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研究论文_姚一凡

摘要:一般混凝土的抗渗试验方法主要有分级加载法和恒压实验法,而两种方法不能通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分级加压法,为探究混凝土抗渗试验,满足实际要求,在本次试验中:(1)将水迹线最高点作为试块渗水高度点,通过逐级加压法证明: 同抗渗等级饱和试块抗渗性能大于标养试块。(2)通过一次加压法证明:试块在恒压1.0Mpa水压下,其渗水高度随时间增长而变大,当加载时间达到96h时,试块渗水达到动态平衡,渗水高度不再增高,此时,外部水压与试块内部产生的压力平衡。

关键词:声时;声速;渗透高度;加载时间;渗透系数;抗渗;

一、目前国内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

1.1现阶段我国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

1.1.1我国混凝土抗渗规范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规定,建筑结构室外地平线以上部位,混凝土需满足抗渗标号p4等级;结构埋置深度0~10m时,基础混凝土需满足抗渗标号p6等级;结构埋置深度10~20m时,需满足抗渗标号p8等级;结构埋置深度20~30m时,需满抗渗标号p10等级;结构埋置深度大于30m时,混凝土抗渗等级需满足抗渗标号p12等级。

目前我国对于混凝土抗渗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抗渗标号法和相对渗透系数法,试块采用圆台,如图2所示,每6块试件为一组。

图2 混凝土抗渗试块模型1:1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p)或渗透系数来表示,我国标准采用抗渗等级表示。混凝土抗渗(impermeable concrete)是指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

1.1.2抗渗标号法

抗渗标号法适用于所有等级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根据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规范规定,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将混凝土抗渗性能分为p4、p6、p8、p10、p12五个等级。混凝土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在实验工作中,一般取标准混凝土抗渗试块6块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在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一层密封材料,随即用千斤顶加压,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模具中,稍冷却后解除压力连同模具在混凝土渗透仪上进行试验。按标准试验方法(逐级加载法)进行试验时,初始水压力从0.2MPa开始,每隔8小时,压力增大0.1MPa,当6件试块中不超过2件试块出现渗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根据公式p=10H-1(H为3件试块出现水渗透时的水压力)计算。

1.1.3相对渗透系数法

相对渗透系数法:适应于S1、S2、S4、S6、S8、S10、S12、S16、S30共9个等级标号的混凝土抗渗检测。在实验工作中,制作标准混凝土试块,试块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密封材料,随即用千斤顶加压,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套件中,稍冷却后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在混凝土渗透仪上进行试验。

一次加压到1.2MPa,恒压24h,加压过程不大于5分钟,达到1.2Mpa的时间作为实验记录的起始时间,稳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如试件端面出现渗水,此时渗水高度为试件高度,并记录加载时间;对于试件端面未出现情况,则渗水24h后停止实验,将试件从模具中用千斤顶压出,将试件放在压力机上,沿纵断面将试件劈裂为两半,用粉笔描绘出水痕迹线,用精度0.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平均渗水高度,孔隙率A取0.03,记录试验进行时间(24h),采用公式:

 

H——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mm)

注:1、1.2MPa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为122400mm

2、用游标卡尺测10个测点处渗水高度,并计算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计算渗水高度,然后记录6个试件的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计算渗水高度。

1.2实验材料选择

1.2.1水泥

本次试验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具体性能见下表2。

注:d——天数

1.2.2 粗骨料

表观密度: 2875kg/m 堆积密度:1496Kg/m3

粒径:5mm---20mm

1.2.3粉煤灰

类别:c类(高钙灰)

级别:二级,细度不大于25%,需水量96.4%,烧失量不大于8%

1.2.4 矿粉

级别:s95 颜色:灰白色

28天活性指数:95 密度:2.8g/cm3

1.2.5细骨料(细骨料采用中砂,取自河子西)

细度模数:2.5 粒径:0.5~0.25mm

1.2.6 外加剂

本次试验研究p6、p8、p10三种抗渗试块,共用3种外加剂。

1.3抗渗混凝土试块配比

1.3.1 p6抗渗试块配比

水:水泥:粉煤灰:矿粉: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一号外加剂)

=1:1.21:0.53: 0.54:6.03: 4.35:3.18:0.04

1.3.2 p8抗渗试块配比

水:水泥:粉煤灰:矿粉: 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二号外加剂)

=1:1.27: 0.48: 0.51:6.03:5.42: 0.04

1.3.3 p10抗渗试块配比

水:水泥:粉煤灰:矿粉: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三号外加剂)

=1: 1.33: 0.45: 0.49: 6.04: 4.39 0.04

二、标养混凝土抗渗试块与饱和混凝土抗渗试块抗渗性能研究

2.1试验方法探究

抗渗标号法(也称逐级加压法)是我国目前最具有说服力的混凝土抗渗实验方法,也是工程中经常采用的试块抗渗性能检测办法,实验步骤如上所述,该实验方法强调:制作6件抗渗试块,配比与结构试验部位相同。试块制作好后,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24h,然后拆模、编号,在实验室标养状态下养护28天,养护完成后取出,在试件侧面抹密封材料,用压力机将试件压入模具中,并固定在混凝土渗透仪上,加载时荷载从0.2Mpa开始,每经过8h增加0.1Mpa,最终观察试件表面渗水状况,确定混凝土抗渗等级。

