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组织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兼论广东社科院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_知识管理系统论文

试论学习型组织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兼论广东社科院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系统论文,社科院论文,广东论文,保障体系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型组织的信息保障体系(或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也就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到广东省社科院来说,就是要依托先进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铺设高效畅通的信息(知识)获取通道和性能优异的信息(知识)交流平台,开发满足管理、科研工作实际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提高知识(理论)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该院在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实现建设一流地方社科院和成为省委、省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目标。

1 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建设知识管理系统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的根本区别是学习力较强,善于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具有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特点,在组织结构上呈扁平化,在组织形态上呈开放性和咨询性,在组织机制上呈流程化和自主管理、协同工作等明显特征。

近年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锐意改革、进取,提出要把该院办成有实力的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建设“一流的地方社科院”的口号,为此采取了改革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加强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一是机构人事改革,权力下放,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双向选择。二是发动全院员工讨论组织发展目标,试图在充分尊重“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形成全院“共同愿景”。三是以各研究所为单位,发动广大科研人员参与制订学科建设规划,以此为基础,把“个体学习”与“团体学习”统一起来,着力打造一批优长学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四是为合理配置科研资源,鼓励多出优秀成果,形成该院核心竞争力,在制度保证层面开始实施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对科研(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活动进行分项目(类)、分阶段的科学管理,试行课题研究招标制和课题组长负责制,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组长为龙头的研究机制,并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成果评价体系。五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上述管理和科研活动提供完善的信息保障体系。

根据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描述,可以看出,院管理层采取的实践措施均符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需要。而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或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正是实现该组织的战略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2 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是建设“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需要

广东省社科院是全国社科院系统最早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科研效率的单位之一,1997年成立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后,该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曾经一度在全国领先。2002年9月,原学术情报研究所、图书馆、社会科学信息中心正式合并成立新的社会科学信息中心,下设研发部、图书部和综合部,主要职能和任务定位在以信息(知识)管理、图书情报学等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发和利用信息(知识)资源,重点建设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和广东发展研究数据库,为该院的科研(知识创新)提供充分的信息(知识)资源保障。

本院梁桂全院长在主管科研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很早就提出了建设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和广东问题研究数据库的设想。我们认为,“知识管理系统”和“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后者是前者的形式,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创新和组织学习,而“科研全过程”也就是一个知识创新的全过程,前者侧重科研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形式,后者侧重科研管理活动的实质内容。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一个知识创新导向的组织也就是“学习型组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实施“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过程,也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学习力、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组织管理学领域也是基本一致的可以互换的概念。

3 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对照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和德鲁克所描述的“信息型组织”的目标,本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目标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充分沟通、思想碰撞的基础上,形成建设有实力的“思想库、智囊闭”和“具有一流学术水准的地方社科院”的共识(“共同愿景”),并厘清个人、所、院三级科研方向(规划),将个人奋斗目标与组织发展战略有机地统一起来。

(2)调动一切资源,向学科带头人和课题负责人倾斜,努力出精品,精心培育优长学科和专家团队,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鼓励科研人员自我超越、成名成家。进一步使机构管理扁平化、柔性化,使内部人才充分、合理地流动。

(3)工作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和知识化,形成“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组织环境,建设知识共建、共知、共享的知识管理系统。鼓励各种“实践社团”,支持学会组织和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BBS讨论,形成良好的学术讨论和批评的氛围以及知识创新的“潜移默化”机制。

广东省社科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化的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管理、知识增殖系统,实现:(1)科研方式和知识生产革命: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人-机集成的工作系统,是知识生产与应用的开放的互动系统,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全新的科研工作方式,打破过去孤立的工作和科研模式,实现内部大脑联网及与外部大脑联网。(2)管理方式及制度革命: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人-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机管人,规范化。集成、自动、共享、效能,充分发挥团体学习的优势,紧紧抓住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放,走出一条使二、三流专家复合成一流专家的现代科研道路。

根据上述信息化建设的思想,通过对信息需求的调研分析,结合信息技术实现的可能手段,我们把信息化建设的全景图描述如下:

