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地理如何提升?论文_龚凤蒂

高考冲刺阶段,地理如何提升?论文_龚凤蒂

摘要:地理选考日益临近,高三考生如何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把握机会,获得尽可能的提升?在此,本文给考生提出几点备考意见。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选考;备考意见

一、知识要整合

专注和分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整合能力是要求更透彻地看待事物,看清关系间的关系。地理选考要取得高分的同学,要认真研读《2018浙江省地理选考考试说明》,逐个梳理相关知识点,强化主干知识,想方设法把各个知识点的脉络打通,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融合,从整体性的角度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多维度、动态地认识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学科素养是地理能力的升华,其根基仍然是主干知识的落实。

复习时,应从知识联系的角度,对地理学科内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和拓展,突出重点,突出主干,重组体系,在培养自身能力方面多下一些工夫,使自己对学科内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知识整合:

1.自然地理与生活知识整合

从自己的家乡入手,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说出典型的天文、气象、地貌、水文、植被、生态、自然灾害等。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相关事象的形成原因。由此及彼,就可以实现“我乡”到“他乡”的跨越。同时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把地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进一步了解环境,认识生活。

2.人文地理与生活知识整合

生活离不开社会经济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地理密切相关,吃、穿、住、行、游、学无不与地理联系密切,工厂、农田、交通线、建筑无不富含地理信息,社会热点如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经济发展、旅游、拉闸限电等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在复习中还可以师生共同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并通过知识的拓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3.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

高考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的知识背景或理论体系为切入点,而以中心问题的形式设计情境,进行编制。因此,复习时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即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知识的有机整合。例如复习经纬线知识时可把各个大洲、各个地区和各个国家的经纬度进行整合,使其位置更加清晰,也使空间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复习地形、气候等知识时都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围绕“能源问题”这一中心问题,可进行下列知识的有机整合:(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世界和中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分布规律;(3)石油危机的产生原因、本质;(4)能源危机的解决对策——合作对话、科技进步、新能源的开发;(5)中国的能源状况及对策;(6)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油膜污染、大气污染、核危机等。

4.以应用为中心整合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地理知识的应用,即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恰恰是地理学科生命力之所在。二轮复习时要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作适当的拓展,以拓宽思维空间。例如,日全食问题、极地科学考察、“地球一小时”活动等,可以进一步分析经纬度的分布、时区、地球运动、地形分布、城市分布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错题要反思

二、 高中三年,学生做了太多习题,也错了不少习题,对过往错题及时进行知识梳理与反思,查找知识漏洞,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反思错题中的审题环节,是否审清关键词,是否将题干、材料、图表中有效信息提取、分析并运用充分;构建地理思维的完整性,完善答题的知识框架;检查答题表述的规范性、科学性,即使用地理语言,尤其注意原理、过程表述中因果逻辑关系,避免表述矛盾和概念性错误。这是一项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工作,也是历届优秀学生的宝贵做法。

三、微专题要突破

自浙江省实施选考以来,地理选考试题结构题型相对稳定,呈现方式规律可循,经过多套综合卷训练后,通常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缺陷暴露出来,这时要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可采取微专题方式推进(“小切口,深探究”)如天气系统、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自然资源、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冲积扇和三角洲、植被和自然带、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产业地域联系等等,要组题予以突破,要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说一个尺度较小的“阴阳坡”微专题:

1.阴坡与阳坡的气候分异

气候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性因素。坡向的气候分异是造成山地自然地理环境其他因素分异的基础。阴阳坡的气候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坡向与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一般是讨论地表水平方向获得太阳辐射的变化,其基本规律是: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但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却出现了关于“不同坡向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问题。

(2)坡向与气温

南枝向暖北坡寒,一样春风有两般。从阴阳坡的角度来看,同一山地,通常都是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3)坡向与湿度

由于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导致阳坡蒸发强度大于阴坡。同时,阳坡的积雪融化时间较早, 造成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减小。因此,阳坡的湿度(不管是大气湿度, 还是土壤湿度)一般低于阴坡,这现象在温带地区,特别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明显。

2.阴阳坡与植被

山地阴阳坡的气候分异是阴阳坡植被分异的基础,尤其是湿度差异对植被的影响。不少教辅资料曾在等高线地形图部分写道:阳坡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较好。其实,在我国温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情况则刚好相反。

四、重视实战演练

高考前要加强实战演练,正如很多比赛中选手经过几轮选拨之后逐渐绽放光芒,因为他们自一次次与对手的较量中得到了迅猛的成长,同学们也珍惜学校组织的模拟考,冲刺练习,通过实战演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应试心理,改进应试策略,提升应试技能,使自己从训练型选手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比赛型选手,除学校统一组织的训练外,同学们还可以自己进行限时训练、规范化训练等,将平时的习题当考题去完成,做到旧题新做,新题旧做。

此外,在考试中,高三考生还要调节好心态,方可使自己正常或超长发挥水平。更加有利于自己取得好成绩。

(作者单位:浙江省浒山中学 315300)

论文作者:龚凤蒂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高考冲刺阶段,地理如何提升?论文_龚凤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