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 梅1、2陈春伟3(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沈阳 110036 2、河北经贸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石家庄 050061 3、河北传媒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 石家庄 051430)

内容摘要: 文化消费是指以文化产品或服务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对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0-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消费 经济增长 系统广义矩估计 门槛模型

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较少。文化消费定义的不同使得国外学者并没有专门针对文化消费的研究,而是从教育、旅游、娱乐等具体产业出发分析其经济效应。在教育消费方面,Tanzi (1995)解释了教育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认为教育消费在微观上有助于提升消费者语言阅读能力,帮助消费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宏观上则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发明和创新能力,以及从其他国家吸收现金和技术的能力,以上因素都可推动经济增长。Herbertsson和Orszag(2003)利用北欧五个国家的数据,通过引入物质资本投入、工作时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测度了在校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北欧五个国家正规教育的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低为12%,最高达到33%。作为一种消费类型时,教育消费可直接推动经济增长,还可通过对于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增长。Benhabib和Spiegel(1994)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消费可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Mamoona和Murshed(2008)分析了教育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认为教育消费能够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来推动经济增长。

在旅游消费方面,Bourgeon-Renault等人(2006)研究了国外游客对于本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认为国外游客的旅游消费一方面直接促进本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增加本国外汇盈余,促进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国外游客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基于西班牙的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他们提出的“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同样验证了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Bellini(2007)等人研究了旅游消费对欧洲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入境旅游可为中小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带动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1) 提取。称取样品约5.00 g(精确至1 mg),置于50.0 mL离心管中,加入10.00 mL乙腈-水(80∶20,V∶V) 混合提取液,涡旋30 s,超声提取20 min,离心,取上清液5.00 mL,加入10 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去脂,取下层清液备用。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发现通过室内单线法测得的数据与实测值差距较大,且实测值介于计算值与规范值之间,实测值与室内试验所测误差较大原因为室内无法加载室外场地复杂的条件,且室外试验受渗流的影响较大,室内试验无法准确的加载该情况,而规范值往往趋于保守,可能会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固作者提出使用ABAQUS在加载渗流情况下对其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和规范值进行对比。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学术成果也随之增多。金晓彤等人(2013)发现随着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出现较大提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可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孙皓和胡鞍钢(2013)通过引入“需求创造”理论分析了文化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认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文化消费将产生更大的需求进而刺激总消费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蔡旺春(2013)认为文化产业的爆发对于其它产业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的路径带动经济发展。赵迪和张宗庆(2016)认为文化消费可持续带动相关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秦琳贵和王青(2016)在理论分析文化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表1 描述性统计

本文控制变量具体选择如下:技术进步(technology),使用R&D投入占GDP比重表示技术进步。政府参与度(government),使用各地区财政支出与该地区GDP的比值描述。对外开放程度(open),使用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与该地区GDP的比值描述。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变量选择

为研究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借鉴Mankiw等人(1990)的MRW模型,同时借鉴蒲成毅和潘小军(2012)分析保险消费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时使用的方法,从生活性文化消费和生产性文化消费两个维度分析文化消费,把文化消费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代入C-D生产函数。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humant表示人力资本水平。各变量的具体选择如下:经济增长(GDP),使用人均GDP描述经济增长水平。资本投入(k),使用人均资本投入描述资本投入,借鉴单豪杰(2008)的方法计算物质资本存量。文化消费(culture),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得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单一,且规模远低于城镇居民,因此本文以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作为文化消费的替代变量。使用城镇地区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文化娱乐用品消费和教育消费总和描述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人力资本(human),使用城镇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描述人力资本水平。

