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生化值变化与分析论文_白杨

白杨

【摘 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的特征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以来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68例年龄性别相近的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生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HbA1c、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LDL-C水平差异尤为突出;而两组间 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高值和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TC和LDL-C水平,可能是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血生化指标

2型糖尿病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患病人数为9240万,且发病呈年轻化态势。糖尿病所导致的长期高血糖将对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引起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冠心病及卒中。然而,如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干预,将使60%-80%的糖尿病转变为可防可治。迄今,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预警仍是目前基础医学向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1]。本文对2014年以来我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68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这类病人的血生化变化特点及其内在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作者回顾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2岁,平均病程5年7个月。全部病例经心电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相近的68例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9.4岁,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59例,甲亢5例,代谢综合征4例,甲减1例,其中59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脑梗死14例,糖尿病肾病6例,视网膜病变7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及末梢神经病变各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P>0.05)。2.检查指标 对比两组住院治疗期间的血生化指标值,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室检测数据。

3.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学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HbA1c、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DL-C相近(见附表1)。

讨 论

1.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冠心病(CVD)也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显示,总胆固醇(TC)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连续正相关。从3.6mmol/L开始,随着TC水平的增高,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逐渐增高。与TC<3.6mmol/L的人群相比,TC为5.2-6.2mmol/L时,其心血管发病风险增高50%;当TC>6.2mmol/L时,其风险增高20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更密切的关系[4]。

本组资料也显示: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病人的血脂异常除TC、TG水平升高外,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提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方面在重视患者的血糖管理同时,对这类病人的降脂治疗,尤其是对降低LDL-C水平,使之达标是临床治疗同样重要的一方面。

2.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常以高甘油三酯血症(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C)降低为特征,血(LDL-C)水平不高或仅轻度升高,但LDL-C仍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本组资料显示,在62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揭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尤其LDL-C水平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3.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与其脂代谢紊乱有关。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HbA1c一直视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6]。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HbA1c从7.9%降到7%),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并发症;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高危风险,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7]。本文回顾我科近期住院的6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bA1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提示我们注重对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与有效降脂治疗可能是预防CVD发生发展及减少CVD死亡的两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贾伟平.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早期预警生物标记物的研究[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12,(7)增刊1: 4.

[2]胡大一.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5,(43):394-398.

[3]王薇,赵冬,刘静,等. 中国35-64岁人群胆固醇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169-173.

[4]刘静,赵冬,吴兆苏,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561-565.

[5]曾龙驿.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12(7):9.

[6]包玉倩.糖化白蛋白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未来[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12(7):5.

[7]高政南.降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糖目标不重要[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12(7):20.

论文作者:白杨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生化值变化与分析论文_白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