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生评价改革现状分析与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上海市小学生评价改革的 现状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市论文,小学生论文,现状分析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上海市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进展迅速,其中教育评价研究已成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力图从本市小学生评价改革的现状分析出发,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小学生评价改革的背景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评价形式单一化,评价内容狭窄化,评价方法简单化,把本身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将考试与评价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强调的是评价的分等功能,其目的是鉴别、选择适宜于更高一阶段学习的人,在淘汰、挑选的过程中,使学生无法尝试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这种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和主动性,也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小学生评价改革要改变这些弊端,我们要着重研究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素质评价的体系问题;研究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问题;研究和探索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的问题,使小学生的评价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

二、小学生评价改革方案的制定

上海市教委于1998年开始制定了小学生评价的改革方案。根据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编写了新的《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其中小学阶段的手册共2本,分别为小学一~二年级试用本和三~五年级试用本,已正式启用。这套评价方案吸收了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融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对小学生评价改革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性。崇明县教育局制定了《小学生素质发展联系册》、普陀区教育局制定了《成长册》,评价方案的出台,全面推动了评价工作的开展。

1.方案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

方案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业成绩、学生评语、生理指标相互分离的形式,整合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以及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见《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三~五年级学生素质评价表》),这一变化,反映出人的社会化过程,反映出学生的综合优质和潜在能力。

三至五年级学生素质评价表

2.方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发展性

方案采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纵横比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并更加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或他在集体中的位置,而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手册中的内差评定采用“进步”、“保持”、“退步”表示,这样的评定方式可以对表现较差学生的进步行为的肯定或表现相对较好方面的认同,从而激发较差学生的上进心,也会发现学习较好学生相对弱的方面或退步的表现,从而促使较好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获得发展。因而,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采用,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方案采用了多元评价标准

方案强调百分制、等第制和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各类评定方式科学性和互补性。必修课学习情况记录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各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第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参加活动课中的评价中,采用的是等第制评价,一般用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等第表示;而在兴趣爱好的评价中,采用评语式评价,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或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说,这三种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有效方式。

三、运用现代评价理论指导改革实践

推进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对传统教育评价的“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进行有力的冲击,代之以现代教育评价的“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确立以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的全面教育质量价值观。

1.借鉴形成性评价理论,促进教与学的共同提高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形成性评价用于教学过程赋予了这样一个概念,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组织,改进教学组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应对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进行针对性评价。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小学生评价改革之中,对淡化终结性评价是有积极意义的,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通过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以促进工作的改进,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评价者是正在参与该教育的实施者及教育对象,评价是具体的、描述性的。

 金山区枫泾小学运用形成性评价理论,拟订了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框式图。通过评价促进教和学目标的实现,并对教学适时进行调整、改进,以确保教与学的质量。如图示:

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之中。在评价中不是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发展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作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通过作业、单元练习、测试等多个层次的形成性评价组成一个反馈、评价、提高的过程。对作业的批改,重点在学生的学会和会学,教师要及时获得对学生情况的诊断,以调节教学过程和个别辅导;对单元练习,学生重点在于了解自己对每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按学生答题情况和进步给予相应的评价;对测试,让学生了解各部分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知道不足之外,明确努力方向。

2.注重定性评价理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所谓定性评价,它是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所采用的方法。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哲学分析法等搜集、处理教育评价信息,进行定性描述,作出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中定性评价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尤其是对学生期末的思想品德评语,内容单一,相互雷同,忽然了人的个性,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上海市实验小学改变传统评语模式,使之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真实写照,形成了谈心式的评语模式。试举两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地举起的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抱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见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人如其名,你很聪明,眼中充满了灵气,这么辛苦的游泳训练,并没有影响你的学习,字迹清秀端正,上课听讲认真,老师希望在课堂中能常常看到你高举的小手,让你的发言来更好地表现你的聪明,好吗?”这样的评语,师生情感交往被主动地演绎出来,让学生在这无声言语中感受爱和希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各种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教师评语的个性化、具体化、系统化,使评语在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3.运用主客体交互理论,激发主体和客体在教育评价中的能动作用

教育评价主体,一般指教育评价的组织者或实施者,即评价者;评价客体,一般指评价主体实施教育评价进行价值判断的对象,即被评价者。现代教育评价观认为,评价主体与客体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可以换位,适时地将评价客体转换成评价主体,就能使评价客体由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变为主动地位,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南市区蓬莱路二小在互动型教学评价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将主、客体换位的突破口定在课堂教学上,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充分性”指标中,设立了学生求异答案出现人次、对教材及老师教学质疑人次、对教师评价学生的再评价合理性等具体目标;在“课堂师生关系民主性”指标中,设立根据学生需求,确定教学进度,尤其是面对学生的评价如何驾驭教学过程的临时处理能力等。学科教学上运用教育评价也颇具特色,如在自然常识课上,关于浮力的实验课,学生细心地发现老师对物体加以外力时,没有将物体压到容器底部,实验结果不可信,于是科学的操作在师生互评中产生。教育评价的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是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在一定条件下适时换位的,这是发挥评价客体主观能动作用,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

四、小学生评价改革的不足与思考

综上所述,本市小学生评价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的家长反映学生评价手册中有关劳动实践情况中的“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应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家长评价。也有一些学校虽已进行评价改革,但如何发挥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仍显薄弱。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陈旧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的束缚,表面上讲素质教育,实际上搞的仍是升学预备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评价工作行政化,自上而下的评价观只注意评价的鉴定、评比功能以满足管理的需要,而忽视了客观的分析、提供改进对策的功能;评价指标统一化,忽视个性、片面求全反而影响质量;评价内容行为化,只注意外显结果,忽视了整体水平与内在素质的提高;评价实施指令化,被评价者被动应付,缺乏自我完善的意识。加之评价研究的人员匮乏,使学校的评价研究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内容也无法深入和拓展。

针对上述不足,小学生评价改革应体现教育评价新的视野与功能,笔者不揣浅薄,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学生评价改革

在新的形势下,研究小学生评价改革,就是要研究如何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首先它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小学生评价改革必须以促进每个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其二,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小学生评价修改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第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我,了解他人,在参与中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创造的潜能,培养创造的能力。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基本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能综合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以及个体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手册中的内差评定的采用,以及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三种方式相互结合的运用,都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和变化,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领导、教师在使用评价手册时,首先应该更新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变化的动态个体,这是搞好学生评价的前提。同时,要坚持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是科学的评价观与传统的评价观的根本区别,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3.发挥学生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这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显著特征。学生评价改革只有与学校的管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做好这一点,一要强调学生评价的教育性,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二要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改进、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三要创造灵活多样的评价方面法,可采用归纳、调查、问卷、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评价方法,根据不同要求和学生不同情况,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使学生个性更活跃。

4.研究开放式教育评价,发挥家长参与评价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教育者是评价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评价的客体。在素质教育评价中,评价主体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既包括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构,也包括学生及家长,这是开放式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家长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评价改革,参与评价改革实践,发挥家长评价这一环节应有的功能。

标签:;  ;  ;  ;  

上海市小学生评价改革现状分析与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