本文选取2000-2016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其中Yt为国内生产总值,Kt为物质资本投入,Lt为就业人数,culturet为文化消费,α、β和γ分别为物质资本投入、文化消费和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假定规模效益不变,即α+β+γ=1,所有变量取人均值,然后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实证模型: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消费的相关研究并未形成体系。首先,文化消费的界定并未达成共识,文化娱乐服务(赵迪和张宗庆,2016)、文化娱乐产品(张苏秋和顾江,2015)、教育消费(韩海燕,2012)都是学者曾经用过的文化消费替代指标;其次,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文化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为线性关系的假设展开讨论,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文化消费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高层次消费形式,因此和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针对以上不足,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本文认为教育同样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关文化产品,近年来我国教育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应把教育消费包括在文化消费的范围内,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并参考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后,把文化消费的范围界定为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文化娱乐用品消费和教育消费三部分。另一方面,本文进一步基于门槛模型检验文化消费同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为进一步分析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引入文化消费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衡量文化消费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

本文使用系统广义矩方法(SYS-GMM)进行实证分析,把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相关数据分别代入模型1和模型2,得到结果表2所示。表2中列Ⅰ和Ⅱ为模型1的回归结果,列Ⅲ和Ⅳ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

表2 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

表3 不同地区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

(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

(2)全方位深化内部控制工作,增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可操作性。从加强预算控制着手,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业务流程、具体标准进行明确,将内部控制工作渗透和贯穿于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将控制的内容、环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上,提高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

由表2可以看出,各模型中滞后一期人均GDP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增长具备一定的惯性。列Ⅰ用资本投入和文化消费解释人均GDP时,资本投入K的系数为0.671,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必要要素,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文化消费culture的系数为0.121,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文化消费可以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列Ⅱ为在列Ⅰ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加入控制变量后,资本投入k和文化消费culture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以上结论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可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这同前文分析结果一致。总体来说,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提升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表4 门槛效果检验

表5 门槛估计结果

表2列Ⅲ中用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解释人均GDP时,资本投入k的系数为0.556,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资本投入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交互项culture×human的系数为0.109,且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交互项能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列Ⅳ为在列Ⅲ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加入控制变量后,资本投入k和文化消费与人力资本交互项culture×human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以上结论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够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把文化消费定义为文化娱乐服务、文化娱乐用品和教育三方面的支出,这三个方面的文化消费可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到人力资本水平的积累(潘红虹等,2018),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对于文化娱乐服务及用品的需求和消费可使得消费者身心得到放松,心情更加愉悦,身体更加健康,从而能够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消费者教育支出的增加可直接提升消费者本人或其子女的知识水平,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两个模型中控制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差别不大,从控制变量来看,技术进步technology的系数均显著为正,技术进步可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参与governmen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政府参与可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open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对外开放可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表6 文化消费对经济影响的门槛效应

(三)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

为研究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将相关数据代入模型1和模型2,得到结果表3所示。

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那么,文化消费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文化消费超过某一门槛值后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能否大幅增加,本文进一步通过门槛模型对其进行检验。基于Hansen(1998)提出的门槛回归方法,以文化消费作为门槛变量,本文构建以下多门槛模型:

由表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模型1回归结果中,文化消费culture的系数为0.204,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可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模型1回归结果中,文化消费culture的系数为0.087,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中部地区文化消费可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西部地区模型1回归结果中,文化消费culture的系数为0.033,但显著性较差,只通过了10%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西部地区文化消费对人均GDP影响的显著性较弱。由回归结果可知,东部地区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文化消费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居民消费升级的程度最高,对于文化消费的需要最多,这使得东部地区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强。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及中东部地区,文化消费水平较低,使得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弱。

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实际在地下室抗浮设计时,仅考虑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会造成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因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

东部地区模型2回归结果中,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交互项culture×human的系数为0.157,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交互项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0.157%;中部地区模型2回归结果中,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交互项culture×human的系数为0.064,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中部地区文化消费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对人均GDP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交互项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0.064%;西部地区模型2回归结果中,文化消费和人力资本交互项culture×human的系数为0.014,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西部地区文化消费并不能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作用。由此可知,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并不显著。

