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冲突的预防与解决_社会冲突论论文

论冲突的预防与解决_社会冲突论论文

论冲突的防范和解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冲突(conflict)是心理冲突的简称,它是一种心理困境,而此种困境的形成,乃是因个人同时怀有两个动机而无法兼而获得所致。人的生活是多层面的,有家庭层面、学习层面、事业层面及社会层面。在每个层面,个体都会遇到动机斗争问题,这就需要个体果断地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个体经常面临心理上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个体若长时间地面临冲突,不但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因此产生情绪波动、心理失衡、行为阻塞甚至心理障碍等问题。因此,如何防范和解决冲突已成为现代心理卫生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一、冲突的类型

在人的生活中,小至生活琐事,大到生死存亡,随时都可能面临冲突。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怎么办?这是生活琐事,容易作出选择“舍鱼而取熊掌也。”而“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作出“舍生而取义也”的选择,肯定得经历痛苦、复杂的内心斗争过程。正因为冲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心理学家对它有较多的阐述。

勒温(lewin 1935)给冲突作了如下说明:冲突是指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两种以上力量同时作用在同一点(个体)时的情境而言的。

罗威尔(crkoff 1968)和布朗(brown)间接地对这概念作了如此界定:两个以上的互不两立的动机、目标、态度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的状态就是冲突。

阿考夫(arkoff 1968)的看法是, 冲突的情境牵涉到两种以上的行为形态间的竞争。

沃勒尔(worelt)认为,冲突除了心理学家公认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反方向的反应倾向同时出现的情况外,还应包括这种情境:个体面临同时存在的反应倾向后果是不确定的或难以区别的情境,也可产生冲突。如一名俘虏被要求打开两扇门之一,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他预先被告知在一扇门的后面有一只可自由走动的饥饿异常的狮子,而另一扇门的后面则有一位美女,和她可结为连理。这位俘虏面临这种情境,就会产生冲突。

从以上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定义里,我们可得出产生冲突的共同点:即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反应倾向的情形谓之冲突。事实上这个概念里也包括了沃勒尔所强调的由于反应后果的难区别性与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冲突情境,因为定义里“两个以上强度相等方向相反”几个字里已隐念了反应后果的不确定性与难区别性。

精神分析学家把冲突的讨论限制在神经质冲突而忽略了其他种类的冲突。因为在弗洛伊德(frevd)看来, 冲突只能产生在自我与本我之间。其实除了神经质冲突之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冲突。勒温(1935)对冲突。勒温(1935)对冲突的分类被众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勒温认为,冲突有三类,第一类是双趋冲突。鱼(第一动机)和熊掌(第二动机)难以取舍的心理困境,两个动机促使个体在行为上追求两个目标,而两个目标又无法同时兼得。这种两者取其一而又不愿舍其它的心态,就属于双趋冲突。这是一种个体经常要面对的冲突。第二类为双避冲突。它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心理困境。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具有威胁性,故引起两者都要逃避的动机(如学生既不愿努力学习,又不愿因成绩不及格而被退学),然而两难之中必须接受其一时,就形成双避冲突。第三类是趋避冲突。它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当个体遇到单一目标同时又怀有两个动机(如玫瑰有刺,良药苦口)时,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即形成趋避冲突。

由于个体生活的多层面性,每个层面都要作出一定的判断选择,有的重在感情,有的重在表现,更有的因患得患失而不得不考虑其利害关系,甚至可以说能力愈高者,条件愈好者,愈会遭遇冲突,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可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较多的动机及追求目标。如此看来,日常生活中心理冲突困扰是我们常会碰面的客人了。

二、冲突的结果

心理冲突可以使一个人平静而舒畅的心情变得紧张、烦恼与不安。以动物为对象的实验研究结果及众多的临床个案报告都清楚地指出,冲突的存在与偏差行为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对冲突造成的结果,心理学家经研究得出的如下结论。

1 冲突导致行为或反应的善变或不稳定。沃勒乐(Worell)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情绪都不稳定。行为易变的人是内心冲突较多的人。而情绪稳定,做法前后一致的人是内心冲突少的人。处于冲突状态的个体若不是因各种反应力量的抗衡而动弹不得,就是因这些相抗衡力量不易继续保持相等而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少许改变导致行为的前后不一致。处于双避冲突或趋避冲突的人往往会把参与冲突的各反应倾向交替地表现出来,导致行为的前后不一致。

2 行为的阻塞。任何冲突的心理困境, 都会导致程度不一的暂时性的阻塞现象。阻塞的持续时间,要看冲突的性质而定。一般来说,双避冲突的心态较少引发行为阻塞现象,即使是引发了也不会长时间地转换。因为冲突个体一旦遇到内外条件少许改变就可能有机会更接近引起双避冲突的行为目标之一,同时,也就增强了接近该目标的趋向反应力量,这样,原有的心理困境就会随之改变或消失。而双避冲突易使人长期处于较长时间的行为阻塞。因为个体无论向哪一行为目标接近都会增加对该目标的避力,因此,又不得不回到原避力相等的心态。阻塞现象,可表现在行动上如进退维谷,左右维难等等。也可表现在思维上,如“脑中一片空白”一词就表示思考上的阻塞。当然也表现在其他心理活动上。

