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论文_文孙活

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论文_文孙活

海南省东方市三家镇红草小学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也是培养孩子们性格与心理的重要时期。目前,小学生中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予以高度重视,就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小学生成长的导向。所以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的效果,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

一、现阶段小学生心理的常见问题

(一)诚信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担心的小学生诚信欠缺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性的夸下海口,经常向别人承诺,却很少通过自己的诺力实现承诺,对待承诺仅仅是敷衍了事,有的学生为了不想写作业,就和家长撒谎说老师并没有留课后作业,在老师检查作业时却说不小心把作业本落在了家里,有的小学生经常会为了某些目的而撒谎,长此以往,说谎成为了一种不良的无法自拔的习惯演变为自然,甚至还有学生会经常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假扮家长签字……,由此可见,现阶段,学校需要加强对小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关注。

(二)过度依赖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溺爱,大部分本来自己能做的事都过度的依赖父母,在校依赖老师。而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百般的照顾这些'公主'或'公子',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父母不懂的怎样关爱,过分的溺爱导致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严重降低。当小学生们遇到困难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父母和老师求助,长此下去,小学生的依赖心理会更加的严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小学生根本无法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容易出现意志力薄弱的现象,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良好发展。

(三)自我中心的问题

由于目前小学生们会受到家庭的过度关爱甚至是溺爱,致使小学生们在面对问题时,总是将自己的利益作为考虑的重点,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因为在家庭中,所有活动都是把孩子作为中心,因而长此以往,小学生们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把这种思想带入到校园,不论是什么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遇到好处就想着和其他同学争抢,在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就把不开心的事向同学们发泄。当其他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十分冷漠的冷眼旁观,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利益就不管,甚至还会存在看笑话的心理。完全违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谩骂其他同学,严重时还会动手打架,损害班级财物。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同样不难发现,小学生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情节越来越严重,虽然不同事件的情节程度不同,但是自我中心的问题却成为了目前小学生心理的普遍问题。

二、校园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制度的建设

学校需要建立科学的鼓励体系。任何一个人的努力上进都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奖励体系,虽然小学生的各方面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也是同样需要鼓励的人群。只有让小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他们的内心才会主动向往这个方向。在建立鼓励制度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相对适当的惩罚制度。用惩罚来告知小学生们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应在日常的生活或学习中避免,如果出现不良行为需要在第一时间指出问题,责令小学生进行改正,及时把这不良现象抹杀在萌芽状态。

(二)管理的建设

对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说,校园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制度需要以良好的管理为基础,否则就只能沦为纸上谈兵,无法发挥实际的现实作用。学校需要改进传统的组织管理方法,并加以创新,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社会风气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实用性强的方针策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落实。通过由下至上的调查以及分析,反应出实际的情况之后,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定与执行,在这种环环相扣的管理方法的作用下,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在此期间,学生们很容易接受好的教育,同时也极易被不良的思想所影响,所以在小学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目前,小学生们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上述的危机,校园的安全管理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这些心理危机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推动小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进行心理咨询,落实因材施教

校园的安全管理不能仅仅靠纸上谈兵,需要深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长时间的调查小学生的心理情况之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把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再开展针对性的分析与统计,然后再开展相应的归类分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筛选和统计不同的数据,根据统计学的结果展开准确的分析,以此来准确的找出发生频率较高的心理问题。然后把相同类别或相同级别的问题划分为同一组,结合实际教学的经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例如:某小学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本校所有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发生的事件开展了跟踪调查,把学校内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划分了三大类,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把事件分成5种程度。通过分析之后,得出有85%的小学生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依赖现象十分严重的几乎占到了60%,所以,学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性的处理过度依赖问题,并加强管理[2]。

(二)加强家校合作,做到及时反馈

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范围一个是家庭,另一个就是学校,其次是社会,同时,家庭和学校也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主要场所,所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够取得最为有效的教育效果。在这个方面,学校和孩子的家庭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把小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和表现及时的转告给家长,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家访或者电话询问的方式,调查孩子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反馈与分析,并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在校表现与行为。此外,为了保证心理危机的干预结果,学校还需要积极的组织学生家长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保证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3]。

(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制度

学校若要保证心理干预的效果,则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正如古语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小学生行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度,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制定校规校纪,并严格地落实。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之后,还要加以宣传,令小学生们能够意识到校园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第二需要明确校园规章制度中的主要内容,保证内容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最后需要分管领导认真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可以适当的增添一些鼓励制度和惩罚制度,对活动的落实与执行加以监督。通过建设校园的整体氛围,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们往往心思单纯,心理十分的脆弱,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采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目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体系在过度依赖、自我中心和诚信缺失等方面,容易引起不良的校园事件。校园的安全管理应注重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调查和研究总结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心理,加强沟通和反馈,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证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华.体育课堂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的行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

[2]周瑞芬.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其防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3]杨泰山.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应对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五所学校为例[J].教育参考,2018(02).

[4]何元庆,刘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系统化干预机制构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7(03).

论文作者:文孙活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论文_文孙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