(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

是夜,虚弱的、奄奄一息的我看见西边林场边的树丛里,飘起缕缕的亮光,那亮光像北极光,它们飘散,星星点点地朝我飘来,在我旁边,那团白光聚集成范峥峥的人形,她幽幽地对我说,带我回家……

第一次思想解放是破除“两个凡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而且社论是经过了当时的政治局同意的。在当时,反对“两个凡是”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倘若在“文革”期间,这些反对的人早就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亿万支脚了。在那个思想钳制和政治专断的年代,容不得任何质疑“两个凡是”的言论,你反对“两个凡是”,肯定会被“全国共讨之,全民共诛之”。

上式中,各变量含义同前文相同,CV为控制变量,γ表示门槛值。将相关数据代入模型3,使用Stata软件基于门槛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结果表4和表5所示。

从表4和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文化消费的单一门槛通过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单一门槛值为6.301,双重门槛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知,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根据门槛值将文化消费层次划分为初级阶段(culture≤6.301)和高级阶段(culture>6.301),进一步估计得到表6所示。

由门槛效应估计结果表6可以看出,当文化消费低于门槛值6.301,即在文化消费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时,文化消费的系数为0.036,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即文化消费初级阶段,对经济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推动作用较小,文化消费每提升1%,人均GDP提升0.036%。当文化消费高于门槛值6.301,即在文化消费水平处于高级阶段时,文化消费的系数为0.218,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性,即文化消费高级阶段对经济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文化消费每提升1%,人均GDP提升0.218%。

结果表明,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文化消费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小;当文化消费水平超过门槛值时,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初级阶段时,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多为生活必需型的消费或是少部分人的文化消费行为,此时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有限;发展至高级阶段后,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变成享受型或者满足更高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而且成为多数人的消费行为,此时文化产业不仅自身发展至高级阶段,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此时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

研究启示

第一,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文化消费容量。收入增长是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可从优化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升居民收入。第二,鼓励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文化市场供给。作为文化消费市场中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居民文化消费的提升至关重要,可从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注重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发展区域差异化优势文化产业等方面入手增加文化市场供给。第三,优化文化消费环境,提升文化消费信心。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提升居民文化消费尤为重要,可从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优化我国文化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我国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政策引导[J].经济学家,1998(5)

2.Tanzi B V. Taxation in An Integrating World[J]. Washington,1995

3.Herbertsson T T, Orszag J M. The Early Retirement Burden: Assessing the Costs of the Continued Prevalence of Early Retirement in OECD Countrie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3

4.Benhabib J,Spiegel M M.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 ☆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34(2)

5.Mamoona D, Murshedb S M. Unequal skill premiums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s education the missing link?[J]. Economics Letters,2008,100(2)

6.Bourgeon-Renault D, Urbain C, Petr C, et al.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to the Consumption Value of Arts and Culture: The Case of Museums and Monu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2006,9(1)

7.Bellini E,Gasparino U, Corpo B D, et al. Impact of cultural tourism upon urban economies: an econometric exercise.[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7

8.金晓彤,王天新,闫超.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兼论扩大文化消费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3(8)

9.孙皓,胡鞍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增长效应分析[J].财政研究,2013(7)

10.蔡旺春.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2010(5)

11.赵迪,张宗庆.服务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成本抑或创新驱动?——跨国经验实证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6(4)

12.秦琳贵,王青.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3)

13.张苏秋,顾江.居民教育支出对文化消费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全国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J].上海经济研究,2015(9)

14.韩海燕.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2(4)

15.Mankiw N G, Romer D, Weil D N.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 Nber Working Papers,1990,107(2)

16.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17.潘红虹,冯楠, 杨平宇.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消费思想的启示与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8)

18. Hansen B E. Sample Splitting and Threshold Estimation[J]. Econometrica,1998,68(3)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HB15LJ009)

中图分类号: F713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  ;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