如果把信息化建设用(修)路、(跑)车、送货和收货来比喻的话,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通信网络(含内部局域网和因特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就是铺路,各种信息系统如办公管理、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门户(网站系统)以及专家咨询系统就是在信息公路(根据条件,可以修成“高速公路”也可以是“标准公路”)上跑的“车”。车可以买也可以自己造,可以是高档“进口”的,也可以是中低档“国产”的,主要视乎人、才、物诸条件。根据我们的理解,在本院信息化高速公路上,应该跑5辆“车”。第1辆是“资源调度用车”:办公(领导指挥)管理系统;第2辆是“生产加工用车”:也即科研生产系统,是科研人员科研业务活动中对知识的采集、分类、归纳、演绎直至形成科研产品(放入成果库)的加工系统;第3辆是“原料采购用车”,采集与科研需求和市场需求对接的信息(知识),也即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第4辆车是“宣传、销售用车”,也即信息管理门户(网站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第5辆车是“咨询专线车”,要建设专家咨询系统(社会经济仿真、预警系统),为社会经济决策服务。这5辆“车”先是独立跑,而把5辆“车”有机连结和集成起来,形成信息保障体系,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狭义(技术角度)的知识管理系统。而数据、事实、信息、知识以及最终产出产的科研成果则是“车”上要运载的“货”,“货”(信息、知识产品)最后进入流通市场被消费,形成知识价值转化、增殖和实现,这是知识创新活动的最后一环,同时又是一个新的知识创新活动的起点(作为新的知识创新用的原材料)。再以工厂来比喻,修路等于建厂房设备,跑的5辆车相当于生产(知识加工)车间和流水线,而货品包括了原材料和经加工的成品,货品的被接收(知识推送或知识检索)则进入知识的转化、利用环节,成为市场消费品。社科院作为科研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创新(生产)知识,研究人员既是知识(信息)生产者又是知识(信息)消费者,建设知识生产(创新)-流通(传播)-消费(转化)三者有机互动的优化的广义知识管理系统,也就是建设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是提升科研咨询机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工作。这同时也意味着,图书情报或知识管理专业机构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任务重点是技术(知识流通)环节,是连接知识的生产(创新)和消费(利用、转化)的中介,通过适当的技术组织将适当的信息资源(既是生产品又是消费品)给适当的用户(信息需求者),这样的服务是学习型组织提出的根本需求,融资源——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知识需求与服务的互动过程)三位一体的系统,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广义的知识管理系统。要通过这一系统的建设,锻炼出一支既站在学科前沿又能充分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学科专家队伍、图书情报(知识服务专家)队伍和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层,这将是我院的核心资产。

图1 知识管理系统(社科院信息化建设)全景图

路-车-货,生产-流通-消费,资源——技术——创新,这几个关键词勾勒出我们所理解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全景图。

4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描述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即“修路”,包括选购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通信网络(含内部局域网和因特网)、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硬件设施,营造人-机互动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具体包括院内部局域网络建设(中心机房的改造、网络带宽的增加、信息节点的扩容)和维护;家庭与办公电脑互联的包括“院外居住”科研人员的家庭电脑联接到院内部局域网工程;连通国际互联网的出口通道升级;公共会议室建设无线网络及配备现代化会议设备;开放工作室:针对院办公室空间紧张的现状,利用科研人员不用坐班的工作特点,打破部门办公空间的限制,提供一个特定的办公空间和一定数量的接入院内部网的电脑等办公设备,建设一个面向全院所有科研人员的开放式工作室,可以调用院内各种业务系统,并提供有线和无线两种网络接入方式,科研人员自带的手提电脑也可以自由接入内部局域网。开放式工作室同时可以用作电子阅览室和信息技术培训室,条件成熟时对外开放。

知识生产平台建设,对应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的从立项到结项阶段:即办公(领导指挥)管理、科研生产、信息资源管理等3个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办公(领导指挥)管理系统,也即知识生产的“资源调度用车”,供院领导、所(处)长、主任、课题组长调度资源,主要以邮件系统(文档交换)和工作流系统指挥协同工作。科研生产系统,也即知识创新的“生产加工用车”,是科研人员在科研业务活动中对知识的采集、分类、归纳、演绎的加工过程。信息资源管理,也即知识生产的“原料采购用车”,采集与科研需求和市场需求对接的信息(知识),并尽量通过数据库系统存放,重点建设各类数据库。办公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都要为科研生产这个核心服务。

知识流通平台建设,对应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的“成果管理”的成果建库、共享阶段:是知识创新的“宣传、销售用车”,也即信息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系统),可供内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和研究对象(客户)间充分互动交流的开放式信息(知识)窗口。

知识转化平台建设,对应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成果管理”的开发应用和反馈阶段:是知识创新的“咨询专线车”,建设专家咨询系统(各种社会经济仿真、预警系统),为社会经济决策咨询服务。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三大平台、五大系统的技术基础。三大平台之间的关系是:内部员工通过生产平台向流通平台供给共享信息,经内部员工转化、利用后提出新的问题需求,进入新的知识生产活动,我们把这叫做知识创新的内循环过程。知识专家通过转化平台(依托流通平台的信息支持)向外部用户提供知识咨询服务,外部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转化平台反馈到流通平台共享信息,从而传递给内部员工,进入新的知识生产活动,我们把这叫做知识创新的外循环过程。内循环是外循环的基础,外循环促进内循环,二者的开放式互动,构成完整的知识创新过程。

这1个基础、3个平台、5个系统,就是我们提出的广东社科院知识管理系统(学习型组织的信息保障体系)的全部内容和框架结构,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梁桂全院长提出的“科研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基本内涵。

收稿日期:2004-04-20

标签:;  ;  ;  

论学习型组织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兼论广东社科院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_知识管理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