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满立新[1]2001年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近年的研究表明哮喘时存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相对不足或功能不良,并且应用外源性PS可以缓解哮喘,推测其原因是炎症反应导致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渗出增加,渗出的血浆蛋白与PS结合使其失活,所以补充外源性PS可以缓解哮喘。究竟PS对哮喘时的肺血管通透性是如何影响的呢? [研究目的]研究哮喘发病不同阶段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PS对其影响,明确哮喘发病过程中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进一步探讨PS预防和治疗哮喘的机制。 [研究方法]本研究建立了豚鼠哮喘模型,运用改进的伊文氏蓝(evans blue,EB)荧光法测定正常组、致敏组、哮喘组及PS预防组和PS治疗组豚鼠肺血管通透性。 [研究结果](1)致敏组豚鼠与正常组通透性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2)哮喘组豚鼠肺血管通透性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3)PS预防组肺血管通透性较哮喘组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4)PS治疗组肺血管通透性较哮喘组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 [研究结论](1)致敏期豚鼠的肺血管通透性不增加;(2)哮喘急性发作时肺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3)在激发前预防性应用外源性PS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时的肺血管通透性;(4)哮喘急性发作后应用外源性PS也可以明显改善肺血管通透性。提示PS对豚鼠哮喘发作过程中的肺血管通透性有重要作用。

满立新, 方凤, 方超平, 孙雨, 李慧[2]2001年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豚鼠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认为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气道高反应。当触发因素存在时 ,可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和释放系列炎症介质 ,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 ,致哮喘突然发作。有报道认为炎症介质或酸中毒等会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对哮喘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哮喘时存在肺表面活

李慧[3]2001年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ET-1、ANP和ICAM-1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气道对各种触发因素具有高反应性,引起气道阻力增加。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尽管新药不断上市,但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未下降,所以开拓治疗新途径仍然是哮喘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奋斗目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保持肺泡相对干燥,还可防止末梢支气管塌陷,改善粘液特性,尚能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或通过细胞因子调节免疫。PS对肺脏正常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发现哮喘发作与PS功能性缺乏有关,外源性PS可缓解哮喘发作,可能成为治疗哮喘的新方法,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内皮素-1(ET-1)为强烈的气道平滑肌收缩剂,可刺激粘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释放,并具有促进平滑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粘膜下腺体分泌的作用,肺内多种细胞可产生ET-1,其在肺内的分布广泛,并存在相应受体;心房利钠肽(ANP)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哮喘发作时明显增加,内源性ANP虽然不足以缓解哮喘,但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进一步收缩;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不仅与嗜酸粒细胞聚集有关,而且可作为炎症介质直接参与变态反应的调节,同时,作为病毒受体,又能介导病毒感染诱发变态反应;以上因子均被证实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 [研究目的] 观察在哮喘激发前预防吸入PS后再激发的哮喘大鼠ET-1、ANP和ICAM-1的变化,同时观察气道病理学,探讨PS防治哮喘的机制。 [研究方法] 1、以改良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并测定气道内压以验证模型可靠性;2、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PS治疗,观察哮喘发作情况及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变化;3、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及ANP;4、以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支气管肺组织内ET-1mRNA;5、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支气管肺组织内ICAM-1。 [研究结果] 治疗组哮喘发作及病理改变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血浆、支 g二军田大学硕士论文 中文摘要 ’气管肺泡灌洗液叮叶、ANP、支气管肺组织内盯<基因表达及 ICAMl增加,治 疗组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血浆ANP、支气管肺组织ET-1基因表达 及ICAMl下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ANP仍维持高水平。 [研究结论]外源性PS确有预防哮喘发作的功能,并且有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的客观征象,对哮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ET-1、ANP、 及ICAM1合成或表达有关。

韩军[4]2009年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细胞组分及神经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哮喘发病率呈全球性上升趋势,当前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病,每年死于哮喘病的人达18万多,哮喘正成为严重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威胁。因此,对于哮喘的防治成为各国学者日益关心的话题。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抗炎、药物改善症状和免疫治疗为基本治疗方法[1]。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随着人们对PS的不断认识,PS还可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等疾病治疗。近10多年来,人们开始重视PS在哮喘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哮喘患者体内存在PS量的不足和功能的异常,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PS在哮喘治疗上的应用。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来观察PS干预前、后小鼠哮喘模型血清、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D4CD25阳性细胞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治疗前后哮喘小鼠肺组织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改变,从而揭示哮喘小鼠体内上述指标的变化及PS对其影响,探讨哮喘治疗的新途径。

崔涌[5]2003年在《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术前并存哮喘病史者,呼吸道的反应性明显增高,容易诱发支气管痉挛。包括药物、输血、误吸、手术及机械刺激等多种麻醉手术因素,均可致哮喘的突然发作。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和氯胺酮具有气道舒张作用,因此常用于哮喘病人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哮喘的本质是一种以气道反应性增高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痉挛只是哮喘的一个方面。以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这两种药物对气道的舒张作用,而关于哮喘发作时,药物对肺脏其他方面的影响研究甚少。人们只是推测这两种药物可能通过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肺脏微血管的渗出,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破坏,而改善肺脏的病变,但尚无此方面的研究。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验建立了哮喘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哮喘大鼠气道压及气道染料含量的变化,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哮喘大鼠气道痉挛及气道渗出的影响;通过光镜观察肺脏病理变化,肺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NO含量和NOS活性的测定,及免疫组化测定iNOS和NT表达,研究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脏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膜天平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表面张力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及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研究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SP-A的影响;利用膜片钳制技术全细胞方法记录不同浓度异丙酚和氯胺酮对正常和哮喘大鼠单一气管平滑肌细胞ATP敏感钾电流(I_(KATP))的变化,在离子通道方面对其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为临床哮喘病人的静脉麻醉药选择提供了充分的实验依据。