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解决小学数学课中的枯燥乏味论文_吕玉足

浅议解决小学数学课中的枯燥乏味论文_吕玉足

吕玉足 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362609

【摘要】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那么如何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枯燥乏味,使数学课变得轻松灵动起来呢?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教学;帮学困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添加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 生活实践活动 民主教学 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031-0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灵活,更贴近于生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那么如何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枯燥乏味,使数学课变得轻松灵动起来呢?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比如在我们在吃水果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举这样的例子:盘中有六个苹果,小明吃了两个,妈妈又拿来三个,请问现在盘中有几个苹果?还可以让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尽量引用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例子,以故事开头,这样不仅学生乐于接受,也更易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时,给孩子们讲了西游记的故事,从孩子们爱看西游记这部动画片入手,让孩子们告诉我们,徒弟三人的性格特征,并知道猪八戒贪吃,以致把孙悟空摘来的桃子独自享用,让学生们想一想猪八戒的这种行为好吗?这里就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让孩子们知道自私自利的这种行为不好。再次引导学生们思考,应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要平均分配,揭示课题《认识平均分》。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也不错。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面积”这一板块时,我制作了一些有关面积的图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找一找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面积的特点,从而区分面积和周长。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好玩,而且学生在生活情镜中的学习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动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在操作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教学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也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下,应该多和孩子们交流、谈心,让孩子们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这样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困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对自己失望,失去自信,会由学困变成厌学,最终弃学。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是每位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在课上给予特别的关注,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关注学困生,必须要用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行为来体现。因此,我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降低门槛,放宽要求,经常有意地把一些简单的题留给他们完成,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求知欲望。练习时,我也注意到分层要求,经常出两组题,对学困生只要求做第一组。在练习巡视时,我主要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辅导。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久而久之,使他们树立了“我也行”的自信。也可采用“闲谈”、“面批作业”、“开小灶”等方法,帮助他们一点一滴补上漏洞。在这“修补”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爱心,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

如我班有一位学生,数学基础很差,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课,作业经常出错,也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马虎。于是我从写字开始抓起,要求他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两遍,给他第二次得100分的机会,让他认识到他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过于急躁。渐渐地,他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关爱优秀学生是锦上添花,关爱学困生是雪中送炭。为师者,勿忘锦上添花,更须雪中送炭,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里,教师更要积极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变“我不行”成为“我能行”。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活力无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测试时,对于那些进步非常快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们一颗小红星;对于成绩非常优异的同学,我会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只有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采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好玩;在民主教学中,要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总之,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而这一切都得由教师去组织去引导,去创设,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学习,如果是靠高压的政策或管制得到的数学成绩,我们牺牲的将是学生的兴趣、自信、真诚,那是得不偿失的,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相背离。所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教师自身首先要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情境,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有挑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勇气和自信。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论文作者:吕玉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浅议解决小学数学课中的枯燥乏味论文_吕玉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