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破解对策论文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破解对策

刘芳铭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 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对养老服务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与之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却严重滞后,存在人才数量少、层次低、离职多的现象。面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定位不清、手段不新、师资不精的现实困境,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高职院校要优化培养方案,整合教育资源;行业要发挥市场优势,打造理实平台,只有三方精准发力、同频共振,才能破解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关键词] 老龄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事业兴盛,人才为本。”在汹涌而至的老龄化浪潮中,如果缺乏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将无法保证养老产业的步稳蹄疾,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对此,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突出强调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这一意见,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从教育体系建设到教学质量提高,从拓宽投入渠道到制定配套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五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老龄化加速趋势所需人才短缺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只有政府、院校、行业“三位一体”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才是当下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破局之道。

一、我国老龄化及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培养现状

(一)我国老龄化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根据全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0%,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我国新增老年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史无前例的2.41亿,占到总人口的18.5%,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其中,年过耄耋的老人将达到0.29亿,2050年抚养比将突破1.3:1。与“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过程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状态,并具有“四超”的特点:一是规模超大,正如前文所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亿,届时中国老年人的人口将比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0.5亿。同时,意味着世界上1/4的老年人生活在中国。二是速度超快,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生育高峰(1950-1958年、1962-1975年、1981-1994年),按照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形成三次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波。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起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龄人口净增769万/年,四十年内总数将达到3.08亿,年均增长率为2.57%。三是水平超高,自21世纪第一个十年起,我国开始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2017年老龄比为17.3%,21世纪中叶将超过35%,这就意味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将由如今的1/6变成1/3人,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四是状态超稳,当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过程结束以后,21世纪下半叶,我国将保持老龄社会形态,水平维持在36%~38%的区间,人口规模稳定在3.8亿~4.8亿的范围,稳居世界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方阵。

(二)我国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培养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必然为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压力和矛盾,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两大严峻挑战: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的保障压力空前剧增;二是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庞大的老年群体需要社会为之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加快编织养老服务的网络。这些都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鲜明的时代要求。

另据2018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我国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据估计,这部分群体的人数在21世纪中叶将占彼时老年人口总数的20.2%,达到0.97亿,失能老人的陪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刚性需求。另外,失独和空巢两大社会问题同样无法忽视。自1982年9月起,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以来,近四十年中国减少出生人口4亿多人,在城市中基本构筑了“4-2-1”的家庭格局,但由此带来的失独问题将会在21世纪中叶集中爆发,彼时无子女和需要养老服务的人口达到0.79亿。空巢现象在当下尤其是农村已经呈现为一种社会现象,人口的加速流动使得农村中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一样亟需养护。城乡合计,独居老人在2030年将突破1.8亿,2050年将达到2.62亿。

从世界上老年群体总数和占比双第一的现状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数量理应稳居于世界首位。按照民政部2010年印发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20年我国至少要培育600万养老护理员。根据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0.37亿的现状,按照1:3的养老比,我国养护人员需求量将超过1200万,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却不足30万,其中持证上岗人数不足10万,缺口至少1000万。据《2017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显示,养护人员较为集中的养老机构中,在院老人已达到219万,而在岗的专业技能人员不足22万,与庞大的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需求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见附表1)。

(三)我国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养老产业人才培养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一是培养定位不清,尽管国家颁布了养老服务人员相关从业标准,但是培养院校一直没有权威的人才培养大纲可供遵循,培养过程还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二是培养手段不新,至今尚未出版全国统一的教材与教参,各校添置的办学设施只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三是培养师资不精,由于缺少本科及更高层次的培养定位,该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极度匮乏,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虽然很多职业院校聘请了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但是兼职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授课能力有限,往往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专业发展的要求。

自“七五”普法启动以来,浙江省国土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根本,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坚持学法用法并举,依法执法并重,在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下,不断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新路径、新举措,深入宣传国土资源工作新经验、新成绩和新做法,深入实施《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浙土资发〔2016〕33号),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为系统依法行政营造了强有力的法治环境。

截至2018年3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在两千余所各级各类高校中,目前共有181所院校开设养老相关专业,占全国院校总数的6.2%,年招生计划数仅为2500人左右。以较早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北方某职业大学为例,该校公共管理学院自2010年开办该专业以来,报考该专业的人数最少时60人,最多时只能达到120人,一度出现无生可教的困境。

