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连锁组织的经济学分析_连锁经营模式论文

自愿连锁组织的经济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零售连锁经营的主要形式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愿连锁等三种主要组织运行模式。目前,直营连锁与特许加盟连锁组织运行模式被广泛运用,而曾经被中小零售商寄予希望以抵御洋超市扩张的自愿连锁组织运行模式则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从生产商的经济生产批量、零售商的经济订货批量以及生产商的数量—价格折扣模型战略出发,运用曼瑟尔·奥尔森的小集团研究结论,威廉姆森、哈特和克莱茵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并结合自愿组建的连锁组织——上海家联的运行实际,对自愿连锁组织进行经济分析。

一、零售店自愿连锁组织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自愿连锁组织的运行模式也称自由连锁,是指各零售店在不改变各自产权关系及经营模式的条件下,通过契约、信息网络、物流网络粘合为集团组织,实行资源共享、统一商品采购及物流配送等互惠互利的经营联合体。它是以同质性零售组织的销售量(额)为组织运行资源,根据生产商的经济生产批量模型、零售商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及生产商的数量—价格折扣模型策略和企业战略联盟为理论依据而设立的[1]。

(一)生产商的经济生产批量策略

由于生产商既要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又要尽可能保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的生产和库存成本,因此,生产商在制定产品生产计划时,将确定一个经济生产批量 (EPL),这一批量是总成本最低时的生产量。

设Q为经济生产批量,D为市场年需求量,S为产品转换一次的生产准备成本,H为单位产品的年库存成本,d为市场需求率,e为厂商生产率。则有:

生产商的经济生产批量策略说明:(1)厂商经济生产批量越接近市场年需求量,生产的转换次数越少,产品转换的生产准备总成本也越小;经济生产批量等于市场年需求量,产品转换的生产准备总成本为零,即厂商年生产率e等于市场年需求率d,且为常数。(2)由于市场需求受产品生命周期、消费者收入、季节性、周期性、随机波动等因素影响,使得市场需求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断变化,此时生产商可以通过库存调节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为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和产品生产转换成本,生产商在市场需求率小于自身生产率时,将采用数量—价格折扣策略,对销售商不同的订货数量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数量越多价格越低(最低不低于产品的平均变动成本),以诱导销售商的一次购货数量达到或超过自身的经济生产批量。

(二)单一零售店的经济订货批量策略

单一零售店面对一个区域市场的消费需求,所遇到的问题与生产商几乎相同:既要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又要努力降低商品采购和库存成本。因此,零售店在考虑市场消费需求与商品采购、库存成本之间的收益关系时,需要确定一个总成本最低时的经济订货批量(EOQ)。

设Q*为经济订货批量,D*为市场年需求量,S*为商品的每次采购成本,H*为单位商品年库存成本。则有:

零售店的经济订货批量策略说明:(1)假设零售店的经济订货批量Q*为一次到达,并且,所面对的区域消费市场当价格不变时需求也不变,则市场需求率为恒定不变。(2)由于厂商的市场年需求量是众多的市场零售商销售量的总和,因此,一般单一零售店市场年需求量D*必然小于厂商市场年需求量D;同样,单一零售店的经济订货批量Q*必然小于厂商的经济生产批量Q。

当单一零售店的经济订货批量Q*不能满足生产商的数量—价格折扣条件时,将无法获得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零售店的销售规模将难以通过市场价格竞争及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实现有效扩张。

(三)在生产商的数量—价格折扣模型下零售店的自愿连锁策略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区域市场内,假定存在甲、乙两个经营管理方式、商品经营范围均相似的单一零售店,在市场有效需求约束下,它们各自确定商品采购、库存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订货批量。由于单个零售店的需求量不能满足生产商的数量—价格折扣条件,此时联合便是双方的最优选择。它们采取自愿连锁经营模式,便能在各自经营资本不变的条件下享受生产商最优惠的价格折扣,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零售店实行自愿连锁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大销售规模。因为零售店所在区域的销售规模由该区域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所决定。当商品进价降低,销售价格就有降价空间,由此对消费者产生的收入效应,不仅使得原来没有有效需求的消费者消费该商品,而且具有消费该商品能力的消费者受价格降低的吸引而增加消费。

二、自愿连锁组织运行的经济分析

自愿连锁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2003年,湖南步步高超市联合山东家家悦超市、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公司、广西佳用商贸公司以及沈阳佳美隆跳蚤市场连锁公司等零售企业,出资共同组建国内首家跨省区的超市采购联盟——上海家联采购联盟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 180万元,运作模式是集中订单、分开配送、各自结算,通过联合采购,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以竞争态势对抗洋超市。下面以上海家联为例,对自愿连锁组织的初期、中期合作所产生的集体物品收益进行分析。

