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作为非常重要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水资源日益稀缺和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给人们带来了警告。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对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和参考。
关键词:水利;生态堤防;建设;可持续发展
1生态堤防的概况
1.1生态堤防的概念界定
生态堤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堤防的设计和堤防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非常遵守自然规律,生态堤防不光可以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堤防还可以与河流本身的状况结合,使得河流本身的生态系统要求得到重点关照。结合当地的条件,建设天然的“河滨水土循环”的人工水坝。
1.2生态堤防在如今的情况
河流堤防的作用仅限于在传统防治项目的建设和设计中使用河流水资源和防洪。人们不了解生态堤坝。因此,尽管在当地项目建设中,往往会有非常好的经济收益,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也是以此为代价的。多年来,许许多多的新概念正在被专家们提出,比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等,现今时代的主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因此,在河流的管理中,以及河道堤防的建设和设计中,治理正逐步走向一体化、生态化的方向,形成了环境保护以及河流利用的工作方式。
1.3生态堤防建设的重要性
在河岸原来所拥有的生态是非常平衡的,但是建立了岸坡和提防以后,平衡就被破坏掉了。斜坡的防治和建设使得河两岸的动物与植物没有了原来的生存地区。在原始的设计里面,因为经济方面的需要,比如航运,防洪,水供应和其他要求,在设置路堤时,设计者通常使堤岸线靠近堤岸顶部,从而形成堤岸坡度和护栏。斜面或竖立非常规则。许许多多地区被占用,河流的生物链甚至原始的植被都被破坏,在这些地区生活的物种没有了栖息地。
堤防的建造会对河流的自然外观有所改变,这将直接导致河流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掉。通常来讲,对于堤防的设计的时候,有的时候就需把河流进行截弯取直,进一步的来建设丁坝,洪水的排放得以加快,同时还可以降低防治工程建设成本。其结果是施工成本虽然减少了,但它影响了河里的生物和河里的水源,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
2阐述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的实际现状
生态堤防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的水利堤防工程,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融合堤防工程和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堤防工程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种全新的水利工程建设形式。但从目前水利工程堤防建设的现状来看,存在当地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的水资源枯竭等弊端。调查发现,有部分水利工程堤防建设采用直立式的堤防形式来节约成本,但却造成河流沿岸的滩涂缩减,造成河流生态系统内的动植物数量锐减;还有部分堤防工程建设仅仅局限于防洪抗旱和提高河道的运输能力,忽视了生态功能的发挥,不能实现河流系统、生态平衡、环境效益的统筹规划;堤防系统很脆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一旦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人为破坏,就很难恢复,会直接影响了堤防工程功能的发挥。
3我国水利工程堤防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3.1影响局部气候变化
往往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会直接影响当地气候带变化,主要体现在会提高工程所在地的土壤湿度,而降低当地地表土壤的吸水能力,这极易在强降雨天气引发当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建设水利工程而人为地改变地形会减少当地的树木植被,破坏山体土壤结构。改变局部的降雨量和地表蒸发量,温差变大,对当地的动植物造成巨大影响。
3.2破坏河流流域的生态平衡
大型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河流的流向和流量,并且会打破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破坏原有的天然河道。还可能会影响河内动植物生存,影响河道生物的多样性。人为的建设水利工程会使得常年携带泥沙的河流,发生泥沙淤积、河道抬升,从而引发水位上升等一系列的水患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恶化土壤结构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位线因此改变,从而引发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进而降低土地的质量,使得农作物产量降低。
4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的基本原则
4.1秉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基本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的功能。秉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基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2尊重生态堤防工程的多样化原则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给人类带来利益,但这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原则,因此水利堤防工程的建设应当尊重河道生态系统,保护好河道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尽最大力地维持河道系统的原样,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5优化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思路
5.1注重河岸防护建设材料的使用
滩涂地区是非常关键的地方,是水陆两栖动物的生存区域,同时水生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地方。故结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十分的重要。以为维护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为前提,再开展河岸防护建设。尽量选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设材料,减轻对动植物生物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5.2加强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施工与管理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应尽量错开在动植物的繁殖期,注重对动植物的保护。对于国家级的保护的动植物,更要引起注意,要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应尽量地降低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施工与管理。做好工程建设的记录和整理工作,注重总结和反思,借鉴的同时积累经验,促进后续工程建设。
5.3堤线安排及堤型建设
自然的河流具有丰富多彩的形态,由此造就了河流流域生物的多样性。在堤线安排中,应根据河流的自然形态,最大限度的维持河道的原貌,减少工程建设对流域的影响。建设堤型时要确保水流的渗透合理,并且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
堤防间距宽窄的安排要合理,要协调好水资源利用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利益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保证河槽和河漫滩有一定的生物生长空间和栖息地,以保证河流的有一定的自净功能。
5.5优化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把控着整个工程实施,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完善组织管理制度,有利于确保工程的实施。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协调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使用最先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程效率。施工人员应坚守岗位,遵守工程规章制度。
6结束语
总之,生态水利工程已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工作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制定合理是施工方案和保护措施,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现代水利工程不再是传统的掠夺式、破坏性开发方式,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这要求水利工程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到与时俱进,保障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文明发展新路。加强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既实现防洪减灾的目的,又坚持城市的生态建设,保障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红涛.大型水利工程中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J].大科技,2012(12):165~166.
[2]傅春,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原理的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0(4).
[3]张家灵.生态堤防设计问题与原则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
论文作者:张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堤防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河流论文; 河道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