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国股票指数统计编制方法的思考_股票论文

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国股票指数统计编制方法的思考_股票论文

改进和完善我国股指统计编制方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指论文,我国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在深圳和上海创办了股票市场,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有800多家上市公司,3000 多万股民参与交易的初具规模、发展迅猛的证券市场,为了反映股市价格综合变动情况, 最初由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从1987年12月2日开始编制的“静安股价指数”, 到如今已发展成由上证综合指数、上证30指数,深圳综合指数、深圳成份指数和上海、 深圳B股指数构成的我国股票价格指数体系。我国股票价格指数正逐渐成为股市行情变化的指示器、国民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投资者从事股票投资决策的依据、证券市场管理当局进行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的重要参数。但是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有待完善和改进。本文从统计指数编制原理和我国股市的当前实际状况对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探讨。

一、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各种股票价格指数在反映股价变化的趋势上存在差异。股票价格指数是采用综合指数法编制的反映股市整个市场价格变动的价格指数,我国上海、深圳两个市场的股指编制方法一致,又处于同一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其股票价格指数应具有变化趋势同向性,实际上两个市场股价确实存在联动效应,但股指的反映在某一时点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下表1:

上证综合指数 1997年12月31日为1194 1998年9月30日为1243 +4.1%

深证综合指数 1997年12月31日为381 1998年9月30日为372 -2.4%

同样是综合指数却反映的是一升一降,截然相反。

(二)各种股票价格指数在反映股价变化的程度上存在差异。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目的是准确反映股市价格的综合变动的程度,通过相对数形式进行抽象的描述,一个市场的各种股票价格指数由于反映同一对象,因而应说是接近或一致的。但是我国股票价格指数体系中有时同一市场的不同指数却存在较大离差。如下表2。

深证综合指数 1997年12月31日为381 1998年9月30日为372 -2.4%

深证成份指数 1997年12月31日为4185 1998年9月30日为3283 -21.6%

同一市场的两个股指数反映的股价综合变化的程度的离差高达19.2个百分点。

(三)我国股票价格指数反映股市交易价格变化的灵敏度不高。我国股市价格变动实际状况和股票价格指数的反映存在某种程度脱节。因而产生了股评人士提出“不看指数看个股”、“技术分析仅仅是参考”,等观点,而机构主力可通过操纵个别权重的股票价格进行“护盘”或“打压”。

二、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中的不足或缺陷

我国股票价格指数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因主要是股票编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主要有:

(一)权数确定欠妥当。我国的上证综合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以现有的所有上市股票为统计对象,以报告期股票发行量为权数编制的综合股价指数。深圳综合指数同样方法,以在深圳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的发行量为权数计算综合股价指数。这种权数确定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符合国际惯例,但是忽视了发行量与流通量的差异。国际市场上公司股票发行量与流通量基本一致,而我国股市有一个特殊之处,上市公司的发行总股本中一般有70%的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因此发行量与流通量相差悬殊。如“申能股份”发行总股本为24.03亿股,流通量仅0.9亿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为3.7%,又如“东方航空”发行总股本48.67亿股,流通量为2.7亿股,占股本的5.5 %在编制股价指数时将如此大份额的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数量列入权数,必然会使计算得出的股价指数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市场流通股份的价格状况。这种缺陷目前被一些主力股票炒家利用来“做市”,即控制股价指数的升降,以便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

(二)权重确定有偏向。上海证交所编制的上证30指数和深圳证交所编制的成份指数虽然以股票流通量为权数、选择一些代表性股票为样本进行计算,但是各个样本股的权重确定不够合理。如下表3:

1997年底深圳证交所A股股票构成

按行业

上市 占全部上 成份股 成份股家数 成份股家数 各成份股

分 类

家数 市股票比 家 数 与行业上市 与总成份股 的指数比

重(%) 家数比(%)

数比(%) 重(%)

工业 23766.0 24 10.1

60.0 41.97

商业 35 9.8 3 8.67.5

3.21

金融

3 0.8 1 33.32.5 28.94

房地产 8 5.0 4 22.2

10.0

8.34

公用事业 23 6.4 4 17.4

10.0

7.94

综合企业 4312.0 4 9.3

10.0

9.60

合计 359

100.0 40 11.1 100.0 100.0

(资料摘自《证券时报》1997年12月1日)

从上表分析:列入成份股的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类股票9 家占成份股总的40家的比重为22.5%,而上市公司中此三类公司所占比例仅9.47%显然影响其代表性,其中金融类仅一只股票“深发展”,在成份股指数中的权数比重达到了28.94%。由于权重有偏向, 则在指数上出现了“深发展”涨成份指数上升,“深发展”跌则成份指数下降的现象,带来的是唯“深发展”马首是瞻,成份指数呈现受制一只股票的变动而变动的怪现象。今年以来由于“深发展”一直走弱,使得深圳成份指数所反映的深圳市场股票价格低迷,资金流向沪市,促使了沪强深弱的格局延伸和发展。

(三)样本更换不及时。美国的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是采集30个上市工业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编制的,自1928年至今根据市场变化已进行了30次样本调整。几乎每两年就有一个新公司的股票代替老公司的股票,通过不断更换样本保持股票价格指数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然而我国目前的上证30指数,深圳成份指数的样本股更换不及时则影响了其反映股价变化的灵敏度和代表性。

三、改进和完善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建议

(一)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实质是统计指数编制原理在股市的运用。为了正确、合理编制股价指数、灵敏,真实地反映股市行情,必须要有统计学者的参与研究,对各种股票价格指数进行统计检验,选择科学的编制方法,特别对当前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如上证综合指数采用报告期的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深证综合指数则采用基期发行量为权数,那一种适合我国股市实际,怎样解决指数编制中的权偏和型偏?又如深证成份指数包括40家A股和8家B 股组成“成份股”,而我国的A股市场和B股市场运行机制不同两者结合是否可行?国际著名的股价指数其最大特点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温度计”,道·琼斯30家工业股价指数与美国的GNP之间相关指数为0.92, 恒生指数与香港地区的GNP相关系数为0.76,金融时报指数与英国的GNP相关系数为0.89。而我国的股价指数与GNP之间相关程度较差如何改进?为此,建议我国证监委邀请统计专家建立咨询委员会,研究股票价格指数的科学编制方法。

(二)我国目前的综合指数和成份股指数应均采用上市公司实际流通量作为权数。防止目前不参与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计入股价指数,这也是从我国特有的国情出发,保证股价指数客观公正的必然选择。

(三)编制成份股指数的样本股选取和更换要规范、及时、公开化。对每次调整必须反复测算和进行统计检验。根据我国股市不断扩容适当增加成份股的样本股数,可提高成份股指数的代表性,减缓个别“权重权”的影响程度,增强成份股指数的综合反映能力。

(四)为了提高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水平,树立必要的参照系数,可由各种不同机构编制股票价格指数。例如在美国有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标准普尔公司编制的“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编制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美全国证券商协会编制的“全国证券商自动报价协会股价综合指数”等。有比较才有鉴别,各种机构编制不同的股票价格指数必然会在比较中显示其优劣,不断改进和提高其编制方法和编制指数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从1997年开始每年在统计公报中的“金融和保险业栏”专门提到我国的证券市场交易情况,内容不断增加,说明统计部门愈来愈关心股票市场。国外对中国股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统计学者的参与股价指数编制方法研究,我国的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将与中国股票市场一样日益成熟,方法将更科学、合理、准确和完善。

标签:;  ;  ;  

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国股票指数统计编制方法的思考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