2.培养层次规格较低

目前开设养老专业的院校中,几乎全部都是高职或高专院校。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在专业类代码为650300的公共服务类中下设专业代码为650302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而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编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在12大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涉老专业,唯一与高职高专专业相对应的是专业代码为120401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81所高等院校中,开设养老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仅占总数的4%,这就意味着国家层面对涉老专业没有给予高端定位,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提升和高层次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目前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各大院校中,涉及卫生、师范、文旅、城建等诸多系统,部分高职院校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匆匆上马,面临着招生难和成本高的两大问题,因为前期没有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缺乏统一和规范的课程标准,造成的结果是课程体系五花八门。例如,文旅系统院校开设的涉老专业侧重于“旅游、休闲、文娱”等领域;师范系统院校开设的涉老专业侧重于“文化、教育”等领域;卫生系统院校开设的涉老专业侧重于“护理、保健、心理咨询”等领域。实际上,各大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开设相关课程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没有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将无从谈起。此外,从政府部门对培养院校的态度来看,尽管利好的政策频出,但是政出多门落地难。目前,首先养老服务业发展由人社部门统一牵头,人才培养却由教育部门具体负责,容易造成相关院校在培养过程中遭遇困难时无所适从;其次,缺乏对养老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职业发展等方面具体的激励奖励措施,没有对培养院校给予学费减免等具体的优惠。造成培养院校一方面承担巨大的招生压力、高昂的办学成本,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政府在产业宣传、基地建设、职后培训方面的支持,极易出现淘汰率和离职率高、对口率和满意率低的“双高双低”现象。

1.培养院校数量偏少

二、我国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一)国家政策体系尚待完善

本设计还可以加入以下功能:①语音解说员功能:每当参观一个园林时,便可以对该园林的背景故事进行解说。②游客游记功能:游客可以在论坛中发布自己的游记,并与他人分享,并且可以查看他人的游记,通过他人游记来获取对应的信息,比如,哪家饭店特色菜,那个旅店最近那些活动等。③门票网上预订功能,省去游客排队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可以增加团购票、优惠折扣等,提高游客积极性,为游客提供极大的便利。

如果说院校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行业则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基石,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学校和行业三方联动和有机互动。“前厂后店”“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经典的培养模式,通过“顶岗实习”“专业实训”“影子培训”等具体的教学形式,方能实现“学校座位”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而工作岗位的提供要以高校的基地建设为依托,即院校为养老专业人才提供理念理论基地,行业为养老专业人才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然而在目前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上,相对于学校的“笑脸”,行业的表现较为“冷面”,其与学校的合作还停留在浅表层面。这是由于养老企业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其所雇佣的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的4050人员,若大量引进科班出身的技能人才,势必会增加用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偏见和家长对养老服务专业的误解,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不到三成,行业引才、聚才、留才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形成了“招生难—投入少—培养难—就业低—专业完”的恶性循环。

(二)院校办学能力尚待提升

3.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以国务院2011年颁布的28号文件为标志,国家从政策层面上开始启动对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的规划和设计。目前,国家层面涉老产业的政策主要是宏观指导和贯彻实施两大类(具体情况见附表2)。前者主要聚焦于养老保障等基本政策板块,并未专门提及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后者主要是由教育部牵头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意见和院校遴选,但对学历教育的培养路径尚不明确。

(三)行业合作意识尚待加强

各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保障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如:北京在2018年11月2日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完善养老体系的实施意见》,上海在2019年5月31日颁布了《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苏州在2019年7月出台了《苏州市养老从业队伍培训和入职奖励管理办法》,对在本市同一养老服务机构中连续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实满5年后符合相关条件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员,分别予以3、4、5、6万元入职奖励,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政策导向。但从总体上看,各地的政策普遍缺乏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人才培养、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激励保障措施的具体设计,政府对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所给予的政策保障尚未有效彰显。

三、我国养老产业人才培养的破局之道

(一)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遵循“政府引导、行业指导、院校实施、示范引领、质量统筹”的方针,政府要制订“具体化、可操作、易分解、便落实”的相关政策,同时要采取实现目标任务的保障性措施,防止决策目标的形式化和虚化。

据考,五色养生蔬菜汤源于日本,发明者是一名叫立石和的博士,他著书立说,出版了《元租蔬菜汤强健法》。书中详细记载了五色蔬菜汤的好处及熬煮法。这个配方在民间流传开后,许多注重饮食健康的家庭主妇,更是把五色蔬菜汤“发扬光大”。就连一些企业采用了低温脱水技术,制作成的专门用于冲泡的五色蔬菜汤快餐食品,在市场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通过式(2),可以计算出加载油压与质量之间的关系,m1=6.28p0,加载油压与质量关系对照见表2所列。

