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堂公平的策略探究论文

推进课堂公平的策略探究论文

推进课堂公平的策略探究

任依静

摘 要: 课堂公平是指学生在课堂起始、课堂过程、课堂结果方面能被公平地对待。即,学生具有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能够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能够公平地获得课堂评价。然而,在现实情况中课堂公平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学生未获得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学生未能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学生未能获得公平的课堂评价。实现课堂公平首先要重修公平公正的课堂结构,赋予每个学生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实现课堂起点的公平;其次,要合理、公平分配课堂资源,做到课堂过程公平;最后,要注重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做到课堂结果公平。

关键词 :课堂公平;含义;缺失;策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其主要研究因区域或校际差异而引起的宏观教育公平问题,却很少关注教育的微观层次,如:课堂公平。学校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主要表现形式课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平台。宏观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由于各种因素不易将其改变,但在微观的课堂方面还是可以做出努力且有可能实现。所以,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直面课堂公平。

一 、课堂公平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公平的含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育公平的微观层面课堂公平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公平地获得课堂评价。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对传承千年的丝绸之路精神进行提炼与创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该倡议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5%。因此,在加强沿线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和共享也尤为迫切。

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是课堂公平的起始部分。课堂教学过程涉及两个对象——教师和学生。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者,学习身份是平等的,具有平等参与课堂学习的权利,不存在优生与差生、班干部学生与一般学生、富贵学生和贫困学生的差别。教师作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所有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应一视同仁,不存在任何主观偏见。

课堂资源是指课堂活动中可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环境资源、学生资源四方面。公平的教师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对象、时间、内容方面具有平等性,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平的课程资源是指所有学生都可学习挑战性的内容,都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及提出质疑。公平的环境资源主要指空间资源,学生所处的位置有利于课堂成员之间的互动,所有位置相对同质,即使有边缘位置,也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拉近这种距离感。公平的学生资源指所有学生的附近位置都有可供学习的“表率”,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大致相似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

课堂评价往往也有失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评价主体单一,只有教师评价,缺少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评价对象片面化,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往往将评价对象放在班级层面,未关注个体,就算会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也仅局限于高低地位群体的学生,而中等地位群体学生往往会被教师忽略;评价内容片面化,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往往从学生的某方面表现来推断其整体表现,以偏概全,作出不合理的评价;评价形式不公平,课堂评价通常有两种形式: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在使用过程中强调比较性,教师对高地位群体的学生给予不切实际的高评价,而贬低低层次的学生,而书面评价的凭证是分数,明显存在等级差距。

二、 课堂公平的缺失

根据罗尔斯两条正义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每一个人对于一种平等的基本自由之完全适当体制都拥有相同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这种体制与适于所有人的同样自由体制是相容的”,转化到课堂中就是不论学生社会背景、学业情况以及是否为班干部,每个学生均享有平等的课堂权利,也就是要消除高低地位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现象:在学业情况不同引

罗尔斯正义第二条原则中的第一条条件是“它们所从属的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机会、平等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转化到课堂公平中就是指课堂的所有资源在公平的机会、平等条件下对每个学生开放。首先,在教师资源方面,教师要灵活运用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合作教学,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公平分配。个别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单独进行交流,班级授课使教师与整个班集体进行互动,合作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习;其次,合理编排学生座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资源和环境资源公平分配。合理编排学生座位就是使不同类型学生均匀地分布在教室,以保证所有学生的附近座位都有可作为表率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为了缓解坐在边缘位置学生的不良情绪。就算一些学生坐在边缘位置,但是如果教师与其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在心理上拉近这种空间距离感。再次,课程资源方面,需要为所有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需要给予不同的学习材料,实施个性化教育,但是又要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挑战性的知识。

就目前经营情况来看,除了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之外,市级以下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设备水平较低、科技能力较差、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发展农产品电商过程中,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风险性,也对农产品质量、包装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粗放式生产加工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公平的课堂评价一是指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的正面表现作出肯定,不仅局限于学习方面,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表现教师都应给予正面评价;二是在评价过程中局部评价不能代替整体评价,不要根据学生在某方面的表现来推及整体表现,学生之间在某方面的能力差异并不能代表整个人的能力的高低。