本实验分四个部分,包括:一、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气道痉挛及气道渗出作用的研究;二、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脏氧化应激的影响;叁、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及SP-A的影响;四、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单一气管平滑肌细胞I。。的影响。 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2月龄的清洁级 SD大鼠 90只,雌雄不拘,体重 160-2209,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RM-6200四道生理记录仪(光电,日本八 小型动物呼吸机(H删rd 638,美国八 低温离心机(Dupont super T-ZI,美国厂 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入O灯mPus AX-70显微摄像系统(OlymPus,日本);MetaMomh/OlymPusDP10/BXSI显微图像分析系统(Olympus,日本入 MTP-二型膜天平(华东师大科教仪器厂厂LM-20A函数记录仪(上海大华仪表厂人 透射电镜(Hitachi H-600,日本);垂直电极拉制器(Narishige PP-83,日本人 AXopatch叫 膜片钳放大器(AXon Insmiment,美国* 双轨记忆示波器(VC-10,日本);AD/DA转换板(Dopdata 1200,美国);计算机支持的 pCLAMP 5.5.1程序。卵蛋白 u,美国入灭活百日咳菌苗口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厂 戊巴比妥钠(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八氢氧化铝(沈阳市试剂叁厂厂伊文氏蓝(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iNOS一抗(Santa C。z Biotechnology Inc,美国);抗硝基酪氨酸(NT)单克隆抗体(C8yman,美国h免疫组化SP试剂盒门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八NO及NOS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胶原酶(hwhington,美国八链霉蛋白酶(Merk,日本入 弹性蛋白酶瞩ina,美国入格列苯腮瞩ina,美国X叁磷酸腺昔二钠瞩ina,美国,异丙酚(AstraZeneca,英国人氯胺酮(上海第一制药厂人 2.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气道痉挛及气道渗出的影响:SD大鼠腹腔注射卵蛋白(OA人氢氧化铝与灭活百日咳菌苗致敏。注射致敏液2周后,动物随机分为5组*=6卜 C组(对照组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po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50ms·k才‘·h-‘;P100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2·100mg·kg-’·h-‘;K50组,静脉注射氯胺酮 50mg·kg-‘·h-‘;K100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0mg·kg-‘·h‘。Zndn后静脉注射伊文氏蓝pB入 30min后静脉注射 OA激发哮喘发作,并维持 30min。观察气道压、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组织EB含量变化。 3.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脏氧化应激的影响:SD大鼠致敏及分组同前,30min后静脉注射OA激发哮喘发作,并维持3h。观察肺组织SOD活性\MDA水平、NO水平和NOS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iNOS和NT的表达;并通过光镜观察肺脏病理变化。 4.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相关蛋白A瞩P-A)的影响:SD大鼠致敏及分组同前,30min后静脉注射OA激发哮喘发作,并维持 3 h。观察 BALF的表面活性;并应用 Western-blot法,测定BALF中SP-A含量的变化,电镜观察哮喘大鼠肺泡11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张书纯[6]1978年在《肺的代谢机能及其障碍》文中提出本文简要地概述了近年来关于肺代谢机能及其障碍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肺的基本代谢机能,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③肺对某些激素及化学介质的代谢,④肺的血凝及纤溶,⑤肺的解毒功能,⑥肺的免疫防御作用。近来发现肺不仅仅是一个呼吸器官,而且也是一个相当活跃的代谢器官。这一进展打破了对肺机能的传统认识,重要的是它可能为寻找肺疾患防治的新途径提供某些有益线索及理论根据,也可能为肺功能的测定提供一个新的前景。

韩青[7]2003年在《雷公藤内酯醇干预对哮喘豚鼠肺组织病理及内皮素1系统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①观察哮喘豚鼠血浆和肺组织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肺组织中ET-1、ETA、ETB和ECE的mRNA表达的动态水平变化,以及哮喘豚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②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干预对血浆、肺组织ET-1水平及肺组织中ET-1、ETA、ETB、ECE的mRNA表达和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③分析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与肺组织ET-1水平变化及TP干预的关系。 方法:108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哮喘组(A)和干预组(T)。