混凝土结构需进行抗渗检测部分均处于地下结构部分,地下结构混凝土渗水高度直接与地下水位的高度、地下土层的土质分层、土颗粒含水量有关,在结构施工时,结构基础部分在浇筑完成之后养护28天,达到设计要求强度,之后进行基坑回填,地下水位升高,基础结构与地下水接触,由于基础结构部分在28天养护完成之后只是达到了设计强度,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并未完成,基坑回填以后,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混凝土水化反应会继续进行,混凝土结构密实性会发生近一步变化。

由于抗渗标号法进行实验所采用的试块是在标养状态下养护28天,试块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但水化反应并没有完成。

因此,本次试验用上述逐级加压法,以最高渗水水位线为实际渗水高度,作为渗水高度数据,研究在标养条件、标养室浸水养护条件两种养护条件下,相同试验条件下,比较标养试块和饱和试块抗渗性能的差异。

2.2标养试块、饱和试块探究

本次试验将设p6、p8、p10三个抗渗等级试块,各抗渗等级试块各需2组,共6组试块,本次试验同时启动6台试验机完成。

试验中p6、p8、p10各等级第一组试验试块选择在标准养护室中,浸水养护28天,使之进行充分水化反应,形成的饱和试块(即上述p6:1—6号试件,p8:19—24号试件,p10:37—42号试件),如图1;第二组试验试块选择在标准养护室中标养28天试块(即上述p6:7—12号试件,p8:25—30号试件,p10:43—48号试件),如图2。每个抗渗等级试块两组作为对照实验,采用上述逐级加压法进行水压载荷实验,本次试验将采用膨润土作为密封材料,试块装配方法按照采用膨润土作为密封材料时所采用的装配方法。

在试验中:p6等级试件加载48h(饱和试块在1号试验机加载,标养试块在2号试验机加载);p8等级抗渗试块加载64h(饱和试块在3号试验机加载,标养试块在4号试验机加载);p10等级抗渗试块加载80h(饱和试块在5号试验机加载,标养试块在6号试验机加载)。采用钟表计时,待各试块加载到时后,关闭试验机,将装有试块模具一一从混凝土渗透仪上卸载,放在如下图7所示仪器上,利用千斤顶将试块从模具中压出,并进行如图7所示的试块劈裂实验,试块在千斤顶压力作用下劈成两半,此时,应迅速用粉笔画出劈裂试块的水迹线,用精度为0.01mm游标卡尺测量渗水水迹线最高点,并做记录。

2.3实验数据分析

从表5可以清晰的看出,饱和试块的渗水性能明显低于标养试块,原因在于,饱和试块渗水充足,水化反应充分,密实性高;标养试块水化反应程度低,试块内部孔隙率高。因此也可以推断,在结构基础部分,基础回填完成后,随着地下水位上升并与结构基础接触,混凝土水化反应继续进行,基础部分混凝土密实性增强,抗渗性能提高。

三、恒压加载法标养混凝土抗渗试块渗水高度随加载时间变化研究

3.1混凝土试块渗水高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及数据分析

3.1.1混凝土试块渗水高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3.2混凝土试块渗水高度随时间变化数据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出,在恒压1Mpa加载时,p6、p8、p10抗渗等级标养试块在加载前96h内,渗水最高水迹线持续升高,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渗水高度增长缓慢,在96~120小时之间,渗水迹线都没有明显上升,且高度基本上都保持在59mm左右,其中最高渗水高度59.17mm。因此可以说明,混凝土渗水达到了动态平衡,可以解释为混凝土最高渗水到达59mm左右时,试块内部压力与外部水压互相平衡,渗水迹线不会上升。

通过此次试验可以得出,结构混凝土抗渗部分在外部水压力作用下,会进行水渗透,当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的压力等于外部水压时,水不会再进行渗透,出现动态平衡。因此在实际结构中,应加强混凝土结构密实性配置,在保证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更多密实性材料,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

根据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规范规定,采用逐级加压法进行抗渗实验时,普通p6等级抗渗试块加载48小时出现2块水渗透为合格;普通p8等级抗渗试块加载66小时出现2块水渗透为合格;普通p10等级抗渗试块加载80小时出现2块水渗透为合格,普通试块抗渗性能与图4、图5、图6中显示的本次试验中,试块水渗透高度试验数据相比,充分证明:改变混凝土各材料配比,添加抗渗外加剂的抗渗试块,混凝土抗渗性有极大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满足建筑工程基础结构抗渗要求,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要求,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宝徐维,混凝土抗渗性能及检验方法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吴长毅,混凝土抗渗密封技术[J],建材与应用技术,2008,(6):33-34

[3]王明芳,混凝土抗渗试块密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第四期

[4]夏艳辉,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比较[J].广东建材,2008,(5):129-130

[5]李勇,姚佳良,张宇,关于混凝土抗渗实验方法的研究[J].混凝土,2006.

论文作者:姚一凡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研究论文_姚一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