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和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_姜君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 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和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活动护理。对两组胃癌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和肠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癌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30.05±4.38)小时、肛门排气时间(44.36±6.25)小时、首次进食时间(7.94±1.19)小时、排便时间(49.28±5.33)小时以及术后住院时间(18.50±2.44)天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应用早期活动护理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有效缩短肠胃功能指标时间。

【关键词】早期活动护理;胃癌根治术;胃乏力;肠胃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220-02

胃癌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同时还是我国第一大恶性肿瘤,该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胃癌的疾病机制较为复杂,大概与地域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1]。胃癌的发病人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西北以及东部沿海的居民较容易患此病。临床常见的胃息肉以及慢性胃炎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引发胃癌,同时遗传也是胃癌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当今,对于胃癌的临床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和化疗两种方法,其中手术治疗又分为姑息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两种,我院针对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并观察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和肠胃功能指标。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8例患者均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2]。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4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胃癌患者:女性胃癌患者=20:14;年龄范围(51~73)岁,平均年龄(61.23±5.04)岁。

观察组:男性胃癌患者:女性胃癌患者=22:12;年龄范围(52~70)岁,平均年龄(59.48±4.92)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禁食,同时补充体液来减少患者的胃肠压力;定是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避免褥疮的形成。

观察组:采取早期活动护理。早期活动护理主要是指手术完成后3天内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两组胃癌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以及肠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3.2疗效判定标准 胃乏力: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证据;每天的胃引流量在800毫升以上,持续时间超过10天;尚未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近期未使用胃肠动力药物。

肠胃功能指标:肠胃道临床症状包括呕吐、恶心、腹痛以及腹胀等。对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两组胃癌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资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各项肠胃功能指标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胃癌患者胃乏力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胃癌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2.94%)明显小于对照组(29.41%),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胃癌患者胃乏力发生率(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胃癌患者进行手术后会失去大部分的胃,从而使交感神经出现反射性兴奋的情况,胃肠道神经丛被抑制,引起胃动力不足[3]。兴奋状态的交感神经会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胃乏力症状的发生和肠胃功能紊乱。

胃癌手术的切口在腹部,所以手术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现象,加重了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的负担,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故此,我院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提供了如下早期活动护理[4]。

(1)手术完成1天内: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等呼吸运动;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翻身,轻拍患者的背部帮助患者排痰,按照麻醉的方法,帮助患者调整体位。

(2)手术完成后1~2天内: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进行四肢运动,上肢双手握拳,弯曲、伸直肘关节,抬高双臂前后旋转;下肢做下蹲运动,屈伸膝关节,而后高抬腿,转动髋关节。

(3)手术完成2~3天内:护理人员应该建议患者进行自主翻身,尽量保持坐位;在床边坐立,双腿着地,尝试下床活动;双手扶着床沿,绕床行走,而后逐渐放开双手,在室内行走[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癌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为2.94%,对照组胃癌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为29.41%,观察组胃乏力发生率更低;观察组胃癌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说明早期活动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加快了术后的康复,缩短了术后的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活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益萍,谢浩芬,徐琴鸿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提高的护理策略和效果[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1045-1045.

[2]王少莲.吗丁啉结合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5):33-34.

[3]黄晓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差异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4):417-418.

[4]戴丐国,杜义安,俞鹏飞等.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98-1800.

[5]帅晓明,高金波,刘兴华等.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3):241-246.

论文作者:姜君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和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_姜君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