其中对照组分为正常对照组(C_0)、DMSO对照组(C_D)及致敏不诱发哮喘的哮喘对照组(C_A)和致敏不诱发哮喘的干预对照组(C_T),哮喘组和干预组依次分为0h组(A_0、T_0)、2h组(A_2、T_2)、4h组(A_4、T_4)、8h组(A_8、T_8)、12h组(A_(12)、T_(12))、24h组(A_(24)、T_(24))、2周组(A_(2w)、T_(2w));0~24h哮喘和干预组又称为急性组,2周哮喘组和干预组又称为慢性组。建立豚鼠哮喘模型,诱喘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ET-1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ET-1、ETA、ETB和ECE的mRNA表达量。并取肺组织常规切片染色,进行气道壁、气道和血管平滑肌及肺泡壁的图象分析并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 结果:诱喘后哮喘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P可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改变。 1、血浆ET-1水平比较:(1)各哮喘组和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诱喘后8h哮喘组显着升高,随后又迅速下降。慢性哮喘组和各干预组均无明显改变。(2)哮喘组间比较:8h哮喘组显着高于0、2、4h哮喘组,其余各哮喘组间无显着差异。(3)干预组间比较:8h干预组显着高于4h干预组,而其他各组间无显着差异。(4)哮喘组与同时段干预组间比较:8h哮喘组显着高于8h干预组,而其他时段哮喘组与干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 2、肺组织ET-1水平比较:(1)各哮喘组和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24h急及慢性哮喘组均显着升高,以4h最为显着。TP干预后,2、4、8h仍显着高于对照组,但12h以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慢性组更是接近于正常对照组。(2)哮喘组间比较:首次诱喘0~8h 山京K木【人个,讪1/”广什沦义逐渐增高,s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到 24h时仍高于对照纽。O)干预组间比较:首次诱喘4h达高峰,]填后下降。2周时下降更明显。料)哮喘组与同时段干预组间比较:首次诱喘oh已有显着差异,4、sh差异更加明显,慢性组间差异最显着。 3、同组血浆和肺组织叮-1水平比较:就所讥]数值比较,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日下1显着低于血浆。门)哮喘组:Zh肺组织*11水平已显着高于血浆,4h最为显着,12h时肺组织 ET刁水平虽仍高于血浆,但已无显着差异。到24h时肺组织ET刁水平甚至略低于血浆。慢性哮喘组血浆与肺组织盯刁水平无显着差异。o厂P干预后4h时肺组织 ET-l水平才显着高于血浆,sh肺组织盯J水平迅速下降,到 12、24h已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4、肺组织中日*、*TA、**B和mE的基因衣达匕权厂-:Ctin):门)哮喘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首次诱喘后,ET刁、ETATAmRNA和 ECEmRNA 匀在 Zh 升高最明显,分别达峰值 0.95。0.12、0.64土0.13、O.7 2土0.门,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增加(P<O.01),卉分别于24h、12h、sh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ETBmRNA升高不明显。哮喘两周组除ECE<RNA夕1、,各指标均显着增加(P<O.OI-O.OS)。(2)较同时段哮喘组,各干预组均下降。ET刁mRNA和ETAmRNA:2《 干预组及慢性于预组分别显着低于同时段哮喘组;ETBmRNA:急性哮喘组与干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慢性干预组较慢性哮喘组显着降低。ECEmRNA:2-4h哮喘组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干预组除 ECEmRNA外均显着低于慢性哮喘组。 5、急、慢性哮喘组肺组织病理变化的比较:各哮喘组段、细支气管壁内及周围大量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MN亦明显增高。管腔内气道粘膜脱落,可见大量分泌物。慢性哮喘纽段、细支气管及血管平滑月几增生肥厚。各干预组炎性细胞减轻,管腔内炎性渗出物减少或消夫,慢性哮喘组气道及血管平滑肌增生肥厚等被抑制。另外,DMSO对照组与4h哮喘组间、慢性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 6、以上各指标,DMSO对照组与4h哮喘纽相似,正常对照组致敏 山仙门’【人,}M卜学仆沦义不诱发哮喘的哮喘对照组及致敏不诱发哮喘的干预对照组和慢性干预纽相 丫。 7、相关性分析 肺组织ET刁 水平与气道炎性细胞总数、LC 计数显着正相关(r=斗50,P<0*队r=斗m,P<0*队r=斗14,P<0*01),与日11mRNA、*Am*NA、* EmRNA衣达亦显者正相关(r二石08,P<O刀01;r=.560,P<0*0!;f=0.267,P<0* 1)。 结论 哮喘时血浆和肺组织日T叫显着增加,肺组织ECE、日T刁及其受体基因表达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肺组织炎性细胞特别是EOS浸润显着增办,并有气道及血管重塑;TP

