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观察论文_蔡术梅鹿鸿雁

蔡术梅鹿鸿雁

(黑龙江省伊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1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关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选取2012 年~2013年临床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并与2011年~2012年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11年~2012年相比较,2012年~2013年期间呼吸道标本以及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出现明显降低,但血培养标本阳性率呈现出上升,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能够及时了解流行病发展情况,同时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67-02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微生物检验技术也有了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临床疾病检测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也能为医护人员的治疗提供可靠证据,我们对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有效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时间不同,设置标本2013 组(9537 份)、2012 组(9339 份),总共18876份。其中2013年组包括2641份呼吸道标本、2341份血培养标本、2254份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以及2301 份粪便标本。2012年组包括2632 份呼吸道标本、2364 份血培养标本、2164 份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以及2179份粪便标本。两组无论是样本种类、数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均全部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仪器为Bacl/Alert3D 全自动血培养仪以及西门子MicroScanAutoScan 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对两组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以及粪便标本等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 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研究后我们发现,2011年~2012年期间,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为39.03%(3645/9339),血培养标本为28.32%(2645/9339),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为33.88%(3164/9339);2012年~2013 年期间,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为30.89%(2946/9537),血培养标本为34.24%(3265/9537),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为29.02%(2768/9537)。与2012年相比,2013年呼吸道标本以及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呈现出明显降低,但血培养标本呈现出上升。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在各种诊治、疾病诊断以及疗效判定中微生物检验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将对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微生物检验早已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经过本次研究后我们发现,与2012 年相比,2013 年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收集,但是有不少研究均显示,患者的用药史、自身情绪以及样本的收集时间都会对标本的检验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若是对标本的保存以及运输处理不当,则会发生凝血以及污染等情况,严重影响到了最终的检验结果;其次,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但由于经费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医疗机构采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微生物检验,对微生物检验工作并未得到重视,从而使检测结果大大降低。

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是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由于检验微生物的不同因此应当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将标本送至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微生物的检出率,在对结核杆菌进行检验时,痰的培养基PH值应当在7.2左右,若是使用的培养基PH 值达不到此种标准则无法使结核杆菌进行生长,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这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诊治,延长患者的治疗时机;同时在对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我国统一的检测标准,如果检验项目无法得到统一,则应当根据权威杂志或期刊进行统一标准,最后经过上级审批后进行检验。除此之外,检验室的内部环境也应当达到相关标准,从而防止环境因素导致最终的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4 其他临床试验结果讨论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标本有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脓液标本、阴道分泌物标本和尿道分泌物标本。研究结果说明,目前本院不同阶段的大部分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有显著的差异,分析原因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标本的采集、运送依旧存在问题。

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时候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存在误差和在采集、运送、技术操作的不规范,例如:在进行痰液标本采集时,没有先清洁口腔,或者没有深咳,只是简单的敷衍了事,这直接导致痰液标本的采集不合格,导致在低倍视野镜检时发现下鳞状上皮细胞特别多,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培养检测。为进一步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应加强以下环节的质量监控:标本的采集时机;标本的采集方法;标本的质和量;标本的运送;标本的保存;标本的培养。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时尽可能在患者寒颤或者开始发热时进行,并且要在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前进行;痰液、尿液标本采集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标本收集健康教育,提高标本的治疗,避免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一定要注意对标本的采集,因为室温会有利于病原菌、污染菌的生长、繁殖,采集标本应立即送检;在进行标本检验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仪器使用规范,提高标本阳性率,本着安全、准确、快速、敏感、低耗的原则进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尽早确定标本的细菌、病毒类型,给予临床医师提供最为准确的治疗参考依据;临床上应重点从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根据不同的临床标本特点制定最佳的采集、运送、技术操作步骤,不断提高检验医师的专业技能,密切和临床沟通,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本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水平依旧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综上所述,医疗结构中无论是领导、检验人员还是医护人员都应当提升检验工作的重视度,提升检验准确率。与2011 年~2012 年相比较,2012 年~2013 年期间呼吸道标本以及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出现明显降低,但血培养标本阳性率呈现出上升,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能够及时了解流行病发展情况,同时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 李新惠,关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析。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 4(1 1).

[2] 阎莉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 4(1 2).

论文作者:蔡术梅鹿鸿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关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观察论文_蔡术梅鹿鸿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