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中国核工业的展望与思考_核工业论文

面向新世纪中国核工业的展望与思考_核工业论文

中国核工业走向新世纪的展望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核工业论文,中国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距离世纪之交只剩下最后两年多时间,21世纪已不再遥远。中国核工业将以怎样的形象进入新世纪,跨世纪的核工业需要有哪些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酝酿、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采取有力的组织措施,抓好核工程建设和运行,为核工业跨世纪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核工业发展形势很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四个核电项目相继投入建设,核电进入小批量建设阶段;核燃料工业通过技术改造正在迈上新台阶,新的核工业体系正在形成。“九五”核电、核燃料工程建设, 为核工业跨世纪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到2003~2004年,秦山二期、岭澳、秦山三期、连云港核电站将相继投产,这将是继“八五”秦山、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高潮。届时中国核电年发电量约500~600亿千瓦时,每千瓦时按0.5元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50~300亿元。 与之相配套的核燃料工业也将达到新的规模和水平,成为一个有较强实力的产业。

聚精会神抓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核工业跨世纪发展的基础。几年来,两座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树立了核电的良好形象,为“九五”核电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两座核电站全寿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形势给我们提出的艰巨任务。在核安全方面,不能有半点麻痹大意。应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操作规程,认真解决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设备维护保养和技术改造上,应舍得投入,切实保证核安全。

全力以赴抓好在建核电、核燃料工程建设,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四个核电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且贷款比例很高,如果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方面出现问题,对中国核电事业、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都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特别是秦山二期,边科研攻关、边设计建造,任务相当艰巨。

为圆满完成“九五”核电建设的繁重任务,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确定了相应的组织措施,如强化项目业主班子,成立总公司核电工程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帮助业主解决核电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等。这是适应“九五”核电项目由前期转入工程建设、由单个项目建设扩大到多个项目同时建设的新形势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引进核电站的前期工作中,由于涉及国际高层交往,总公司领导较多地过问,形成一个项目一个领导抓的局面;转入工程建设阶段后,应更多地依靠业主,发挥机关部门的作用。另外,对建安队伍,也应统筹安排,优化组合,切实搞好核电工程建设。抓好了这些工程,核工业今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机遇,开发新的核电项目,为核工业跨世纪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发展核电是中国国民经济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战略措施,决不仅仅是为了搞几个项目,保持核科技工业队伍。核电难在起步,贵在持续发展。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核电在国内站稳了脚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认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已经成功起步。下一步就是要大力推动持续发展。只有持续发展,核电的战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核电的竞争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做好核电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是跨世纪的核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积极开发新的核电项目,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九五”核电建设,为“十五”投产打下了基础,“十一五”的核电发展,要靠“十五”期间立项、开工的项目,有关前期工作现在就应抓紧。否则,下世纪初中国核电发展将出现一段“空档”或“马鞍形”,这对产业发展、队伍组织都是十分不利的。

近来,随着国际形势新的变化,出现了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的新机遇。中美核能合作协定有望启动,这有可能为中国今后核电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为中国核电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走自主化、国产化、标准化、批量化的道路,应是中国下世纪初核电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韩国对蔚珍3、4号机组和后续标准化机组造价进行了比较,后续机组设计费降低了66~72%,设备费降低了5~10 %,施工费降低了12~20%,总建成价降低了25~28%。显而易见,选定有竞争力的单一堆型,自主化、国产化、标准化、批量化结合起来,将有效地降低造价,缩短工期,降低运行费用,提高核电的经济性,开辟中国核电发展的新纪元。

三、发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在核电技术上的主导作用,掌握技术,把握核电发展的主动权

掌握技术,是实现核电国产化进而降低造价的基础和前提。掌握技术,就掌握了核电发展的主动权。通过秦山和恰希玛核电站建设,我们掌握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以我为主设计建设的60万千瓦级秦山二期核电站正在积极推进。在跨世纪核电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尽快掌握技术,特别是大型核电站设计技术。

核电持续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堆型,需要引进、消化、吸收大型核电站技术,需要自主创新开发先进的核电技术。在堆型选择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最有发言权。大型核电站技术的消化吸收、先进核电技术的开发和创新,需要有厚实的核电设计和研究开发基础。核工业系统有二院、七二八院等设计单位,有一院、原子能院等研究开发基地,由核工业来消化吸收总体设计、核岛设计技术,有利于中国尽快掌握技术,有利于核电技术创新,有利于核电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跨世纪核电发展过程中,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应充分发挥在核电技术上的主导作用。对国家来说,这既是人才、技术、设备的有效利用,也是实现核电国产化最现实的途径。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国外引进成熟、先进、适用的大型核电站技术的条件逐渐具备。由于国外核电市场相对饱和,外国大公司争相涉足中国核电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态势。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货比三家,力争技贸结合,择优选择引进技术的合作伙伴。有的外国公司看中的是中国市场,把中国作为其成套设备的销售地,并不希望我们很快形成独立完整的自主设计、制造和开发能力。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近来,国家日益强调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强调市场换技术,不能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拿到技术。现在,一些行业在经过多年成套引进后,已开始步入自主设计建设的新阶段。例如,兰州化工设计院自主设计的乌鲁木齐石化二厂大化肥最近成功投产,国内已具备了设计、制造大化肥装置的能力。在核电领域,我们应力争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全面掌握大型核电站技术,这样,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将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提供30万、60万、100万千瓦核电站。