郜峦[8]2011年在《基于文献分析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证治规律及其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原创性命题,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但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运用规律研究却相对滞后,从而限制了该理论指导临床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一理论开展深入研究,本课题提出了“肺与大肠生理病理上存在相关性,证候表现上存在联系性,治疗效应上存在协同性”的科学假说。目的:系统整理古今中外“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文献,揭示肺与大肠相关疾病证治规律,丰富“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内涵,阐明肺与大肠之间生理和病理的关系,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梳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相关的中医古籍以及近30年现代国内外文献,运用传统文献整理方法,厘清其理论渊源,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文献基础;2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近30年现代国内外文献资料为对象,分析肺肠相关疾病证候特征及治法方药分布规律;3利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方法,以近30年现代国内临床研究文献资料为对象,分析肺肠相关疾病症状、证型、治法、方剂、药物、归经之间的关联关系;4利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对上述研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期了解现有临床研究文献的科研方法学水平,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古代文献整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渊源为:秦汉时期,初现雏形;隋唐时期,渐近发展;宋金元时期,趋于完善;明清时期,日臻成熟。2现代文献梳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研究现状为:当前学术界多种观点并存;国外医学界,业已认识到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医学界,在临床内科疾病、皮肤病等治疗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制作为结扎法和药物法,探讨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作用机制,肺与大肠相关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3证治规律分析(1)证候分布特点。①症状分布规律。肺系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肺系症状(咳嗽,气喘,发热,短气,咳痰,喉中痰鸣)、肠系症状(大便秘结,腹满)、痰热症状(舌红、苔黄、苔黄腻)肠系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肠系症状(大便秘结,大便艰难,食欲不振,腹满,腹泻,腹痛)、肺系症状(咳嗽)、气虚症状(舌淡白,疲乏)②证型分布规律。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为指导时,肺系疾病最常见证型的是痰热壅肺,肠系疾病最多见的是肺气亏虚。在病性因素中,肺系疾病病性以实证为主,最常见的是痰和热。肠系疾病病性以虚证为主,最常见的因素是气虚。(2)治法方药分布规律。肺系疾病治法以通腑、清热、化痰、泻热为主;肠系疾病治法以通腑、补肺、润肠为主。自拟方占比重较大,其中,肺系疾病药物多以清热化痰通腑为主,肠系疾病药物多以补气通腑为主。肺系肠系疾病共同使用高频药物是瓜蒌、大黄、苦杏仁.甘草、厚朴、枳实。在肺系疾病中,最常见的药物归类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清热药,药性以寒为主;而肠系药物中最多的是补虚药,药性以温为主。药物的五味归属上,都以苦味和甘味为多,归经都是肺、脾、胃、大肠经。4关联关系分析(1)肺系疾病关联分析:症状:咳嗽,气喘,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滑数,舌红,短气。证型:痰热壅肺。治法:泻热,通腑、宣肺、化痰。药物:瓜蒌、大黄、苦杏仁。归经:肺与大肠经。以上具有较强关联度。(2)肠系疾病关联分析:症状:大便秘结,大便艰难,腹满,舌红。证型:肺气亏虚。治法:润肠,通腑,补气,宣肺,养阴;药物:瓜蒌、苦杏仁、黄芪、麦冬。归经:肺与大肠经。以上具有较强关联度。5循证医学评价符合随机对照要求的有25篇文献,19篇“肺病治肠法”及6篇“肠病治肺法”随机对照文献,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加强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设计及方法学的运用。6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不仅仅是经脉的络属,而是存在多种关系,主要包括:经脉络属关系、气机升降关系、水液代谢关系、水谷传导关系、阴阳润燥关系、表里通应关系等方面。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命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文献基础和临床基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证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之处,病位都在肺和肠,症状表现则肺系与肠系症状并见。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为指导时,肺系疾病最常见的证型是痰热壅肺:肠系疾病最常见证型是肺气亏虚。在治疗效应上存在协同性,常用治法都是通腑,但肺系疾病更侧重清热、化痰;肠系疾病侧重补肺、润肠。共同高频药物是瓜蒌、大黄、苦杏仁、甘草、厚朴.枳实。关联规则分析表明症状、证型、治法、方剂、药物、归经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肺与大肠具有经脉络属关系、气机升降关系、水液代谢关系、水谷传导关系、阴阳润燥关系、表里通应关系。

