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风险防范研讨会综述_银行论文

全国金融风险防范研讨会综述_银行论文

全国“金融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研讨会论文,风险防范论文,金融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切实提高我国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和能力,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于1999年5月14—16 日在合肥联合举办了全国“金融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3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及新闻界、法律界人士共60余人参会。会上各位代表踊跃发言,深入研讨,会议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氛,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观点,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含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研究员认为,当前国内众多学者都把对金融风险的研究重点放在银行业风险上,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却不够。因为从实际运作来看,金融风险应包括银行业风险、保险业风险、证券业风险三个方面。这三类风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都应当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到今后给我们带来威胁的不是银行业风险,很可能是保险业风险和证券业风险。在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里,金融风险属于财政风险的范畴。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目前的财政风险包括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养老金债务问题、对外债务问题、政府债务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及其资本金补助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问题及对科学、教育、环保增长比率的承诺问题。可见上述对财政风险构成较大威胁的八大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金融风险问题,因此,不能单纯地认为解决了金融风险,中国的经济就安全了,我们在研究金融风险问题的时候必须要与财政风险联系在一起。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郑兰祥认为,金融风险可分为官方金融风险和非官方金融风险两大类。官方金融风险主要是指政府的外汇储备经营风险、政府外债风险及财政资金运作风险;非官方金融风险又可分为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两大类。机构金融风险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财产和信誉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金融风险是指外汇市场、股票市场、资金信贷市场发生严重失衡的风险。上述不同类别的金融风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金融风险的主体。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许崇正教授认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存在七大潜在风险:(1)居民储蓄过度增长的风险。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近6万亿元,一旦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储蓄挤兑, 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困难。同时,银行在利益驱使下,还会使余额流入其他市场,从而引发不稳定;(2)体制性金融风险。即指在两种体制转轨过程中, 由于新旧体制摩擦,深层次矛盾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产生的金融风险。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演化成金融体系风险;(3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可用来规避、转移风险,但也潜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4)对冲基金风险。对冲基金的特点是高杠杆投资, 它与基金运作的神秘性一起构成了危害市场的基础;(5 )计算机犯罪风险。一些人通过计算机主机和网络工作站,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非法进入、非法修改和非法索取都属于计算机犯罪的范畴;(6 )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由于金融资本的虚拟性,风险极易放大和传染,如果存在某种偶发因素诱导,就会使潜在的风险转变成现实的风险;(7 )外汇市场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国际短期资本将会对我国外汇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扬州大学商学院马一民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以下主要金融风险:(1)信用风险。近几年,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1997年达到29.2%,远远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界限;(2)流动性风险。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6 年流动性资产与总负债的比率来看,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分别为12.09 %、6.93 %、10.53%、6.27%,同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仅为5.55%,贷款利息收回率平均不到60%;(3)利率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将进一步增大;(4)外汇风险。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各种外汇交易和外汇业务的不断拓展,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在日益增大;(5 )衍生金融工具综合风险。

浙江大学金融学院王静认为,当前中国投资银行面临着四大风险:(1)业务经营风险。在投资银行证券承销、经纪、自营、 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策略性服务、资产管理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等业务中都存在着风险的可能;(2)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及国际化风险等;(3)体制风险。 它源于新旧体制更替中“游戏规则”相互矛盾而使参与者无所适从所出现的混乱状态;(4)监管风险。 指监管法规和监管体制残缺而使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胡宝刚副教授认为,在当代金融市场的利率自由化后,商业银行和投资主体面临的利率风险更加突出。利率风险产生必备的主要因素有:存在借贷关系、存在利率波动、存在预期利率与到期市场利率的差异。

三、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长计承江认为,导致我国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企业经济效益滑坡使银行信贷资金收不回来;(2)前几年金融机构发展很快, 但缺乏有效的监管,对金融机构准入把关不严;(3)金融机构盲目追求扩大规模, 但缺乏内控制度,机构盲目经营,高息吸储,低息贷出,不计成本,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效益滑坡;(4)前几年企业债券发行很多, 这是导致金融风险的一大因素。发行债券是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但一些不具备发行债券条件的企业也发行债券,从而造成到期不能兑付的问题,这样就使代理发行银行陷入困境之中。

