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孕妇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徐碧玉

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孕妇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徐碧玉

徐碧玉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内江 641003)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孕妇狂犬病疫苗接种全程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接种狂犬病疫苗的100例孕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狂犬病疫苗接种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接种疫苗孕妇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狂犬病疫苗接种;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309-0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较高[1]。目前临床并无特效治疗药物,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控制疾病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来看,狂犬病疫苗接种时,接种者焦虑、紧张心理严重,依从性较差,对实现全程疫苗接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孕妇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区接种狂犬病疫苗的100例孕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区接种狂犬病疫苗的100例孕妇,均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年龄在21-37之间,平均年龄为(25.2±2.3)岁;对照组50例,年龄在22-36之间,平均年龄为(26.3±2.6)岁。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孕妇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影响。两组孕妇在年龄、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讲解狂犬病发作机制以及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密切观察疫苗注射后孕妇体征变化。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于被感染狂犬病毒的犬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粘膜片进入人体,一旦引起狂犬病发作,致死率较高。因而大部分患者就诊时普遍存在承重的心理负担,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想要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安抚患者,根据暴露伤情情况做紧急处理,提高患者依从性。(2)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狂犬病的健康知识教育工作,向孕妇及家属讲解狂犬病的相关知识、发病机理、疫苗接种对策以及护理措施等,询问患者对疫苗接种存在的疑问,并对孕妇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使其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能更加积极的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疫苗作为这一种外来物质,部分患者在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局部或是全身反应。由于患者对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因而出现不良反应时,往往较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疫苗接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告知处置方法,确保全程免疫。

1.3观察项目 (1)护理前后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进行评定:大于40分为焦虑,分数越高表示程度越重。(2)护理满意度及疫苗注射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注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n,%)

组别 例数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50 45.5±7.430.6±7.5

对照组50 45.7±6.241.3±6.8

注: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注射依从性比较(n,%)

组别 例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注射依从性

观察组50 38 11 198.0%(49/50)48(96.0%)

对照组50 25 19 688.0%(44/50)39(78.0%)

X29.9869.235

P<0.05<0.05

3.讨论

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的患者,倘若出现狂犬病,则死亡率较高,因而无论病情轻重,患者都会存在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2]。

狂犬病疫苗接种是目前治疗和控制狂犬疾病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狂犬病疫苗注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在充分了解患者实际病情的基础上,向详细讲解疫苗接种效果及对病情控制的影响,赢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工作,由于狂犬病疫苗接种次数较多(常规情况下为4-5次),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在伤口愈合后,可能会不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优质护理干预通过对狂犬疾病知识的讲解,可有效提高接种依从性,使疫苗接种能够顺利完成[3]。

本文通过对100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孕妇进行研究,发现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护理满意度(88.0%);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0.6±7.5)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41.3±6.8),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孕妇接种全程狂犬病疫苗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接种疫苗孕妇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剑英,罗泽燕,吴菊如等.狂犬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7(11):841-842.

[2] 王传林,张晓威,俞永新等.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的依从性调查及经济成本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3):254-257.

[3] 何淑英.提高患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4):71-73.

论文作者:徐碧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孕妇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徐碧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