诗文;注音;读音;朗读

用什么读音来给古诗文注音,这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通过中国播音主持网的一篇《播音员主持人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热传,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小学时费尽全力才记下的读音,这一次被证明自己又一次做错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评论,很是热闹。问题则源于全国统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对几首古诗的注音: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注音为“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注音为“xié”。

“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注音为“qí”。

到了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对这种油壁车有了新的改进:窗有挂帘,装饰华美;车厢内铺有绸缎褥垫,供乘客坐卧使用,很是讲究。小的油壁车可供六人乘坐,大的可坐几十人,既方便出行,又可观光游览。这是最早的公交车,临安在世界上也算是出现公交车最早的城市了。

这与网友所掌握的在以上诗中“衰”读“cuī”,“斜”读“xià”,“骑”读“jì”不同。纷纷说国家改了这些字的读音,有的甚至还翻出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查对。社会关心古诗文的读音,这是好事。网友的疑问,涉及到古诗文的注音,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也就是按什么音来读的问题。

英国Romax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工程技术咨询公司,总部位于英国诺丁汉,在齿轮箱、轴承和机械传动系统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近30年的咨询历史。Romax出色的工程团队和高级虚拟产品开发与仿真软件RomaxDESIGNER家族系列产品,为全球传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的大型设备供应商提供设计、分析及认证支持等服务。

有人主张完全按古音来读。理由是既然是古诗文,最好用古代语音来读。这种想法虽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现在有几个人能了解古音!不要说一般人,音韵学家也完全难按古音读古代诗文。即便有人能用古音来读,又有几人能听懂呢?这条路明显走不通。

还有人主张韵脚字按古人的“叶音”来读,其他字按今音来读。叶(xié)音,也作“叶韵”、“协韵”,音韵学用术语。一种因不知古今语音变化而随意把古诗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押韵的做法。这做法开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朝,朱熹是典型的代表。但五六十年以前的古籍注音和字典还采用或收录了不少“叶音”,“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注音为“xià”,就是一例。明末清初陈第、顾炎武等便用语音演变理论批判这种不科学的做法。当代学界普遍认为,“叶音”不科学,应该彻底抛弃。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大步前进并且有别于传统的专业,属于新兴学科。在院校教学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师,很多是非本专业毕业的。很多教师是由类似专业过来的。他们中有的电脑知识储备不足,有的业务水平和实习培训经验不足,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也不能很好地展开。

古诗文的注音,应该遵循当代普通话语音规范,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的读音。因为虽然是古诗文,按普通话读,才能让人听得懂。这样读古诗不押韵了怎么办?告诉学生是语音发展变化的缘故就行了。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课外探讨古代的读音。

国内很多城轨都在围绕互联网技术加紧前瞻性布局,争相进入人工智能和云支付的新时代,准确把握新型支付方式发展趋势,有助于城轨票务系统建设科学统筹与顶层设计,整体提高城轨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下面我们对小学《语文》教材对几首古诗的注音逐项讨论。

童年的记忆五彩斑斓。僻静的乡野,安详的木屋,屋前一条小河,屋后一片山林。河里的鱼儿追逐嬉戏,山林里的野花争妍斗艳。她喜欢将野花编成花环,戴上头顶,然后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看蝴蝶在头顶翩翩起舞;她喜欢坐在河边,将脚丫泡进清澈的河水,再往河水里丢下一颗又一颗白色的石子。鱼儿轻啄着她的脚跟,她眯起眼睛,心中酥痒。有时她会奔向田野,毫无目的,就那么疯跑,让气喘吁吁,让汗透全身。她喜欢被自己追逐的感觉。

一、《回乡偶书》里的“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社会组织,即非政府组织(NGO)是当前促进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薄智跃先生论述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即民间)来慢慢消化”[15]。我国思想界以往的社会组织的关注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熊培云先生曾明确阐述:“转型就是从‘国家解放’转向‘社会解放’,其成败关键就在于如何使这一过程有条不紊地缩减到最短”[16]。关注社会可能存在的“自组织机制”重要途径之一是启动民间组织。熊雪如、宋树伟等先生结合自然灾害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做的讨论,现实感较强[17]。王炳起先生强调“充分发挥工会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要主体的作用”[18],也揭示了当前应予关注的现实问题。

笑问客从何处来。

组织是社会的缩影(蔡禾等,2015)。作为“过程”的发展将组织视为社会功能分化过程中适应性的产物,起到整合社会的作用,该类范式下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体育社会组织的产生机制及运作方式,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下对于体育社会组织“是什么”予以界定。

