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人才质量平衡的因素:智商和情商*_素质教育论文

衡量人才质量平衡的因素:智商和情商*_素质教育论文

成才素质天平上的砝码:智商与情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砝码论文,天平论文,智商论文,情商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80年代教育界人士在忧心忡忡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时,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成才素质中孰重孰轻已持续了很长时期的争论。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举办“面向21 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主题是让孩子“学会关心”。1997年3月25 日《教育导报》刊载王立军在《人才》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事业成功的关键——情绪智商”,与此同时,有关情商EQ的论著与译著纷至沓来,在国内引起了轰动。

如今教育观念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之际,与智商IQ相对应的情商的提出,无疑在成才素质天平上放下了一个无可替代的砝码。

素质的概念人们都很熟悉,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然而熟悉不等于真知,接受不意味理解。所以,笔者认为在尚未切入主题之前,有必要重提素质这一作为本文中最基本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一)何谓“素质”

素质一词在英语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者“diathesis”〔1〕。〔医〕素因、素质。gouty

diathesis。痛风性素质。insane diathesis。精神病性素质。 二者“quality”。〔2〕1.品质;质素。2.特质;特性;才能。

素质概念的中文解释亦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其一,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也指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3 〕一些研究证明,因某种遗传物质的缺失或过量可引起某种心理疾病。如苯丙酮尿症是因缺少某种转换酶所致,症状之一是严重的心理迟钝;而先天愚型(唐氏综合症)则是由于遗传物质过量,即第21对染色体为三个所造成。此外,性染色体三体可产生多种不同的综合症。如XXY 产生男性的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伴发性发育迟滞,偶有心理缺陷,体格异常。其二,素质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4 〕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由此看来,素质有时是被作为与人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理基础而言,即遗传素质,又称禀赋。有时则被视为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某种基本品质。众所周知,人的发展要以先天的遗传素质作基础,那么,人的教育自然也内在地包括了生理素质的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概念应当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诸多方面,是个综合的广义的概念。

(二)成才素质的时代要求

早在中国古代孔子就说过:“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也主张成才要通过和谐的体育、德育、智育来使人的理性发展和体魄健美。但他们都反对贵族子弟接受劳动教育,甚至认为“身体的劳动妨碍心灵的发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认为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是成才的素质要求。到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裴斯泰洛齐等进一步提出体脑结合的思想,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已经初步具有了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法国的傅立叶说:“协作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英国的欧文并将这一思想付之教育实验,但他们没有把它和整个社会的改革联系起来,结果不免失败。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欧文等人的先进思想,根据大工业生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的人唯一方法。”新中国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对他们施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成才素质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阶段,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政治体制的相继改革对成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传统的以升学考试为重点,以知识的多少代替品德的好坏,以分数的高低代替能力的强弱的应试教育开始被作为一种历史的专门概念而遭到众多的批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竞争已转向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整个中国民族的素质,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关键是教育。

(三)素质教育就是发展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出现的“片追”现象和“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虽然已有些时日,但素质教育的成效尚不明显,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生产力落后,“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根深蒂固;二是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招工制度,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三是缺乏完善有效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唯升学主义和数字游戏仍占有现实的土壤。尤其在贫困地区,素质教育还很难真正落到实处,还多半以观念的形式被“接受”着。

应试教育是变相的“八股取士”,与素质教育相比较,表现出严重的缺陷:1.以考试为选拔少数“尖子”学生的唯一手段,“一考定终身”,以淘汰大多数学生为代价,是教育效能的巨大浪费;2.以智育为上,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换取单纯的“高分”,诱发“片追”,造成人的片面畸型的发展;3.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由于升学压力导致频繁考试又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学生苦不堪言,滋长了厌学情绪,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应试教育是一种给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造成极大危害的教育思想与形式。

素质教育则是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面向全体学生,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特征的教育。其实质就是“用人类创造的传统文明去充分、合理地开发新一代的素质潜能,继而创造新文明的系统工程”。〔5〕

三、成才素质天平上的两个砝码

(一)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

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从中国开始的。我国西汉的扬雄,以语言反应速度为标准来判断人的智力高低。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迄今已为世界一些国家采用的“九连环”、“七巧板”也是测定智力的方法。选拔任用人才的制度在我国从西周时就开始了。当时有“乡里选士”与“宾兴之制”。到汉朝叫“察举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了隋朝,为了消除九品中正制的积弊,实行分科取士,并办“科举”与“考试”联系起来,产生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到了明代盛行“八股文”取士。长期以来这种以人文学科为主,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选士制度造就了许许多多呆头呆脑的范进、迂腐穷酸的“孔乙己”。这种“学而优则仕”的考试选拔人才的模式就是当今“应试教育”的前身。

以往一个人聪明与否往往以智力高低来衡量。智力是指人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等。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我们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中,作为智力核心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未得到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才有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假性智力超群者。

如何测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首先解决这个难题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他们研究制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来测量人类的智力水平。后来,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和特曼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即以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表示智力测验结果。计算公式为:

智力年龄(M.A)

智商(IQ)=───────×100

实际年龄(C.A)

由于比纳量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美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改用离差智商的概念取代比纳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假定同年龄组智商的总平均数为100,呈正态分布。用个人的实得分数与总平均数比较,就能够确定他在同年龄组内所占的相对位置,以此判定他的智力水平。计算公式为:

X-X[,Z]

智商(IQ)=100+15Z Z=────

S

其中:Z,代表标准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得分;X[,Z], 代表团体的平均分数;S,代表团体数的标准差。