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不能总是跟在外国人后面,亦步亦趋,多次引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下世纪的世界核电领域取得应有的地位。

当然,核电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专业繁多。全国有关部门在技术引进、消化、吸引和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探索最有利于核电发展的组织模式

中国核电的持续发展,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中央与地方,也包括有关工业部门与金融系统,特别是核工业与电力、机械工业方面的积极性。技术、资金、体制,是影响中国核电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而体制问题又影响到技术的掌握和资金的筹集。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协同配合,共同推动新世纪核电发展,是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共同利益所在。

核工业系统的优势在“核”,有较强的核技术队伍、丰富的核工程经验、较强的核研究开发手段,以及核电建设所必需的核安全文化,在核电建设中,主要承担核岛设计、土建安装、调试运行、科研开发方面的任务;电力系统的优势在“电”,有较强的常规电力技术队伍、丰富的电力工程经验、较强的电力研究开发手段,以及对电网的控制,在核电建设中,可在常规岛设计、土建安装、科研开发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机械系统的优势在设备制造,主要承担设备制造任务。在过去的核电建设中,这些部门进行了密切而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在研究中国核电跨世纪发展的今天,需要继续强调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核工业系统应充分认识核电的最终产品是电,发展核电离不开电力系统的合作和大力支持;电力系统也应充分认识“核”的复杂性,汲取前苏联把核电站与常规电站等同看待而产生的惨重教训,扬长避短,与核工业密切协作。

中国常规电力已经形成巨大的规模,有庞大的资产存量、顺畅的投资渠道、较强的融资能力,如果能够发挥电力系统的资产优势,盘活存量,理顺增量渠道,解决核电持续发展面临的要害问题——资金问题,将极大地促进核电的发展。在核电站的产权结构方面,在全面掌握技术前的起步阶段,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控股并承担更多的责任,有利于尽快掌握技术和核电健康发展。掌握技术后,核电站产权结构可以多元化,中央与地方合资,中方与外方合资,中央企业控股吸收社会股民资金,核工业控股,电力企业控股甚至独资,都是可行的。另外,广东核电集团和秦山核电基地,利用现有资产和经营业绩,企业融资,滚动发展,也是一个现实的途径。应探索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模式,促进核电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设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新型核燃料工业,为核电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80年代以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设备,中国核燃料工业在燃料元件制造、先进铀同位素分离、地浸三个主要环节上,提高了技术水平,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新型的体系。进一步消化、吸收、掌握先进技术,满足核电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跨世纪的核燃料工业面临的艰巨任务。应尽快掌握先进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加强在可地浸砂岩地质找矿方面的科研工作,不断学习有关国家先进的地浸工艺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燃料元件方面,开发高性能压水堆燃料元件,满足高燃耗、长周期换料的需要是国际上的重要潮流,应通过研制或中外合作,掌握这项技术,提高中国核燃料元件制造水平。

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新的核燃料厂在技术装备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但管理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样的生产规模,我们的职工总数是国外企业的许多倍,劳动生产率比国外低得多。铀浓缩厂、元件厂、矿冶企业都应按照“队伍精、技术新、效益好”的模式进行改革,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管理上、效益上要与国际水平相当,要有自我发展能力。否则,先进技术产生的效益也将被消耗掉。

核电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低成本铀资源。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中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铀矿资源,满足了近期核电发展的需要。但在低成本铀资源,特别是地浸资源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核燃料配套方面,过去我们比较担心的是铀同位素分离,原来的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效益差,现在,这一“瓶颈”问题已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在地浸资源方面有大的突破,核燃料配套将成为核电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从国内外有关情况分析,在北方砂岩地区找到规模较大的可地浸铀矿,是很有希望的。这是铀矿地质系统的一项战略任务,应集中力量,加大找矿工作力度,力争尽快有所突破。

六、实施集团战略,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形成适应新世纪形势发展需要的核工业新结构

江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通过大公司、大集团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将是国家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路。我们应敏锐地把握这一趋势,研究核工业新的管理格局和发展战略。

核工业创建之初,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企业之间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上游下游产品衔接配套。军转民以后,许多企业原来的核产品停产,转产多种多样的民用产品,企业间缺乏内有联系,而核主导产业未形成相当的规模和效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名为总公司,实际上构不成真正的企业集团。随着核电的发展,带动起了新型的核燃料工业体系,到2010年,如果按照现在的规划,即核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核电产业将形成2000多亿元资产,核燃料工业也将有几十亿元产值,一个以核电、核燃料产业为主体、有较强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核工业集团将逐渐形成。