(一)自愿连锁组织初期的双赢合作经济分析

自愿连锁合作初期,由于销售规模较大的单一零售店若与大型直营连锁企业竞争会导致更大损失,因而其合作意愿大,而销售规模较小的单一零售店通过合作也可以获得比独自经营时更多的好处,因此,合作有利于降低双方的经营管理成本。他们各自出资入股,共同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形成半松散型的小集团。各方就某一商品联合采购的一次性合作,可以通过量的增加降低商品价格,并愿意提供集体物品。上海家联成立以来,成员的商品零售价格大约降低10%,已与洋超市、国内大型超市同类商品的价格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二)自愿连锁组织中期合作的经济分析

如果一个组织得到了一定量的集体物品,组织成员是否会受到激励而提供更多的集体物品呢?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组织的产生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分工产生的交易成本;二是团队效应。

1.交易成本方面。科斯提出,由于分工提高效率的同时又产生了交易成本,当市场分工的边际交易成本等于企业组织的边际交易成本时,通过建立组织取代市场交易以降低成本[3]。交易成本由威廉姆森、哈特和克莱茵等加以研究并得到发展。威廉姆森指出,交易具有异质和多样性,各种交易特征及其成本差异决定了组织形式的选择,其实物资本的不可分割性和信息的不可分离性导致了内部组织对市场组织的替代。其交易异质性由不确定性、交易发生的频数、资产专用性程度所组成,资产专用性主要有特殊地点、特殊实物和特殊人力资本等三种类型,当交易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市场合约联结生产的各个工艺阶段[4]。哈特、穆尔为此提供了何时应该在企业内部还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一个理论框架[5]。张小宁对威廉姆森所提出的不可分离性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经济组织是非分工合作、直接合作和不可分离合作的结果[6]。

2.团队效应方面。阿尔钦、登姆塞茨认为,以命令、权威或纪律处分以提高企业效率并不比市场更有优势,但由于组织需要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又不属于一个人,并且这些资源分别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之和,不等于参与合作资源的总产出(严格地说,是分别产出之和小于合作总产出),经济组织就会产生。因此,阿尔钦、登姆塞茨指出,经济组织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组合约,其产生的条件是:(1)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2)其产品不是每一参与合作的资源的分产出之和,由一个追加的因素创造了队组织问题;(3)队生产所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一个人[7]。

由分工引致交易成本的增加所产生的经济组织,主要是通过要素市场代替产品市场,并将等级关系代替交换关系,其本质是权力;由团队产生的团队效应,是稀缺资源要素投入者相互间的合作,并演化形成一系列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其本质是制度。两者均以消除组织混乱,实现组织制序快速同化,节约交易费用为目的。组织的效率在于有序,而影响组织制序快速同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权力与制度。初始禀赋下的股权所形成的权力路径有两条,一是股权的集中所攫取的权力,在股权权威下可以“人为”制造制序;二是分散的股权意志的加总,并在系统内部演化形成制序,形成制度权威。由股权权威决定的制度选择性安排,其实践意义在于由所有权衍生的控制权、经营权、监督权和剩余索取权等权力结构的有序性,并通过权力垂直整合组织资源,降低了合约签订与执行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在组织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个体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败德行为,以及交易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交易发生频数、资产专用性程度等因素影响,其资本权威可以通过有选择的“巧言”放大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实现自身权利最大化的目的。

由分散的权力资本通过全体一致同意所演化形成的制序,可以降低制度的外部性,并有效防范集权导致的有选择的制度性安排。但在经济组织中,所产生的团队效应由个体无差异分配完毕,没有人能够从集体物品中获利最大,其实践意义在于:同股、同权、同利(平均权力下的平均权利)的经济组织集体物品不会被提供到最优状态。当股权分散所产生法定(名义)的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对剩余索取权出现分歧时,可能导致组织内部协调成本和在职消费增加,并使得外部性增加的效率又被内部耗散掉。因此,全体一致同意的公平选择是不可能的[8]。

因此,在自愿连锁组织中,由不同个体共同实现一个目标时,“存在着一个令人惊讶的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使得个体之间的收益与成本不成比例。同时,当合作博弈产生的价值是商品价格、数量、侧度和控制成本的函数时,合作各方按照“实际使用数量及价格支付”协议执行的监督、信息收集成本将会增加,使得个体在动态性博弈下,“界定和控制权利成本昂贵,就会出现某些人攫取他人财富的机会”[9]。

实证中,上海家联采购联盟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意识到这一点,在“自愿连锁”组织中引入某个不参与具体生产的“委托人”,即由成员共同出资成立独立的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以防止由于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存在的控制权而出现敲竹杠以榨取“企业租金”的机会主义行为,并通过分散的股权希望演化形成某种制序,达到全体一致同意,并防范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但是,在自愿连锁经济组织中,由于股权平均,没有人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其集体物品是不会被提供到最优状态的。