马一民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形成主要的原因有:(1 )体制和政策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财政与银行耦合过紧,政府始终把银行吸收的各种存款视同财政资金来使用;而银行也将自身视为国家机关,支持国有经济发展是己应尽的义务,使得银行成为各级政府急于扩张经济的“钱柜”;(2)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低下。 在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3 )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银行政企不分、金融资源配置中行政干预较突出、中央银行监管不力、银行内部管理不健全等方面。所有这些都加大了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段永宽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水平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别国经济金融动荡很容易传导到国内。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开始进一步思考政府行政干预问题。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与政府行政干预有很大关系。行政干预应是有理性的和自觉的,不能抽象地单独来进行,否则将会引起金融秩序混乱。国家的经济状况、企业的经营水平也直接影响着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徐璋勇副教授认为,国际金融风险波及效应应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在国家间波及和传动,主要是因为80年代以来生产国际化、金融一体化和信息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风险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进行的:(1)贸易传递途径。 两国的进出口在商品结构及市场结构上都具有高度替代关系和高度互补关系时,一国金融危机就会影响到他国;(2)金融传递途径。 可进一步分为直接的金融传递和间接的金融传递。直接金融传递是指一国从另一国直接撤资;而间接金融传递是指利率和汇率波动对他国产生影响;(3)信息传递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群羊效应”所产生的信息叠加是导致一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苟小菊认为,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金融创新可以有效地避免银行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证券市场风险、信息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但金融创新在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效应,如有可能导致系统风险、传递国际风险、加大作为创新主体的银行的经营风险、放大市场风险、引发信用风险等。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樊正棠教授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性。在我国金融创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规避风险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作用。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增加了市场的潜在风险,甚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部分限制与约束,使各国的货币政策部分失效,从而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许崇正认为,(1)尽快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一个健全、 良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能体现以下要求:能充分反映全国、区域、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景气波动的基本态势,能够灵敏反映范围内金融风险的程度及变动趋势,能够完整地体现系统内各层次、各子系统间相互配合、相互分工的要求,彼此不产生摩擦和重复;系统内组织体系健全、覆盖面广。借鉴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包括国家宏观预警系统、区域预警系统和地区预警系统,同时分层次设置可行的预警指标体系。(2)继续进行金融深化, 使我国整个金融改革能够配套起来。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就必然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只有通过继续不懈的金融深化,才有可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应设法拓宽资本金的筹集渠道, 如发行金融债券,吸收法人、个人入股,财政适当让利等。(4 )积极参与和组织国际性货币联盟。中国虽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但还应该立足自我应付和处置金融危机。(5)加速企业制度性变革, 降低企业负债率。商业银行系统性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应加快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以实现其经营机制的转变;对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以减少国有资产代表缺位造成的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6)加快金融体制转轨步伐, 改革国有专业银行产权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金融自由化,允许公有法人参股银行,既可充实资本金,又有助于培育具有独立财产权利的、按市场原则经营资金的商业银行。

王振中认为,防范金融风险必须继续推行金融自由化。从目前来看,90年代初盛行的极端自由主义主张基本失去了市场,对国际资本流动施加某种全球性控制的观点成为当前的主流意见。这种意见包括各种各样的主张:诸如主张加快经济一体化,建立真正的世界性中央银行;主张建立地区性央行或成立区域基金;主张在国际金融机构和主要国家之间建立某种应付金融危机的联合反应机制。我们在分析国际资本流动造成不良后果的时候,不能由此否定国际资本流动的正面效应。由于国际金融自由化、一体化,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涌现及电子商务的出现,都是近20年里产生的新事物,全世界在这方面缺乏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由此导致的应对失误、经济动荡, 应该算是一种制度创新成本。 尽管1997年7月以后东亚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但在同年12月WTO签订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的60多个国家里面,发生危机的国家都签了字。这充分说明不能通过停止国际金融自由化来解决金融危机问题。

段永宽认为,要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法人制度建设。现在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组织机构不规范、不科学,总行与分支行的关系未能理顺,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不确切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首先要对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途径应当是实行以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股份公司制度。其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造就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为此,必须明确商业银行的法人财产权,即现有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支配银行的法人财产。此外,还应建立多元性权力机关的现代公司运行机制,使决策权力、管理权力、监督权力三分开。