三、 推进课堂公平的策略

(一) 重建公平公正的课堂结构,赋予学生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

实践层面上,课堂并没有呈现出理论上的公平,例如:学生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缺失,形成不公平的课堂结构;学生未能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学生未能公平地获得课堂评价。

起的不公平方面,使所有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定位,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避免学优生认为“我最棒”“我最厉害”,而学困生认为“我最差”“我不行”的不良现象;在特殊角色造成的不公平方面,主要培养班干部服务班集体的意识,淡化权威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尽量做到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避免对班干部学生特殊待遇,要使班干部学生与一般学生地位平等;在社会背景不同造成的不公平方面,使教师不会因为学生的社会背景不同而给予差别对待,使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社会背景而产生一种自我感觉与众不同的状态。

(二) 合理公平分配课堂资源,做到课堂过程公平

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学业情况、特殊课堂角色、家庭社会背景不同,学生被分为优生和差生、班干部学生与一般学生、富贵学生和贫困学生等高低地位群体。首先,学生的学业情况造成了不公平的课堂结构,学业情况一旦被认定,教师就会区分对待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次,特殊角色也助长了课堂结构的不公平。课堂中的特殊角色主要是指班干部角色,较于一般学生,班干部学生的表现更为突出。再次,学生不同的社会背景也加剧了不公平的课堂结构,学生方面,家境富裕、社会背景好的学生形成一种自我优越感,家境较差且无任何社会背景的学生形成一种自卑感;由此,教师区别对待学生,形成了不平等的畸形学生观。

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课堂资源的使用方面也存在不公平现象。教师资源方面,教师在互动对象、时间、内容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主观偏见,教师更偏爱高地位群体学生,只有这些学生才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将不同难度和数量的知识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学习挑战性知识,于是,学生所学的知识难度水平和数量不同,势必学业情况、发展状况会有差异;环境资源方面,学生座位无论怎样编排都会有一些位置处于中心区域,而一些位置处于边缘。相比边缘区域,中心区域的位置更有利于与老师互动,有更好的学习视野,更具有学习成功的可能,而这些位置往往被高地位群体的学生所占有。学生资源方面,作为学习表率的学生若被不均匀分配,也会造成其他学生课堂活动中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三) 注重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做到课堂结果公平

在课堂评价方面,首先,注重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其次,注重课堂评价对象的全体性,将评价的对象主要放在个体层面,对学生单个进行正面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也要升华到集体层面,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再次,注重课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切记不要从学生的一方面表现进而对整个人进行不全面的判断;最后,注重课堂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答题、观察卡等形式来检查学生课堂的真实水平。

四、 结语

总之,课堂公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位教师的努力就能实现,而是要靠所有教师们在课堂各个环节中逐步改进学生培养方式,减少不公平因素,从而实现课堂起点、课堂过程、课堂结果等方面的相对性公平。

确定不同朝代(或时代)和市州文物的丰裕程度.本研究参考余中元提出的关于文物丰裕度标准[7],将文物分布划分为4个等级,即丰裕、较丰富、一般和贫乏.其中,综合指数R≥0.4者为丰富,0≤R<0.4者为较丰富,-0.05≤R<0者为一般,R<-0.5者为贫乏.

以上分别为金陵饭店、清华同方的外宣文本。例1运用了大量的华丽辞藻,过多的修饰语堆砌在一起,实际传达的信息量却很少。而且语言的繁复降低了阅读效率,导致读者难以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提出“一主两翼”的口号,突出企业的发展思路。此类口号在许多企业的外宣文本中并不少见,通常以四字表达为主,往往涉及比喻修辞。问题在于,即便是中文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也需要稍稍动些脑筋。因此,上述两例文本如果按照汉语文本原封不动地转换成英文,必定显得啰唆拖沓,逻辑混乱,令人费解。

参考文献 :

[1]董小平.课堂公平:蕴涵、缺失与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6.

[2]汪卫平.课堂公平:教育公平的底层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

[3]约翰·罗尔斯著,姚大志译.作为公平的正义[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4]冯建军.课堂公平的教育学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7.

作者简介 :

任依静,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

标签:;  ;  ;  ;  ;  

推进课堂公平的策略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