经大量测验和统计处理:智商为90~110的人最多,属智力中等;智商为110~120的人较多,属智力略高;智商在140或140以上的人很少,属才智出众;智商90~70的人,属智力偏低;智商在70以下的人也极少,属智力落后,其中轻微迟钝(IQ在60~75之间),中度迟钝(IQ在35~60之间),严重迟钝(IQ在20~35之间),极度迟钝即白痴(IQ低于20)。所以,智商一贯被看作测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二)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只有1.4 %的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成人文盲率达15.9%。1996年,我国文盲率为16%。面对如此庞大的文盲大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任务之艰巨、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必须优化素质教育。所谓“优化”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仅以智商作为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的片面倾向,必须重视情商的价值,在成才素质的天平上加上这个举足轻重的价值法码。

很多家长都很熟悉IQ这个词,并且非常关心自己孩子智商的高低。现在,心理学家、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个情商(EQ)的概念,认为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情商,而不在智商。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暂且不管,留待专家们去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但是,我们已往明确地知道:情商,与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和谐,事业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关系的确是非常密切的。

现在的学校、家长都很关注学生的德育、体育、尤其是智商,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育”即心理素质的教育。什么是心理素质?简单地说,它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着人的身心素质潜能开发与实现和程度。无论是思想情操的陶冶,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劳动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因而,可以说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中国教育报1993年11月25日头版发表了孙云晓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曾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文章报道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举行的夏令营活动中,中日两国少年儿童及其家长的不同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表现,发人深省。文章揭示我们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受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束缚,用传统的质量观和才观指导和衡量教育,搞智育第一,忽视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的培养磨练,以及良好行为的养成。长此以往,我们的下一代又怎能托得起明天的太阳?!

近15年来,我国教育界、心理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和第一线的教师一直对超常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的研究,据大量研究实验资料显示: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共同心理特征是:“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观察敏锐、有独创性、求知欲旺盛、兴趣深或广、好胜、自信、有独立性。也就是说,智力、创造力和非智力个性特征相互作用,组合成他们独特的心理结构。三者之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个性倾向和特征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6 〕前文已经提到超常儿童是指智商在140以上者。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智商高是成才的基础素质, 但仅仅是三足鼎立中的一个方面而已。而后两者即创造力和个性品质都与情商密切相关。

情商来自于英文Emotional intelligence,可译为“情绪智力”,即这种智力直接与情绪有密切关系。那么为什么不称“情绪智力”而称“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呢?这是因为情商(EQ)的命名与智商(IQ)可以相对应,从而说明情商表示与情绪有关的智力,智商表示以学术为重的智力,为此,美国心理学家高曼才把情绪智力称为情商,它是另一种智力。它是一个人的与心理素质相关的人格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各项指标中的情绪方面的素质。高情商者,表现为:有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丰富而稳定的情感、稳定持久的注意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完整统一的人格面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耐受力等。低情商者,表现为情绪自制力差、情感贫乏、注意力涣散、意志品质差、人格障碍、缺乏交际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受挫承受力差等。情商概念出现后,受到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从比例来论,前者占80%,后者仅占20%。因此,认为与人类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的“情商”,是影响人生的成功关键。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智商只起前提和基础的作用,其余关键因素是社会因素和人格因素。有人对1450年至1850年中的301 位科学家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人不但智商高,而且在青年时期都表现得十分坚强,有独立性,充满自信心、有进取心、有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名男性进行30年追踪研究表明, 在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商高低,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性、不屈不挠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品质。

由此看来,在当今人们尝试所谓“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之时,“情商教育”更有加强的必要。

情商,一个尚未界定成熟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在笔者看来,显然有针对智商之用意,无论如何,长期以来,单纯用智商作为唯一的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甚至用来衡量成才可能性的大小的决定性指标是有很大的片面性的。因此,很有必要增加成才素质评价体系中的新标准。高智商未必能高情商,而高情商有可能高智商。忽视情商教育是造就人格缺陷,适应能力差、自卑、自私、孤僻冷漠、缺少创造性的畸型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经扬名一时的美国神童赛达斯的父亲原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的荣誉教授。他认为人脑与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与培养的。所以,当小赛达斯刚出生以前,他在小床的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不断在他身旁发出字母的读音。接着他又用各类教科书取代了儿童玩具。于是,赛达斯从小就被各种几何、地球和各种外国语言所包围。整个的婴幼儿时期就成了他独自苦读书的过程。尽管小赛达斯天资聪明,6 个月会认英文字母,两岁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已发表了三篇五百字的文章,12 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但过分加压和过早成熟使其神经系统开始失常,14岁那年却因患精神病入院,到21岁时,这个人造天才却对整个世界产生极大反感,热切渴望过正常人普通生活,他离家出走,更名换姓,成为一个普通的商店店员。

最近苏格兰研究人员成功地克隆了一只成年绵羊,引起广泛争议,有人称此项技术可与原子弹问世相提并论。科隆现象的无性繁殖,必然无“性”趣可言。科学家们曾戏言,即便将爱因斯坦进行“克隆”,也无法预知日后出现的是一个科学巨人还是天才罪犯。人的成长,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环境经历和他的心路历程。因此,高科技的时代必然呼唤高文化、高情商。

* 收稿日期:1997—11—30

注释:

〔1〕梁实秋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远东图书公司印行, 1977年,第558页。

〔2〕Paul Procter主编:《当代英汉双解词典》, 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年,第1151页。

〔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五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80页。

〔4〕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27页。

〔5〕程淮:《素质教育的“零点工程”》,《中国教育报》, 1993年8月21日。

〔6〕胡久红:《科学、全面、 稳步——中国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中国教育报》,1993年11月11日。

标签:;  ;  ;  ;  

衡量人才质量平衡的因素:智商和情商*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