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欣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组分别为29例患儿。常规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并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27例(93.10%)显著高于常规组20例(68.97%),两组治疗前的血气分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当中,其发生几率与胎龄呈现相反比例[1]。临床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的一种肺透明膜病,若未采取及时的临床治疗,将会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本组研究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均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组分别为29例患儿,本组研究均经过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常规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最大胎龄为32周,最小胎龄为28周,平均年龄(30.24±1.41)周;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最大胎龄为33周,最小胎龄为28周,平均年龄(31.21±1.78)周。各组患儿的性别和胎龄等临床指标经过统计学的检验,并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首先,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平衡电解质和酸碱水平等常规治疗,同时,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将初始浓度调节在0.6~1.0之间,频率调节为每分钟40次,吸气峰压调节为15~25cmH2O之间,吸气时间调节为每秒0.5,呼气末气道正压则为4~7cmH2O之间。1~7d为一个治疗周期。

研究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初始振荡频率调节在10~15Hz之间,振荡压力幅度则调节在25~40cmH2O之间,气道压力调节在15~20cmH2O之间,气流设置在每分钟6~8L之间,呼吸比则设置为33%。随后结合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症状适当调节呼吸参数。1~7d为一个治疗周期。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血气分析结果的观察指标包括: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以及PH值。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所研究的数据,如:治疗效果和血气分析结果等指标,均利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核验,通过计算各个组间的数据,得出P<0.05则表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各组的治疗效果比对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27例(93.10%)显著高于常规组20例(68.97%),卡方值=5.497,P值=0.01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比对

两组治疗前的血气分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比对[(x±s)]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一旦出现将会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认为,由于患儿机体肺泡表明活性物质的逐渐减少,将会导致肺泡不长的情况,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患儿无法有效通气,进而出现呼吸困难、呻吟以及发绀等临床症状[3]。该类疾病一旦发生,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临床上需要给予肺复张和通气治疗,进而提高患儿的血氧分压,进而扩大患儿的肺泡张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同时,加以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4]。经过本组大量的研究所得: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27例(93.10%)显著高于常规组20例(68.97%),研究组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能够确保患儿的血气状态,进而减少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通过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将通气频率设置为常规频率的4倍,经过高频活塞泵将部分气体送入气道,不仅能够提高气压,同时,还能够改善患儿的氧合指标,进而在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克竞,谭静,唐国红,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6,28(5):705-708.

[2]刘迎庆.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6):466-468.

[3]朱兴旺,闫军,冉琴,等.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7,32(4):291-294.

[4]魏红娟,邵惠敏,刘坤,等.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2787-2788.

论文作者:王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