因此,自愿连锁组织由于使用的资源具有同质性,在零和博弈下,将不会出现资源分别产出的数量之和大于资源合作的总产出,其自愿连锁经济组织只能是一次性合作而不会出现稳定的全要素的重复性合作博弈,即使成立,也将不能维持。若要自愿连锁组织运行中期的集体物品实现最优,其条件是:不存在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控制权问题,否则,由控制权而产生某些人攫取他人财富的机会,就会使得自愿连锁组织面临瓦解。上海家联成立一年以来,超市联盟的采购量仅400多万元人民币,与步步高等各超市年逾100亿元的采购总额形成反差,其联合采购比例还不足10%,就是这个理论预期的现实演绎。

三、对自愿连锁组织的分析与思考

以上分析表明,市场机制下的“自愿连锁”组织成员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当集团为了降低管理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然将价格、成本等政策向为集团提供主要资源的大户倾斜,产生“权力和等级制度的歧视”[10]。同时,由于大户所拥有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其行为选择与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采购系统控制者的行为选择将相互影响,并对其他组织成员产生要挟能力,从而使自愿连锁组织的发展将出现以下三种可能:(1)渠道(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采购系统)拥有者利用零售商的资源造就了自身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组织和采购中心;(2)渠道拥有者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扩张自己的经营规模,最后将自愿连锁组织的其他成员兼并,从而不仅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控制系统,还拥有一定规模的直营连锁组织;(3)自愿连锁组织成员之一将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直营连锁组织。

无论哪种结论,都将是某种意义上的库诺特寡头竞争的合作博弈,以上三种结论反映的就是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的组织运行模式。在组织技术相对稳定并将零售分店的销售收入、利润、管理成本界定在配比关系的前提下,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组织模式可以无限制地复制,直至其分店增加所产生的边际管理费用等于其边际利润为止[11]。但自愿连锁组织由于委托代理层级的增加、有选择性激励的不可能性等,导致组织费用同比例增加,使其复制成为不可能。

自愿连锁组织规模扩张实质是一种零和游戏,其动态博弈运行过程显示的是“帕累托最优解”的不可能性。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动态资源的收益权加剧了自愿连锁组织的非和谐发展进程。以各零售店未来实现的销售量(额)作为组织运行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既是自愿连锁组织与商品生产商谈判的重要资源,也是单一零售店在自愿连锁组织中所能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依据。因此,自愿连锁组织收益既是各零售店销售资源贡献的体现,也是组织效率提高的反映,其各自的资源越大,在组织中的收益越多,成本越低,市场的扩张能力就越强。而一旦这种能力在“相互之间不介入对方市场”的条款约束失效后,就会出现个体成员利用其他成员资源谋利,甚至出现包括价格竞争、介入成员区域市场、兼并其他成员的不和谐行为。

(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所有权设立的两难选择。自愿连锁组织中的各零售店依托组织建立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商品采购成本,并通过联购分销实现单一零售店与组织的互利互惠目的。但由于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控制权而产生两难选择。如按等额出资、轮流控制,会如上海家联采购联盟有限公司运行后所共同感叹的一样:操作管理是很费心力的;如按出资额形成公司治理结构,又会如同第三方物流配送组织一样,失去自愿连锁组织发起初衷的实际意义;如按销售额多的多出资,但一方面销售额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控制权又存在机会主义和敲竹杠的可能性。

(三)契约的不可完善性阻碍了自愿连锁组织的和谐发展。初始状态下的自愿连锁组织,只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包括商品进货价格和组织费用分担等事件加以协商,就可预测合作获益,所涉及的契约内容较为单一。但组织成员在同一区域的合作与竞争以契约约束成员自律,不仅缺乏强制性,也无法约束其他同类组织,不利于内部成员的发展。同时,随着商品品种不断增加和商品价格的动态性变化(特别是商品的二次定价),以及在契约中没有逐项说明其归属的那些“剩余”权利进行事后相机处理,增大了事后契约的交易成本。

(四)统一采购、各自结算方式的局限性。由于各零售店的经营能力不一,与厂商进行商品结算存在时间和款项的不一致性,付款能力较弱的零售店难以满足付款能力较强的零售店的要求,组织收益将由付款能力较弱的零售店所决定,从而影响了付款能力较强的零售店的经营收益。因此,统一采购、各自结算方式还需与中国的国情相一致,进行本土化的转变。否则,它将会降低自愿连锁组织的运行效率。

标签:;  ;  ;  ;  ;  

自愿连锁组织的经济学分析_连锁经营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