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宰着中国市场的起起落落?国道在哪里?_民族工业论文

谁主宰着中国市场的起起落落?国道在哪里?_民族工业论文

中国市场谁主沉浮?民族工业路在何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市场论文,路在何方论文,主沉浮论文,民族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便谈不上国力的增强,甚至谈不上民族生存的保障。今年,我国将以不低于30%的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一场争夺中国市场,决定中国民族工业生死存亡的竞争由此进入关键时期。

设问:国货的腰杆为什么这样软?

当外商开动拖拉机,在我们这块被誉为国际市场最后一块“处女地”上纵横驰骋时,我们为什么不举起自己的锄头?

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自己打开的大门重新关上,只能越敞越开,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历史的必然。大多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将越来越实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购物时绝不会将是否“国货”作为条件。撇开“崇洋”的心态,国人与洋人一样,只会把质量、价格、合潮流等作为购物的主要条件。而我们的大多民族工业恰恰是在最紧要的质量上挺不直腰杆。更有那铺天盖地、仿佛永无禁绝之日的假冒伪劣产品,不知令多少国人视购国贷为畏途。

这究竟是为什么?

是的,我们有诸多客观的、历史的原因,但最应反思的还是我们一个国人自己。

这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统计数字,近几年来,全国每年生产劣质产品造成的损失竟达2000亿!相当于每两年半就闹了一场“十年动乱”!“文革”十年,全国共计损失约5000亿。

还记得热水器烧死人的惨剧吗?还记得商业部长换皮鞋的故事吗?还记得啤酒瓶爆炸的威力吗?还记得你三番五次买到低劣国货的感觉吗?林林总总,说来多么地让人对国货怒其不争。

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上,一位在工厂工作的同学借着酒兴对大家说:“你们千万别听广告那一套,我是不买我们厂的产品,我也劝诸位弟兄别买。我们厂的产品我心里最清楚,全是Y货。”

Y货产品可能会一时得逞,但最终结果是毁了企业,假如这类企业多了,我们的民族工业又谈何出路?

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我们的确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内可以赶上的,但不能容忍的是,在一些我们原来不落后,甚至在世上享有美誉的领域也出现了问题:景德镇的瓷器、青岛的葡萄酒、古老的造纸术……这些能用“技术落后于世界水平”解释吗?

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我们准备给后人留下什么?可口可乐、松下电器抑或是奔驰汽车?

不客气地说,将我们的民族工业推向生死边缘的罪魁正是我们自己。

一年365天,作为消费者,我们每一天都可以举起投诉的利剑;作为国货的生产者,我们是否每一天都想到了自己的责任——振兴民族工业?

我们能,能“一箭三星”,笑傲地球,我们不为,从不认真考虑使电器插座合格好用;我们能,能在世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我们不为,似乎从未让高科技助民族工业征服过全球市场。能,令我们感到自豪,不为,应使我们感到汗颜。

非不能,实不为也。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

现在,应是“为”的时候了。我们绝不能用自己的双手蹂躏自己。我们绝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割掉我们民族工业的生命力!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朱熔基所说:“如果我们再不把自己的质量搞上去,企业低负荷生产,亏损严重的状况将越来越严重。”

诚哉斯言,国人该是猛醒的时候了,国货兴衰,匹夫有责。振兴民族工业,既需要我们每个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主人”的兢兢业业和全民族的奋力拼搏。

反问:洋货的腰杆都那么硬吗?

崇洋者们大都以洋货的质优为名,纷奔洋货而去。然而,近年对洋货的检验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前不久,重庆市工商局、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联手对市场上销售的进口电话机、音响、话筒等进行了抽查和调查,经检测,电话机的合格率为零;音响、话筒乱标产地,大多为假冒进口产品,在部分经销商店,检查进口松下、索尼、三洋、夏普等牌号的电话机计126台,经现场检测,有62台明显属于乱标产地,存在着误导消费的问题。在重庆文化用品商店检查人员对三洋等14台电话机,按照国家标准的电声指标,收铃功率灵敏度、发送和接收频响、发射频率及发射杂波等项目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4台电话机均存在质量问题,合格率为零。