儿童相见不相识,

乡音无改鬓毛衰。

韵脚是“回、衰、来”。先看“回”和“来”。在中古时期“回”属于“灰”韵,大概读作“huai”;① 音韵学家构拟的古代字音一般用国际音标表示,考虑到很多人对国际音标不熟悉,这里改用近似的汉语拼音表示,不加声调符号。今音的汉语拼音则加声调。 “来”属于“咍”② 咍,音hāi。唐宋读音与现代读音接近(据郑张尚芳)。 韵,读音接近于今音“lai”。“回”“来”均属于“蟹”摄,押韵是不成问题的。而“衰”字在中古有两个读音:“楚危切”,在“支”韵;“所追切”,在“脂”韵,均属“止”摄。根据《广韵》的同用规定,“支”韵和“脂”韵可以同用,“灰”韵和“咍”韵可以同用,但“止”摄和“蟹”摄是不能同用的。不过,“止”摄有少数几个字,如“率衰帅揣”后来读同了蟹摄,属于例外的变化,所以根据实际读音就可以与蟹摄押韵了。语音的演变,总是先从某一区域开始,逐渐扩散开来,可能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到了元代,“衰”读“舒歪切”,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一样了[1]。根据上述事实,“衰”读“shuāi”其实是更符合作者当时的语音实际的。

“衰”“来”押韵在唐诗中并非《回乡偶书》这一例,请看李峤《笙》:

悬匏曲沃上,孤筱汶阳隈③ 隈,今音wēi,唐代读uai。 。

形写歌鸾翼,声随舞凤衰。

有些诗即使读成“cuī”,也不押韵。如曹邺《弃妇》:

今日虞音奏,跄跄鸟兽来。

欢娱分北里,纯孝即南陔。

霜叶红于二月花。

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

HPLC法同时测定药用卤化丁基胶塞中5种抗氧剂和游离硫的含量 ……………………………………… 朱碧君等(18):2475

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

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

《笙》中如果把“衰”注音为“cuī”,则不能与“来”押韵了。《弃妇》中无论读作“shuai”还是“cuī”都不押韵。《汉语大词典》在“所追切”(shuāi)音第3个义项是:“谓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引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作为书证是正确的。《王力古汉语字典》在“楚危切”(cuī)音下引用该诗则是不恰当的。多音字“衰”,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读“所追切”,今读“shuāi”。

二、《山行》中的“斜”

“斜、家、花”在《广韵》中都属于麻韵,韵母分别是“ia、a、ua”,押韵是不成问题的。但“斜”的“似嗟切”(zia)现在演变为“xie”,“家”的“古牙切”(ɡa)现在演变为jia,“花”的“呼瓜切”,今音与中古音几乎没有变化,仍然读hua。前面讲过,“斜”读“xià”是叶音,虽然按此音读来能够押韵,因为没有科学根据,所以不可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今天用普通话读来也不押韵,语音发展变化了,古诗现在读不押韵属于正常情况。

远上寒山石径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白云生处有人家。

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

杜牧《山行》:

刘红杰等[16]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超声提取法及石油醚微波提取法制备广东艾叶挥发油,并比较了各种提取方法的得油率及化学成分种类,结果显示,石油醚微波提取的得油率最高,是水蒸气蒸馏法的3倍之多;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最多,石油醚超声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最少。仝燕等[17]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法对香薷挥发油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虽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的挥发油总量较高,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香薷挥发油中活性成分百里香酚、香芹酚的含量是超临界CO2萃取法的3倍。

三、《过华清宫绝句》的“骑”

长安回望绣成堆,

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资源极为丰富,这也是高校图书馆能够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阅读、学习,还是科研,图书馆往往都是最佳的选择之一。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高校图书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在资源建设方面提升了投资力度,推出了更多符合现代读者需求的数字类产品。同时对图书馆的资源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进而打造出了资源更加丰富、分类更加明确、风格更具特色的馆藏资源,这些优势非常有利于图书馆自身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为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出自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骑”并不在韵脚上。在古代,“骑”的动词义为“qí”,名词义(一人一马)为“jì”。上世纪50年代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中就已经只保留“qí”这一个音了,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仍然规定“骑qí(统读)”。《现代汉语词典》在名词义下用括号注明“(旧读jì)”。“骑”的情况与“衰”“斜”不同:一是“骑”并不在韵脚上;二是“衰”“斜”的保留音与淘汰音不区别意义,而“骑”的两个读音是区别意义的。审音时“骑”只保留一个读音,这有助于减少记忆负担。小学课本把“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注音为“qí”并无不妥。