3 情绪反应。不同类型的冲突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面临双趋冲突的人(如被好几位优秀的异性所追求的人)的心境是兴奋的;面对趋避冲突的个体可能体验到喜忧参半的感受,而面对双避冲突的人则可能感到极端的焦虑。但不论是哪一种体验,个体都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完全消极的态度去承受冲突所带来的种种感受。

4 对认知的影响。个体面临冲突时会引起程度不一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又会影响个体对冲突情境的认知,使他们难于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极易造成心理卫生问题,这在临床咨询个案报告中是常见的。

5 不健康心态的产生。从弗洛伊德至今, 许多读者都认为心理冲突是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前所述,冲突带来的往往是不愉快的体验甚至是极难受的焦虑。如果个体用于处理冲突的方法不适,那么个体心态的不健康程度,随着个体所用的不适应性方法的增加而加重。有证据表明,如果冲突情境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个体不仅会出现防御性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神经症等严重的心理疾病。许多研究表明,大部分神经症尤其是神经衰弱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心理冲突所导致的。一些动物的实验研究(如pavlov 1922)表明,在冲突的情境下, 受试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偏差反应共有下述几种:生理上,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大小便次数增多,呼吸加促,心跳加速;心理上,变得过分敏感,或静止不动,呈现出呆板的反应方式等等。

6 冲突的利用。象焦虑一样,冲突虽会引以不愈快的感受, 但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沃勒乐(1967)认为冲突情境可用于道德观念的培养。他指出,道德行为的训练可利用单项和双项趋避冲突的情境进行。让受训者一方面学习压抑对于它的趋向反应,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它的避向反应,或者让受训者一方面练习不接近原来喜好的目标,另一方面学习他原来不喜好的目标。如在道德行为训练时,不但训练儿童不要把拾到的钱收为己有,还要训练他把拾到的钱交给民警叔叔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kohlbery)经常用道德两难故事制造冲突情境来检测和培养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三、冲突的防范和解决

冲突的情境下,个体的反应不仅表现为困惑和忧虑,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还会引发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然而,对任何人来说,心理冲突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能够防范于先,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去处理面临的冲突,那么,我们就能把冲突对心理卫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下面是解决冲突的几种方法。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自我修养是预防心理冲突的根本办法。一个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无畏,胸怀坦荡,违反道德标准的事不做,不合行为规范的事不做,这样的人还会有太多的冲突吗?相反,有的人满脑子私心杂念,欲壑难填,他遭遇到的冲突会少吗?佛学文化所提倡的清心寡欲在防范心理冲突方面倒是别树一帜。事实上,各种欲念、需求是引发烦恼的原因之一。倘若我们能寡欲过日,则的确能避免各种冲突的产生。

2 接受现实,采取行动,切忌逃避。既然面临了冲突, 就必须作出某种选择,因为冲突不会自然消失。一般地,如果陷进了双避或多避冲突,可左思右想仍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时,很多人干脆就不去想它,不管它,大不了去死。勒温把这种处理冲突的方法称之为逃避。虽然它有助于减轻由于双避或多避冲突引发的痛苦,有短期的效果,但长期的逃避往往还会带来恶性循环的不良后果。因此,解决冲突的第一策略应是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与其因陷入冲突而动弹不得,还不如求其次,采取行动让一步,藉以尽早突破冲突把事情办完。虽然这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有了第一步行动总比逃避或被钉死在原地要好得多。

3 重组认知。冲突的产生虽与客观情境密切相关, 但与个体对内外事态的认知也有关系。如果个体能把知觉到的构成冲突的强度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两股力量,改视为方向不完全相反或强度不完全相等,那么原有的冲突就理应消失。因此个体在面临冲突时,应冷静地分析与冲突有关的各种因素,以便对冲突情境有更多的了解,并能发现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我们可用比原先更好的途径,以避免原以为无法避免的冲突的产生。心理咨询员经常用“说服”的方法,帮助个案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或解释冲突的情境,实质上就是帮助个案重组认知,解决冲突。重组认知时,可使用如下方法⑴削弱一则反应倾向之强度。⑵加强另一则反应倾向。⑶改变一方或两方反应之方向,使它们变为平行或不成对立或相反。⑷使两则反应倾向不要作用在同一点上。⑸使两则相反反应在同一时间不要同时作用在同一点。⑹同时使用上述几种方法。如个案若用第三种方法解决冲突时,可对引发冲突的一方反应作重新解释。这样,这方的反应内容与反应方向也就变为与原另一方反应的方向不成对立或相反了,冲突也就避免了。

4 重要与不重要之排列。 解决冲突的另一有效方法是确立处理事情的基本原则。如先办重要的事,后办不重要的事;先处理基本问题,后处理非基本问题;先公后私等等。工作原则的确立至少可以缓和因时间因素引发的冲突。同时出现的许多件事通过了一套良好的处事原则后,就很自然成为前后有序的排列,而不会同时要求解决,自然也就不会引发冲突了。

标签:;  ;  ;  

论冲突的预防与解决_社会冲突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