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张 俊 淮南实验中学
摘要: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以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理念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教会学生预习、设计课堂活动、进行学法指导、进行课前演讲、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期望能给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学生;语文学习;主人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教会学生预习。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所以,在每一课的学习之前,我都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现代文预习内容主要包括:1.熟读课文;2.掌握属于自己的生字词;3.记下你在阅读中的疑惑;4.试做课后习题。文言文预习内容主要包括:1.熟读课文;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3.归纳文言现象;4.试做课后习题。布置预习时,老师进一步申明自己的原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做。实践证明,学生预习习惯养成以后,学习会事半功倍,学生也能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第二、重视课中活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觉得设计课堂活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肖家芸的语文活动式教学,余映潮的“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活动。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这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设计学生的课堂活动。比如,重视朗读活动。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形成积累,培养语感,锻炼思维,激发想象。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朱自清的优美,鲁迅的深刻,李白的豪放,苏轼的旷达。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比如,重视品读活动。教师不应该把结论简单的教给学生,而应该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品读,并自此过程中进行点拨。在教学《背影》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中出现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两次聪明,然后组织学生对此进行品读。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对父子之间的深情有了自己的体会。再比如,重视探究活动。在教学《奇妙的克隆》时,我组织学生就“克隆的利与弊”进行辩论,并提供相关资料。学生通过辩论,对这一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学生发言较为精彩,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第三、进行学法指导。俗话说,教给学生猎物,不如教给学生猎枪。教师只有把学法这根金针度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反复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这堂课的教学时,我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时,我努力将课文阅读和学法指导融为一体,最后留在黑板上的板书是二十字学法。当然,学法指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中,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随时进行渗透。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展现,就是在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的探究分析之后,会将阅读知识应用到写作练习之中,由此能将文章的整体进行架构,拓展个人的知识学习范围。但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学生获得阅读知识通常会局限在课内知识,很多案例或范文分析都是从课文讲解开始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只在课内知识讲解,课堂上没有机会获得课外知识拓展机会,无论在词汇量还是知识量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第四、进行课前演讲。每堂语文课之前,我都坚持让学生进行三至五分钟的演讲。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演讲内容更有吸引力,我开辟了不同的栏目,如“美文推荐”、“诗词欣赏”、“好书推荐”、“作文讲坛”、“语文大讲堂”等。课前演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第五、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我认为,要想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必须让学生参与作文修改。我的作文批改通常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评。写完作文之后,自己先给自己写一个评语,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步,同学互评。自评过后,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给自己的作文写下评语。教师作批改指导:1.圈画错别字;2.修改病句;3.划出精彩语句并赏析;4.写评语。第三步,教师评改。实践证明,学生参与作文修改,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借鉴中取长补短,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主人翁精神。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游戏内容,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成功调动起来,结合多媒体播放进行曲展开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了逐渐走进音乐作品的机会。欣赏不是简单的聆听乐曲,而是与乐曲形成有效互动,由此建立起来的欣赏认知会更为深刻。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肤浅思考和教学实践,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中图分类号: G333.23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7-04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