阎锡新[9]2006年在《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理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临床上各种原因危重病患者常见的肺部严重并发症。常见诱因可以分为两大类: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前者主要包括严重感染、休克等;后者以胃内容物吸入、重症肺炎等最为常见。是机体遭受上述多种诱因打击时引起的以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肺部炎症综合症,发病急、病情重,未经有效治疗可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死亡率达40-60%。1994年美欧联席会议将导致ALI /ARDS的诱因划分为两类:直接作用于肺实质的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前认为ALI /ARDS是以肺内皮细胞和肺上皮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反应,伴有致炎和抗炎因子的失控性释放,但是对不同诱因ALI /ARDS的炎症机制,包括蛋白渗漏、炎症介质水平的差异及其诱因认识较少,治疗方法仍以对症与支持治疗为主,而针对诱因与发病机制的有效治疗措施还很少,这是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包括:1首先通过LPS静脉注射和HCl气管内吸入法,同步建立具有相似病理损伤程度不同诱因ALI大鼠动物模型,最大限度模拟内科临床上常见的ARDS类型,研究其发病机理上的差异;2从炎症因子角度探讨不同诱因ALI肺内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病理特点与性质方面的差别及其机制;3了解ALI过程中肺水肿形成与Na+-K+-ATP酶活性及表达水平的关系;4探讨不同诱因ALI之间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水平的差异;5并对临床不同诱因ARDS患者进行上述部分基础研究结果的印证。另一方面,虽然几十年来糖皮质激素一直作为一种多途径抗炎药物用于ARDS的治疗,但是其在AR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始终存在争议。主要表现为不同学者报道的治疗效果差异悬殊,给药剂量、方法、疗程及用药指证缺乏标准。目前还很少有人探讨激素治疗不同诱因诱发的ARDS

薛立军[10]2007年在《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文中提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一种主要由磷脂和特异性蛋白质组成的脂蛋白复合物。PS的缺乏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特别在早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自1980年PS首次被临床应用后,许多国家竞相研制PS新药。迄今已研制出10多种药物。根据来源不同,将PS药物分为4类:1.天然型PS(Natural Pulmonary Surfactant)从动物肺或人羊水中提取。主要从猪肺和小牛肺灌洗液或肺匀浆中制备。2.改进的天然型PS(Modified Natural PulmonarySurfactant):在天然型PS中补充适当比例的某些PS主要成分,如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lecithin,DPPC)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 glycerol,PG)。使天然型药物更加有效。3.人工型PS(Artificial or Synthetic Pulmonary Surfactant):由几种人工合成的PS主要磷脂成分或其它代用品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主要特点是不含PS蛋白质。4.合成的“天然”型PS(Synthetic″Natural″Pulmonary Surfactant):由人工合成的PS主要磷脂成分加一定比例的用基因工程生产的PS蛋自质配制而成。我国市场上仅有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被批准上市销售,一是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固尔苏(Curosurf),剂型为混悬剂,价格昂贵,每支售价为4500元。另外一种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双鹤药业公司合作开发的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剂型为冻干粉,于2005年11月取得国家药检局的新药证书,每支售价为3750元。本文研究的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Hominine PulmonarySurfactant,HPS)从矽肺病人双肺大容量灌洗液中提取,是一种全新的PS产品。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在北戴河煤矿工人疗养院,对废弃的肺灌洗液鉴定了PS和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Hominine Pulmonary Surfatc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A)水平。确定有利用价值后,优选了提取和纯化的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提纯了PS和SP-A,进行了体外活性实验和化学成份分析。对比前人,我们的PS和SP-A来自于人体肺灌洗液,有人源性的优势。同时在技术上利用透析方法简化实验劳动,利用层析纯化的方式纯化PS和SP-A,都是目前为止没有报道过的创新之处,希望对未来患病的新生儿带来福祉。最后对矽肺病人肺内PS水平进行了测定,对大容量灌洗后肺内PS水平不同时间段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希望可以造福于值得我们尊敬和热爱的煤矿工人们。第一部分矽肺病人双肺大容量灌洗液的鉴定目的了解矽肺病人大容量肺灌洗液中提取PS是否可行。