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中的数学”图画创作带来的思考论文_张鑫

学生心中的数学”图画创作带来的思考论文_张鑫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 张鑫

我是一名耕耘小学数学讲台十三年的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为了达到高效课堂,我对小学数学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最近,我在班上做了一个关于学生心中的数学的图画创作,希望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数学先用图画画出来,并在图画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心声,全班上交了33幅图画,从收交的图画来看,数学在学生的心中大多数是美好的,只有少部分学生讨厌数学。下边是我摘录的部分学生数学的心声:

罗旭萍:数学是一个知识的王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一些不会做的题,通过某些途径,如查资料后再去解答,将一个事先不会的数学问题解答了,心中充满了乐趣,但有时数学枯燥无味,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时间中多融入一些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在教学中,让我们感到数学不枯燥。

江永翠:在我的印象中,数学每一天都会出现,是我每天学习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我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有一种成功的快感,但我更希望老师能让数学动起来。

苟国元:从小学开始时,我的数学像一棵枯树,慢慢地渐渐变成了一棵长满绿叶的茂盛的大树,我的学习变好了,树上结果了,我要像树一样,不怕风吹雨打,敢于和难题挑战。

李万松:数学就像茫茫大海中的鱼,种类繁多,取之不尽。

陈若彤:我心中的数学,同学们可以不用背沉重的书包,以无忧无虑的玩耍,上课时,用一些有益的游戏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当天的数学知识。

陈倩倩:希望数学像游戏一样好玩,让我们在玩中去学。

张清清:我心中的数学,就像一座连绵不断的山脉,要想欣赏到最美好的风景,就得不断往上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周芳芳:我讨厌数学,我想把数学扔进垃圾桶里,可又不能,因为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我每天都要用数学,我只好努力去学。

从学生的心声,作为今天的数学老师,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改进我们的数学教学。本人结合学生反映的情况,着力思考了以下问题:

一、吃准新课标,用好教材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阅读新课标,深刻领会“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的含义。精准掌握小学的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深刻领会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熟读课标的同时,要吃透教材,并不是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都按部就班的去讲,而应该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灵活的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让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就不感到困难。

二、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枯燥无味的数学学生不感兴趣,我们要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如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分享等方式,下边是我在六年级上的一堂让学生动起来的数学课分享:

我上的课题是《找规律》我用投影仪出示绿、红、灰、黄、绿、红、灰、黄八个圆圈(代表8盏灯),让学生观察后说出下一盏灯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开始动脑思考,然后指明回答,并让该生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接下来我进行验证。当回答对之后,自我鼓掌,这样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又出示两个问题:1、第100盏灯是什么颜色?2、前150盏灯中有多少盏红灯?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非常有兴趣,每个组都在认真讨论,连平时最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也参加了讨论,我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孩子按照前边出现的规律依次在草稿纸上画下去,有的同学将每4盏灯作为一个整体,列式为100÷4=25,得到的结果是到100盏时,灯是黄色的,又用150÷4=37……2,于是得前150盏灯中有38盏红灯。我叫方法不同的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方法,他们都很乐意分享。最后通过对比,掌握了这种规律的最佳解题方法。整堂课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的解题方法,可学生学得很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让数学动起来了。

三、让数学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想孩子学好数学,必须让数学走向学生的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数学生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小学生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些数学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让数学贴近生活化。

论文作者: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学生心中的数学”图画创作带来的思考论文_张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