1.科学设计人才培养,实现人力资源的“量质齐飞”。各级地方政府一是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智库作用,积极鼓励大专院校开设涉老专业,做好人才储备;二是要着力构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模式,通过分类培养分层推进的路径,鼓励专业人才提升学历、晋升职称;三是加快高层次养老产业人才培养,形成以高职高专为主体、应用型本科为支撑、研究生为补充、职后培训为依托的培养格局。

2.界定厘清课程标准,实现专业体系的“繁简并举”。当前,由教育部门主导成立的各大专业门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宏观上把握各个专业领域发展的方向,为大专院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咨询与服务,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作为养老服务与管理这一新兴的专业门类,亟需成立专门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指导和推动全国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师资、教材、实验实训等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针对当前院校开设的养老专业名称繁杂、体系凌乱、自成一体但又标准缺失的现状,教育部门应该对这一学科进行整理和规范,研制统一的标准,使得人才培养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3.制定出台政策文件,保障从业人员的“名利双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24日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人民福祉”。对于广大涉老从业者而言,“养老服务不仅事关福祉,更是一项讲究奉献、最需要付出爱心的事业”,但是目前养老行业工资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少,同时还要默默忍受社会的偏见与歧视。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应该出台专门保障养老人才待遇的政策文件,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与付出对等的收入待遇。一是要拓宽养老服务专业的职业认证资格,在“养老护理员”的基础上推出含金量更高的诸如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产业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资格准入;二是要科学设置养老服务专业的专技岗位,参照事业单位的准入和晋级,定期进行考核、注册、晋升;三是要尽快出台养老服务专业人员报酬的市场指导价,在改善从业人员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等方面采取刚性约束措施。

(二)优化院校培养方案,整合优势教育资源

广大培养院校一是要走出校门、广揽智囊。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地方政府(含编制、人社、民政、教育、财政等部门)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标准的优化,同时在“教指委”的指导下,成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指委”),分析研判老年产业的发展趋势、“银发经济”的市场脉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二是要扩大覆盖,明确方向。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面宽广、产业链较长,各院校在遵守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余,完全可以根据院校特色,有针对性地明确培养方向,如老年心理咨询、老年文娱教育、老年医疗护理、老年金融投资等,这种在核心公共课程基础上的方向课程,可以让广大学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一,“平台+方向”的培养模式带来的是“一专多能”的培养结果,无异于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插上了更坚实的翅膀。三是要拓展资源,合作办学。以日本、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养老服务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如日本的中部学院大学,从建校之初只有人类福祉学部人类福祉学科1学部1学科的建制,发展到如今已拥有4个学部以及硕士、博士课程大学,成为日本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翘楚。这些都为国内相关院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各大专院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的模式,采用“5+2”“4+3”的路径,将优秀的学子送出国门,开拓视野,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的含金量与竞争力。

(三)发挥行业市场优势,打造理实一体平台

在养老产业人才培养上,政府是主导,院校是主体,企业则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检。面对养老市场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养老企业一是可以充分发挥优势,把市场信号及时地传导给培养院校,深度参与养老专业人员资格标准、教材研发等环节;二是可以共建研发机构,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一改原有单纯的基地合作模式,通过允许学校入股投资等方式,开展深层次合作,真正实现同荣辱、共进退;三是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需要,充分发挥合作院校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方面“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通过打破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及时化解养老服务业中面临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结构性矛盾。

甲洛洛空闲了,便带着小阿布四处转转,有时给小阿布买几颗糖,有时给他买一把瓜子。小阿布便牵着甲洛洛的手,四处炫耀:这是我爷爷!这是我爷爷!其他的小朋友们看着小阿布牵着甲洛洛的手走进营业部,眼里满是羡慕。

李林,任校长19年来,他把“引导学生走向幸福”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努力实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附表1 2017年全国31个行政区域养老机构专技人员配比一览表

附表2 我国目前出台的养老服务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文件一览表

参考文献:

[1]马杰,唐靖一,殷志刚,等.构建医养结合照护人员培养体系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1-4.

[2]臧少敏.老龄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8(1):46-54.

[3]龙玉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供给困境与反思[J].社会保障研究,2017(5):39.

[4]林琳,李茂全.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基于健康养老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5(4):37-38.

[5]李红武.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7):53-60.

[6]韩俊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

[7]孙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根源与对策:基于政府职能视角[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12):23-26.

[8]闾志俊.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困境及破解对策[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16(1):96-101.

[9]赛明明,王鹏.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服务探析[J].前沿,2013(5):110-11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6(2019)9-0102-04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养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974);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高校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研究——以内地香港志愿服务活动的异同为基点”(项目号:2018SJSZ663);本文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标签:;  ;  ;  ;  ;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破解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