某些日本商人发挥其名牌效应,利用东南亚及香港等地的廉价劳动力,把零部件运去组装后再销往我国,高额利润背后是我国消费者白白花费的血汗。据有关人士透露,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卷宗里,我国消费者几乎把日本各名牌家用电器投诉了个遍。

人们常说“食在中国”,一向以善美食著称于世的中国人,时至今日,却对“洋食品”青睐有加,单厢情愿地认为洋食品是优质的象征,而事实却作了极具讽刺意味的回答。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的进口食品中存在问题相当惊人,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假冒“XO”,竟是茶水兑酒精制成的;浮游生物自由自在生活在掺了水的骆驼唛食品油中……这是北京市卫生防疫局进口食品卫生监督处1995年对进口食品市场检查中发现的。

据报载1994年以来,上海市进口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在市场上发现三无产品、假冒伪劣、涂改保质期、外包装严重破损以及不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等级的进口饮料食品共53批1082件。在对仓库监督检查中发现15355箱165个品种的走私洋酒,其中24种不符合我国的卫生标准。在另一次抽查的12个国家和地区、15个牌号的130种进口奶粉样品中,不合格率高达30%以上。

面对这些一方面赚着中国人的血汗钱,挤兑着中国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又损害着中国人健康的洋货,不知“崇洋”者们作何感想。

自问:我们抓住机遇了吗?

明智之士深知,面对洋货的冲击与挑战,搞“国货运动”或“贸易壁垒”均非良策,亦不可能了。出路只有一条:抓住20世纪末最后一次机遇,振兴国货,焕发民族工业生产力。

形势在审时度势的明白人眼中是这样的清楚不过。20世纪的最后5年中,无论如何,中国一定要迈进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一旦迈入这个门槛,中国的民族工业除“幼稚工业”还有极短时间的保护期外,其余将全部被毫不留情地推向国际市场,与全球企业平等一争高下。而今年以30%的幅度降低关税税率,则是中国加入“世贸”,同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一步,也是给民族工业的一个适应期,民族工业适应了这一步竞争,能再抓住中国加入“世贸”前和加入“世贸”后的保护期这段时间,夯实基础,作好准备,才有可能在21世纪的全球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好在一些致力于中国民族工业振兴的有志之士已经开始觉醒、行动。

雄踞国产彩电头把交椅的企业——长虹的代表在中国名牌大会暨驰名商标保护第四届年会发言的最后,慷慨陈词:我们理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创造世界名牌、振经济、强国威的重任。做中国人!创世界名牌!产业报国!振奋国威!长虹为此继续在把蛋糕做大,上项目,上规模,增强竞争力。

在茶都杭州,拉开了“国茶保卫战”。近年来,洋茶大举进攻中国场,致使全国茶叶连续4年减产,茶业大省浙江因此有2/3以上茶叶企业陷入困境,就连“龙井”这样的国茶极品也出现了销售不畅的现象。为此,杭城人誓与洋茶见高低。近两年,杭城先后现现20多家袋泡茶企业,开始携手与洋茶在口味、品质、促销上一一过招,抗衡较量,收回了部分“失地”。

全国许多地方开始实施“创国产名牌,保国货名牌”战略。

“龙头”上海、“龙尾”重庆已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一些学校将爱护国货、关心国货、振兴民族工业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

权威部门、专家、学者也纷纷献计献策:一是要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运用国际经济通用规划,合理、适度保护国内市场,限制高档消费品的进口,特别是严重限制国内已能生产的大众消费品和机械设备(性能与外国产品差不多)的进口;三是尽快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四是一些重点行业应严格限制外国通过收购、兼并国内骨干企业进行控股;五是大力扶持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国内名牌产品,使之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参与国际竞争;六是大力宣传国货名牌产品,正确引导消费,逐步形成以使用国货为荣的社会风尚。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中华民族无数苍凉而悲壮的记忆,都在无言地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民族工业,我们便无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拯救民族工业,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标签:;  

谁主宰着中国市场的起起落落?国道在哪里?_民族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