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_离子反应论文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说课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离子论文,条件论文,发生论文,说课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课,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施教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预测、反思等的教学研究方式。开展说课活动,对于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贯彻有效教学理念,特别是自觉进行教学反思,都是极有意义的。笔者曾就“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一课,在湖南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研讨会进行过汇报交流。现将说课稿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示。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是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重要内容,编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第二章第二节。它紧随在“从实验学化学”“物质的分类”之后,是人们认识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今后学习电解质溶液知识奠定基础,还能检验学生对“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和程序”及分类观的掌握程度。

本节教材包括2部分内容,其一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其二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引导学生依据初中的溶液导电性实验、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等知识基础,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建立从电离角度对酸、碱、盐本质的认识,并以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方法和程序来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而领会离子反应的实质。这样的要求,对学生认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相信也是可以达成的。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达成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根据离子反应概念教学的功能与教学价值,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哑泉及序列化的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创设探究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分类的观点,加深学生对物质类别、化学反应及其本质的认识;

(3)用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和程序,规范学生“设计并实施探究性实验”的全过程;

(4)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中,帮助他们习得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基本程序。

三、教学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预计花3课时完成,本节课,作为其中的第2课时,将主要围绕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展开,因此离子反应理所当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反复运用“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和程序”,而且教学的最终落点也在于帮助学生习得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基本程序,所以过程和方法层面上的要求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在。此外,本节从哑泉开始,最后回到粗盐的提纯,自始至终在突出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也是教学的重点。

从理性的层面研究电解质溶液,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习得这种研究方法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基本程序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教学难点。至于学生能否将初中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无障碍地迁移到离子反应上来,并由此出发,归纳出离子反应应朝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的结论,可能需要一番引导,预计它将成为本节内容的另一个教学难点。

四、学情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复分解反应,本节教材的第一课时又分析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此基础上学习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知识储备是足够的。若从“过程与方法”的层面上讲,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和程序和物质的分类观,利用这些技巧,去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同样是可以达成的。

困惑在于教材不涉及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反应也只探讨复分解反应,对哪些物质可以拆、哪些物质不可以拆,单纯依靠“易溶的”“易电离的”去统领,学生理解难以透彻,而同步练习的难度与教材不匹配,还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本来不该有的恐慌。如何处理必修内容的深、广度,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不管怎样,课堂上一定要善待学生由此而生的质疑。

五、教学流程

[教师播放视频剪辑]《三国演义》第66回:“绝路问津”片段。

(孔明)遂令王平领数百军为前部,却教新降蛮兵引路,寻西北小径而入。前到一泉,人马皆渴,争饮此水。王平探有此路,回报孔明。比及到大寨之时,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

[教师设疑]为什么人马皆渴,争饮此水时,却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

[学生猜测]可能是水中有毒!

[教师讲述]对,孟节就是如此告诉诸葛亮的:“军所饮水,乃哑泉之水也”。今天,我们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哑泉,它实际上就是一些溶有的泉水,而且其真正致病的是

为了除去哑泉中的有害离子,某学生设计了3套方案,分别向泉水中加入NaCl、和NaOH。请大家用实验加以确认,看看其中是否存在可行的方案。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收集数据、汇报结果]

实验1:无明显现象;

实验2: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3: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教师设问]现在我们来看这3个实验,你能否根据不同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其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汇报]

(1)根据解毒与否,分为1、2//3;

(2)根据溶液颜色是否变化,分为1、2//3;

(3)根据有没有沉淀生成,分为1//2、3;

(4)根据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分为1//2、3;

……

[教师分析]

[学生讨论、汇报]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教师追问]什么叫“实际参加反应的”?

。没有参加反应的就没有出现在离子方程式中。

[教师引导]上述3个实验中,有两个能反应,是因为其过程中出现了沉淀。或者说,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这个判断,能使大家联想到哪一类反应?

[学生思考,回答]复分解反应

[教师追问]那么,复分解反应发生还有其他条件吗?

[学生思考,回答]有,比如生成水或者生成气体。

[教师设问]你能否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包括:、酚酞,设计一个实验,让现象告诉大家离子反应真实地发生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设计1:NaOH(或KOH)+酚酞+HCl(或

数据(即实验现象)溶液由红色变浅,直至最后完全褪去。

[教师追问]你能否仿照上面过程进行分析,写出其中的离子方程式呢?

[学生分析,展台展示]

……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酸、碱和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都是离子反应,这些反应发生的条件,有的是生成沉淀,有的是生成气体,还有的是生成水。那么这些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有没有相同点?如果有,这个相同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反应物中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教师追问]请结合关于哑泉的3种方案加以分析,好吗?

[教师]当然,蜀军解毒,喝的是安乐泉,其成分并非是NaOH,至于是什么,兴趣小组课后可以上网搜索。其实,离子反应除了在清除水中污染物方面有重要意义外,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过程,同样可能用到。例如:

粗盐中常含有等杂质,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食盐的精制,并写出其中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师]作业:P33~34:2、5、9、10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离子反应的第2课时,是整合人教版和山东科技版2种教材而形成的,在湖南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研究现场做了展示,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上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情景是得体的,过程是流畅的,与课程标准要求是吻合的,对学生学情把握更是得体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有效保障,知识与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培养得到了实质性的贯彻;教材的处理有特色,概念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

但是也有老师认为,学生不一定能领会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奥妙,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应该要按常规的“写——改——删——查”步骤进行。事实上,从学生的意义建构情况判断,他们的顾虑是多余的。而且这类问题的处理,如盐类的水解,首先从分析物质在水溶液的主要存在形式,然后考虑这些主要粒子之间的行为,最后写出它们对应的离子方程式,这样的处理过程更本源,更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标签:;  ;  

论“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_离子反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