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观察论文_殷建芳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4)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后的舒适度大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在进行血液透析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和情绪都比较稳定,而对照组患者却出现焦躁和不安的不良情绪,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症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传统化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效果;影响;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205-02

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本文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9)岁,对照组有糖尿病患者25例,高血压患者1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3.5)岁,观察组有糖尿病患者26例,高血压患者9例,梗阻性肾病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后临床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1.2.1对照组患者方法 仅仅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制出质量达标的血液透析液,实现血液透析机和血液透析警报系统的有效结合,进行患者的血液溶质透析和过滤,之后通过血液透析的警报系统把患者的血液回注到患者体内,最后把经过血液透析的剩余液体当作无用的废液,通过相关供给通道排出去,实现血液的循环,完成血液透析。另外还要让患者服用适量的清热解毒药物,最好服用中药,每日服用一剂,一剂服用两次。

1.2.2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血液透析之后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和对照组相同。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养氛围,要保持病房安静和环境卫生,要给予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指导,告诉患者及家属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建立患者的治疗自信心;然后要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护理人员要找出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的时间,培养患者的乐观态度;最后,护理人员告诉患者服药的重要性,加强对患者的思想教育力度,从根本上转变患者的传统观念,耐心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全过程,让患者知道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还要让患者做适当的运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患者舒适度(%);(2)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在舒适度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往往都会产生很多的不适感,引发很多的并发症,除了生理上的问题之外还有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是非常差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案,要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及时的帮助;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改善患者的心态,使得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2]。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比没有接受心理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相比,其舒适度是更高的,其并发症发生率是更低的,这个结果和相关报道结果一致。

通过本研究发现,在进行传统化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还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3]。

【参考文献】

[1]窦海川,杨立明,王洪等.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47-48.

[2]许月季,王晓妮,戴榕娟等.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49-49.

[3]黄丽筠.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08(3):108-109.

论文作者:殷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观察论文_殷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