方法矽肺病人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室诱导麻醉,支气管双腔导管插管;纯氧通气,分隔两肺,支气管套囊注气3ml;单肺通气,送检血气分析,监测血压、心电图、PaO2;左肺灌洗,0.9%氯化钠灌洗液500ml/次,连续8-16次。采用Carlens管;观察情况,一般情况好的(血压、心电图、PaO_2稳定)行右肺灌沈。方法同前。不稳定的择期再灌洗右肺。(2-3天后)鉴定肺灌洗液:显微镜检12例灌洗液细胞成分比例,Ⅰ期和Ⅱ期病人各6例。灌洗液在4℃、1500×g离心15min,上清液在4℃、13000×g离心60min,收集所得的乳白色沉淀,即为HPS粗品,共收集12人次,Ⅰ期和Ⅱ期病人各6例。ELISA方法鉴定PS含量:两组矽肺病人分Ⅰ、Ⅱ期各6人次。孔雀绿直接显色法检测无机磷含量,间接推测磷脂含量。SP-A单抗B6B4E9H4D做40ug/ml稀释,包被板条,4℃过夜,10%小牛血清封闭过夜,加入上述提取的样品SP-A,加入酶标抗体,37℃孵育1h,PBS洗板条,显色,判定结果。结果本实验Ⅰ期和Ⅱ期病人可提取粗品磷脂分别是每人次222.92±26.04mg和121.31±29.62mg,Ⅰ期多于Ⅱ期病人。两组SP-A分别是每人次提取87.21±17.23mg和56.97±13.44 mg,也是Ⅰ期多于Ⅱ期病人。两组比较P分别为0.000和0.007,有统计学意义。显微镜检Ⅰ期和Ⅱ期病人肺灌洗液中细胞成分和比例,Ⅰ期病人肺灌洗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64.04±10.35%,显着多于Ⅱ期病人。Ⅱ期病人有核细胞中巨噬细胞占59.76±12.78%,显着多于Ⅰ期病人。两组比较P分别为0.001和0.000,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矽肺病人大容量肺灌洗液中提取PS是可行的。在Ⅰ期病人肺内嗜中性粒细胞较多,Ⅱ期巨噬细胞较多。相信在各自的期别具有各自介导炎性反应的途径。第二部分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大容量矽肺病人灌洗液粗提PS的条件目的筛选从矽肺病人双肺大容量灌洗(Whole-Lung Lavage,WLL)回收液体中粗提人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Hominine Pulmonary Surfactant,HPS)的方法。方法以HPS的获得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一个人的双肺灌洗回收液均分9份。筛选不同初离心条件、不同孔径透析袋浓缩、不同高速离心条件和不同化学试剂萃取,共9次实验。结果以初离心:3000g,15min;3KD孔径透析袋浓缩;高速离心条件10000g,15min;化学试剂正丁醇萃取为最佳条件。利用该条件从6人单肺灌洗液(共72000ml)中提取了PS粗品7968.6222mg。结论该方法克服了矽肺病人肺灌洗液大容量和吸入金属物极多的问题,可以用来粗提HPS。第叁部分凝胶色谱提纯HPS目的利用凝胶色谱提纯HPS粗品。方法摸索提纯HPS条件,制备SEPHROSE凝胶色谱柱。结果提取HPS色谱条件:层析柱: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柱(15mm×400mm)。把正丁醇萃取的粗品PS用氯仿-甲醇(1∶1/v∶v)溶解后上样。流动相:氯仿-甲醇(1∶1/v∶v),流速:1.0ml/min;收集220nm滤片以PC为主峰液体。将收集液旋转蒸发,40℃,15min,乙醇洗出,超净台抽风吹干,得到纯品HPS。水浴温度为44℃。纯化的HPS纯品12646.76 mg。结论本产品天然HPS纯序高。实验方法可行。第四部分HPS化学成分分析目的分析和比较HPS和其他PS制剂的化学组分。方法1 HPS的各组分含量测定:总磷脂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过氯酸消化孔雀绿显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兰法、胆固醇和甘油叁酯含量测定均按酶比色法进行操作。2 HPS中磷脂的各组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HPLC)。3所得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 8例病人肺灌洗液共约192000ml。利用前述离心、透析、萃取、色谱提纯的方法,8例病人总共提取12646.76mg。HPS产物中各化学成分分别为:磷脂(95.74±1.95)%,甘油叁脂(1.09±0.69)%,胆固醇(1.02±0.21)%,蛋白质(2.15±1.03)%。2 HPS的各磷脂组分的构成比为:磷脂酰胆碱PC(80.43±5.05%)、磷脂酰甘油PG(6.67±0.45%)、磷脂酰乙醇胺PE(6.78±2.02%)、磷脂酰肌醇PI(3.77±2.20%)、磷脂酰丝氨酸PSE(2.35±1.61%)。HPS中磷脂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PC含量达到80.43%,而TC、TG、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磷脂酰胆碱含量较高且磷脂成分比较齐全,说明HPS中磷脂成分较齐全,符合PS制剂的要求。3本实验所采用的HPLC,各磷脂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来动态分析生产过程中各磷脂组分的含量,在HPS制备过程中和制备后及时分析是确保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关键,对提高HPS的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本研究制备的HPS产物中化学组分含量和磷脂组分的构成符合PS制剂标准。第五部分亲和层析提纯SP-A目的提取矽肺病人灌洗液中的SP-A。方法制备亲和层析柱,摸索提纯SP-A的条件。利用ELISA法鉴定SP-A。利用色谱谱图计算SP-A含量。和光度计测定的总蛋白含量对比,计算产物的纯度。结果本方法每人次提纯SP-A含量为1.3692±0.3885g。纯度达到92.20±7.00%。对SP-A制备的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SP-A的最佳条件为:提纯:制备Sepharose 4B-抗人SP-AmAbs亲和层析柱:(15mm×400mm)。