在核主导产业方面,广东核电集团已经成立,从发展趋势上看,秦山地区也将逐步形成集团,以利于公用设施充分利用、人才合理调剂,实现滚动发展。将来华东地区还可能形成新的核电集团公司。以铀同位素分离、元件制造、地浸等方面的公司为主体,中国核燃料工业将逐步过渡形成类似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BNFL )、

法国核燃料总公司(COGEMA)的大集团。作为第一步,可先从铀浓缩公司——丰原公司起步。

多种经营是核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公司、大集团的重要经营战略。在核主导产业之外,未来的核工业集团还可以包括其它民品集团,经营同位素产业、非核产品、第三产业等。现阶段,应自觉地推进核仪器设备、消防设备等方面的集团化发展,努力培育“几条大龙”。另一方面,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规模小、水平低,在相关行业缺乏竞争力。并且,这些产品门类太多,管理幅度太大,顾此失彼,也不利于集中力量抓好主业和优势项目。所以,从战略上看,这类项目没有必要由国有的核工业集团来经营;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对现有民品,根据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和对总公司的战略意义,进行优选、调整和逐步分流。

最近,国家正在完善和拟订11项试点集团配套政策,包括优先安排试点集团发行债券、股票上市,多渠道补充其资本金,享有对外融资权,执行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政策等。我们应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加快核工业集团化工作。

与集团战略相适应,需要加大对有关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无论是秦山核电基地,还是铀浓缩集团,或者非核民品集团,都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资产重组,才能有效运转起来,并且今后也还要不断进行资本运作,促进事业持续发展。

与集团战略相适应,需要改革核工业现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我们认为,未来的核工业集团,“顶层”将是控股公司,代表国家运营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主要控制资本、财务、人事和核心技术,通过这几个纽带,对下属集团进行管理。近期内,应有意识地强化上述纽带,深化总公司机关的改革。

七、研究制订全行业扭亏为盈实施计划,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早日摆脱全行业亏损的困境

扭转全行业亏损局面,是跨世纪核工业面临的另一项艰巨任务。从长远看,随着核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核工业全行业扭亏为盈是必然的。在将来的核工业集团中,核电厂、新型核燃料厂将是效益增长点;苏阀、深圳中核集团、二六三地质大队等一批民品单位,也将通过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提高效益;八一六大化肥等大项目,通过加强管理,开拓市场,降低负债率,也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总公司本部、财务公司、外贸公司等也将有较好的效益;一些亏损企业通过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可望走出困境。对核工业的总体效益前景,我们应有充分的信心。

朱镕基副总理最近提出,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我们应研究提出核工业全系统扭亏为盈的实施计划。需要有一个几年的目标和计划,并据此坚持不懈地采取措施。应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和预测,分类分析几年内各企业的效益走向,哪几个企业是效益增长点,哪几个可望扭亏,哪几个扭亏无望需实施兼并破产,做到心中有数,措施得力。

近期内,核工业扭亏解困任务十分艰巨。1996年核工业企业亏损额较大,总公司工作会议提出1997年要减亏5000万元的目标。1997年上半年,在总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扭亏增盈责任制得到层层落实,一些单位深化改革,从严治厂,扭亏解困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在看来,全年实现减亏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当前,我们应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继续走“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路子,花大力气抓好企业扭亏解困工作。

过去,在核工业企业中,矿冶企业的困难比较突出,矿冶调整计划实施以来,矿冶系统的困难有所缓解,近来减亏幅度较大。当前,核燃料局大的民品项目和宝原系统的五二三厂等机加工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出来,我们应研究新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抓好这些单位的扭亏解困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改革方面,我们应按照江总书记所讲的,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扭亏解困的新路子。比如,可改变国有独资的所有制形式,探索公有制的其他实现形式,将一些与核工业主业缺乏关联的项目转让出去,包括转让给其它行业大企业或非国有企业,或实行股份合作制、租赁、出售等;可通过效益好的企业上市筹集资金,收购或兼并现在比较困难但有较好前景的大项目,推动有关企业扭亏解困。

八、适应核工业跨世纪发展需要,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核工业跨世纪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过核工业第一次创业的人逐渐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核工业跨世纪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新一代人才和队伍。为此,承担着新的光荣使命的新一代核工业人,应按照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继承核工业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应加强人才培养,通过“一一二育才工程”,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和新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学习国外大公司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包括年轻人才先到基层锻炼,再择优选拨到公司总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现在,核工业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核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使核工业以崭新的形象跨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

标签:;  ;  ;  ;  ;  ;  

面向新世纪中国核工业的展望与思考_核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