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论文_李楠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论文_李楠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与区域产业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实现对接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问题以及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对接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综合分析,不仅对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设置的各项理论实现了丰富的目标,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方便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也将更有依据性,本文对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丰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相关理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适应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类教育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性人才,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专业设置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职业理论相交叉的一门学科。

1 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1.1 产业发展催生同类院校专业设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的普及增加了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不断的深化,在电子信息专业发展的最大范畴的各种机构得到加强,高校建立了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的第三产业,其发展速度是其他两个相关产业,对企业营销能力的财务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成败,质量反馈运算能力,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员的贡献。

1.2 区域发展特色异化院校专业设置

通过对各高校的分析,笔者发现,扬州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专业设计紧密围绕,扬州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在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方面设计较全面,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均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等相关专业,成立了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大力开发扬州市区旅游相关专业,不仅为辖区内其他 4 所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行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更是各高职院校成为推动扬州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旅游专业的建设成效较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更为突出。

2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教育规模、速度与经济规模、速度不适应

教育与经济是相互辩证的统一整体,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经济发展与当地的教育现状也受这一规律的制约,研究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成型,近年来,的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师资队伍、校园建设等方面逐步放缓,其发展比较平缓。

2.2 师资水平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种专业、各个领域的人才,高校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特别是高职院校,对于一线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的师资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未来人才成长的高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教师队伍更是如此,虽然近年来,学院的硕士学历不断增加,但博士人才的比重一直不高。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需要较高的师资水平的教学团队与之相配合,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相互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专业缺乏与企业的合作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中都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种问题目前在我国呈现十分严重的趋势。目前,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训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及时地了解到企业内的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1 校企合作,在专业设置问题上多给企业发言权

围绕高职院校特色,高职院校要大力实施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园入校,引企入园,校、园、企一体化,进行“职员化教育、企业化教学,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这样,高职院校通过引企入校、合作办企、建立校外岗位实践基地,强化与企业的“嵌入式”、“互动式”、“研究式”合作,支撑每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这样高职院校不仅有了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企业的理念、企业的技术、企业的人才、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标准也引了进来。

3.2 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创新为导向

高职院校始终把“改革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按照“改革创新”四个字来进行,时刻把“改革创新”印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对于职业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延东副总理也指出: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就是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坚持问题的导向是我们目前高职院校的行动计划,我们要针对高职教育的问题开处方,把提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我们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并且保证“质量持续提高”,这将有助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锁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将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式发展,将是高职院校的首要和核心任务,这将实现高职院校自内而外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职院校从大到精的全面升级,增强高职院校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3.3 经济转型升级,促人才培养范围

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招生的时候要注意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的目标来进行招生,同时还应该根据当地产业的经济发展来进行不断地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数量。在进行专业的设置时,高职院校首先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来设置,同时还要规定好招生的数量,不要进行盲目的招生,其次还要对某种技术的需求看来进行招生。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一线技术能手和专业人才,为地主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某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娄底职院的发展,为娄底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欣,王武林.泰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J].职教通讯,2014,(12):25-28.

[2] 胡乔森.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3.

[3] 周兰.基于区域经济结构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论文作者:李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论文_李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