在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时,要将测温线与仪器配套起来使用,因为测温线的规格不同,选择测温线长度要根据承台的尺寸进行。浇筑完成承台混凝土后,要每天观测其养护期的情况,通常在第一天要观测两次,其后可以两小时观测一次,对环境温度和测温时间进行记录,并在多次测量后对数值变化不大的数值进行记录。在测温结束后,进行数据的汇总,并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曲线绘制[2]。

特殊的姓氏、人名等也尽量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代最新的字典、词典的规范注音来读。比如“骑”作姓氏读“jì”,古代燕有骑劫。笔者认为,既然《审音表》规定“骑”统读为“qí”音了,干脆姓氏也读“qí”音吧。 至于现代汉语字典、词典没有收的古代读音,那就要按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读,即看当今学界普遍怎么读就怎么读。比如《论语·雍也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之“知”通“智”,当然读要按“智”的读音读作“zhì”,“乐水”“乐山”之“乐”,读作“yào”,“知者乐”之“乐”,读作“lè”。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仅有“lào、lè、yuè”三个音,没有“yào”音。前几年,余秋雨把“乐水”“乐山”之“乐”,读作“lè”,从而招致很多人的讨伐。一般人这样读也无可厚非;余秋雨是名人,大家对他要求高些也并无不可。但它终究名气还不够大,名气够大,也会影响汉字的读音。比如“埔”字,广东省有两个地名都用到这个字,但读音不同。据《新华字典》,“大埔”的“埔”读“bù”,“黄埔”之“埔”读“pǔ”,同一省份同一方言区两个地名中的同一个字,为什么读音不同呢?据说“黄埔”之“埔”原来也是读“bù”的,据说当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训话时把“埔”读作“pǔ”,全校也都跟着读起了“pǔ”,这个音便在全国推广开来。① “埔”是后起字,不见于《广韵》和《康熙字典》。台湾东采出版社2017年版《新编实用国语辞典》123页收录了“埔”,列出两个读音:❶“bǔ”。❷又读“pǔ”。以“大埔”为县名,以“黄埔”为地名:都推荐读“bǔ”。台湾国语日报社2002年版《国语日报学生字典》“埔”字只收一音“pǔ”,解释为:“闽粤一带把河边的沙洲叫埔。”

“说服”究竟念“shuōfú”,还是念“shuìfú”呢?笔者明确支持念“shuōfú”。理由是“说服”是现代普通话经常用到的词,“做好说服劝导工作”“你说服不了我”,普通话的词就应该按普通话来读,这没有什么可讨论的。1985版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说”除“游说”读“shuì”外,其他一律读“shuō”[2]

规范是个相对概念,不时代和地域有不同的规范标准。20世纪60年代以前,“说服”一词,字典、词典的注音都是“shuìfú”,《审音表》出来之后,再这样读就有问题了。目前在中国大陆读“shuōfú”是规范的,在港台读就是不规范的;反之在港台读“shuìfú”是规范的,在大陆读就是不规范的。台湾与大陆的审音结果不同,导致了两岸读音的差别② 台湾世一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版《学生标准国语辞典》,“说服”“说客”中的“说”都注为“shuì”音。 。

总之,古诗文应以今天普通话的规范标准来读,这样人们才能听得懂,有助于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普及。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没有审定的音和《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没有的读音,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原则要遵从学界大多数人的读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曲阜师范大学阚景忠教授、孙永选教授和山东大学张树铮教授的指导和帮助,谨致谢忱。文中不当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学报从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出发,设有栏目:高职教育研究、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文化论坛、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市场开发、科技研究与应用、旅游教育研究、经济与管理、山庄文化、社科文萃。2018年,我们又新增“建设美丽中国”专栏。我们竭诚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旅游栏目的稿件将优先刊用。

参考文献

[1]王 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52.

[2]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第3版)[Z].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256.

The Principles of Phonetic Transcription in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QIN Cunga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Taishan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21)

Abstract: The phonetic transcription and reading of ancient poems and articles in middle school textbooks should not be read according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Times when poems and articles were created or written,nor should they be read according to the unscientific"ye Yin",bu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of putonghua.This i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phonetic transcription and reading of ancient poems and articles.The pronun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s complex,individual problems can be analyzed individually,but we must adhere to this general principle.

Key words: Modern,Phonetic notation,Pronunciation,Reading aloud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590(2019)05-0127-04

[收稿日期] 2019-06-20

[基金项目] 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公费师范生基本功训练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M2018X28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秦存钢(1962-),男,山东鱼台人,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闵 军)

标签:;  ;  ;  ;  ;  

古诗文注音的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