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计算能力论文_吴培蕾

摘要:充分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赋予计算以鲜活的意义。准确把握和落实课时目标,让算用结合落到实处。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努力体现计算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资源;计算能力;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与“解决问题”和谐统一的新路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特别是如何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激发计算的兴趣

新的数学观和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化意义下的计算内容普遍的处理方式:通过情境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的同时又是解决问题,把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材选用的是游乐园的场景,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经常碰到游乐园、超市等情景,接触得太多,缺少了对问题解决的思维动力,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教材中的价格与学生接触到的真实的生活实际不符合,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就有学生在小声嘀咕:游乐场的价格怎么这么便宜?

如何设计一个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问题情景,既有利于学生有兴趣地去解决,又遵循原教材的编排意图,有助于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提炼呢?正在我们苦苦思索之中,恰好当时有一场受儿童欢迎的影片《汽车总动员》在放映,于是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情景,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先出示9辆赛车画面,问:你能解决9辆车一共有几个轮子吗?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接着出示又开来1辆赛车画面,10辆车有几个轮子?请学生一边列式一边想想,从表内乘法4×9的计算延伸到4×10的探索,让学生经历4×10为什么等于40的思考过程。由于提供给学生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的计算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乐于参与,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在此以前,学生所学的乘法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这是第一次突破表内乘法,学生凭借生动的现实背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清晰思考4×9与4×10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4×10的思考,充分反映出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呈现了多种算法,这得益于创设的问题情景给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支架作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思考4×90、4×900、4×9000,并引导学生看着这一排的算式,猜猜下个算式是什么?说说口算这样的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思考4×500积的末尾为什么会比因数多出1个0?两个一位数相乘什么情况下会多出一个0?经历这样规律性的探索过程,拓宽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引发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加强了数学思维的含量,使得这节内容简单的口算课内涵丰富起来。而把主题图安排在练习环节,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二、挖掘隐性资源,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目前教材在编写上多采用两条线:一条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等,都会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中的现实问题。作为课堂引领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两条线在数学课堂中齐头并进呢?

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教学片断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很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这道题是一道纯粹的计算题,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自然想到通分,但在计算的过程中,又无奈地感到有些繁琐,此时教师适时地给与引导:还能不能转化得更便于计算?使得学生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欲望,但是此时的学生虽燃起了深入探究的热情,但受固有的思路的限制无从下手,这时教师采用图示的方法将这一抽象的计算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逐一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示意图,这其中运用的正是”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打通了学生封闭的思路,推进了学习的进程,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方法和思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述霞.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情况分析[J].小学数学教师,2015(10).

[2]于 青.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1(1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小学 325600)

论文作者:吴培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计算能力论文_吴培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