郑兰祥认为,金融机构内控体制建设与金融风险防范有着密切关系。金融风险的出现既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有关,更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严、内控体制不健全有关,科学完善的金融机构内控体制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内控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操作层和决策管理层权力制衡不对称;各类规章制度之间缺乏足够的相互制约性;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问题比较突出;职责分离与岗位轮换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内部稽核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1 )强化决策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并加强对其行为约束;(2 )提高普通员工素质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并强化会计监控职能;(4)坚持授权审批原则并强化各级经营权的监督机制;(5 )建立严密科学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6 )按照全面性和及时性原则强化新兴业务的内控管理;(7)提高稽核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强化内部稽核监督机制。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合肥分公司总经理秦斌认为,中国保险业能否与外国保险公司竞争和抗衡,关键要看它有没有竞争意识和完善的内控机制。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平安保险公司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内控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风险评定、风险控制、内控再监督和及时反馈信息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计承江和段永宽也认为,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

苏州大学财经学院蔡利安认为,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加快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当今世界上各国政府、中央银行,乃至商业银行自身纷纷开始实施各种针对不良资产的重组方案,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可供借鉴。例如,RTC 对其所接管的储蓄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是以大宗销售和证券化方式处理的,在短短5年间出售了400亿美元以上的不良资产,虽然总共耗费了约1200亿美元的政府财政资金和存款保险基金,但较为彻底地消除了其金融系统中的不良资产问题。今年4月份, 我国设立了专门处置建行不良资产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解决母子联体的问题。王振中认为母子联体是我国一项制度性安排,若母子公司不摆脱,后患无穷。此外,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资金来源非常重要,估计每年要拿出300—400亿元来化解不良资产,所以,我们关心资产是否能卖出去以及如何对不良资产进行消化。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鲁振宇认为,对于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不能盲目乐观,应当从成立农发行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成立农发行,它不仅没有给财政减轻负担,反而增加了财政负担。1998年底农发行亏损额远远超出了原有预定额度,1998年又将粮、棉、油主营业务归纳农行。农发行成立以来,建办公楼、购汽车、设一系列机构,形成了大量的资产占压,目前仅承担着粮食企业会计和出纳工作,因而是个极大的浪费。我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思路是每家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一个处理不良资产的公司,但各大银行从总行到营业所均有不良资产,如果机构不从总行设到县级支行,根本无法管理不良资产。而这需要占用多少资金?国家财政能否承担得了?郑兰祥比较赞同鲁振宇的观点,认为对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希望过高,解决不良资产的出路还在于建立存款保险公司。

深圳大学金融学系主任国世平教授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的冲击是十分深远的。香港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香港实行联系汇率,所以保卫港元的任务十分严峻。今后,国际炒家还会趁亚洲金融危机的机会进行投机活动,干扰经济秩序,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为此,香港政府已建立健全金融制度和确定三道防线来“保卫港元”,以便应付突如其来的投机风潮,保证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我国政府在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应主动借鉴香港特区政府的经验。

徐璋勇认为,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应把好利用外资关、金融自由化关及本外币政策协调关。此外,还应当实现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建立严格的金融风险监督过滤体系。

五、关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与调整问题

许崇正认为,人民币不贬值已影响到我国的内需和消费市场,是造成我国内需不足、消费市场疲软(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损害到我国出口和其他产业,因而人民币汇率应向下调整。人民币汇率应基本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其制定与浮动应更趋合理和灵活,以避免因美元汇率波动给人民币带来的风险。

苟小菊认为,1994年以后人民币汇率便不断被高估,如果以1994年汇率为基期汇率,到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日元、马克的汇率分别被高估了24%、43%和32%。如果再考虑到东南亚货币普遍对美元贬值的因素,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的实际汇率被高估了45%左右。由于人民币汇率被高估,严重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又提升了国外商品在我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和工业生产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建议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选择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政策。吴骏副教授则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没有被高估。其理由是,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建立在供求关系基础上的,而从长期看供求关系又取决于人民币的价值,所以从货币的价值角度看人民币不存在被高估的问题。

标签:;  ;  ;  ;  ;  ;  ;  

全国金融风险防范研讨会综述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