0.1Mol/LpH2.4甘氨酸—HCl缓冲液,流速1ml/min,收集解吸附下来的成分,沈出液OD_(280)<0.02为止。立即以1Mol/LNaHCO_3中和到pH7.0,以免蛋白变性。结论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在大容量肺灌洗液体提取SP-A可行。用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能较好地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第六部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体外活性测定目的了解HPS的表面活件特征和加入SP-A后的效果。方法1采用JM04动态膜压记录仪测定HPS的表面活性特征。2所得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测得代表HPS降低表面张力和膜稳定性的指标如下:蒸馏水表面张力改变的数量,压缩80%再张开到原有面积,由原先的14.16±2.07mN/m变化到1.13mN/m,变化幅度达到13.04±0.40mN/m。加入HPS 50ul后,由21.38±2.20mN/m降低到0.74±0.08mN/m,变化幅度达到20.64 mN/m。较大地改变了膜表面张力。给蒸馏水加入HPS+SP-A后,表面张力在膜表面积压缩和张开过程中,由25.67±2.91mN/m降低到0.51±0.17mN/m,降低幅度达到25.16mN/m。较前明显改变了膜表面张力。叁组数据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均数均有差异,P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提纯的HPS纯品具有改变蒸馏水表面张力作用,在膜压缩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加入SP-A,在蒸馏水表面膜压缩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优于单纯HPS制品。提示SP-A优化了HPS在蒸馏水表面的分布,进一步降低了膜表面张力。因此,本法提取的HPS和SP-A可用于人与动物实验和临床替代治疗的应用和研究。HPS制剂加入蒸馏水后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具备PS的表面活性特征。SP-A可以协助HPS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第七部分矽肺病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肺灌洗液HPS水平比较目的侧证矽肺病人不同时期HPS水平变化。方法利用前述提取HPS和SP-A方法,提取矽肺病人24人(灌洗液12000ml/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肺灌洗液(27000m1)中HPS和SP-A并比较之。结果该PAP病人肺内HPS、蛋白质、SP-A的水平均较Ⅰ期矽肺病人高2-3倍之多。达到HPS 287.4mg/l,Protein 4.42g/l,SP-A 2.89g。Ⅰ期矽肺病人各项数据分另4是HPS 137.13±17.40mg/l,Protein 1.62±0.45 g/l,SP-A 0.95±0.20g。相对而言,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不足该例PAP病人的30%。Ⅱ期HPS32.6±3.89 mg/l,Protein0.98±0.39g/l,SP-A0.61±0.16g,Ⅲ期HPS29.9±6.43mg/l,Protein 0.43±0.11g/l,SP-A 0.52g±0.23g。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逐期下降。叁期数据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均数均有差异,P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矽肺发病初期,表面活性物质大量堆积。但是数量仅为该PAP病人肺泡内表面活性物质堆积数量的30%。随期别增加,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水平下降。第八部分大容量肺灌洗后肺内PS恢复情况目的了解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术后肺内HPS水平变化。方法给矽肺病人行全肺大容量灌洗,鉴定术后不同时间肺内洗出液体的HPS浓度,了解术后HPS的变化。间接反映肺泡Ⅱ型细胞代偿性分泌HPS增加的情况。结果叁个时间段的数据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均数均有差异,P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叁期病人叁个时间段比较都有恢复。Ⅰ、Ⅱ、Ⅲ期矽肺病人肺内PS水平分别在263.4±20.37mg/l、183.8±19.34mg/l、77.7±01.94mg/l。以此为基础,没有继续灌洗(丢失),Ⅰ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即达到460.4±22.03mg/l,30分钟达到842.8±34.17mg/l,P为0.000。Ⅱ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191.2±18.9mg/l,术后30分钟达到425.8±20.04mg/l,与术后即时水平比较P均为0.000。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81.5±03.40mg/l,与术后即时77.7±01.94mg/1的水平比较P为0.000,虽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出现代偿,但是总体水平仍然高出不多,不能明显改善病人灌洗后呼吸困难的情况,不能起到多少实际效果。结论灌洗可以引起PS丢失。但I期矽肺病人灌洗后可以在很短时间(<1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Ⅱ期矽肺病人PS丢失,10min左右还没有出现明显代偿情况。大约3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出现了代偿但无实际意义。小结1本研究运用ELISA方法和离心方法初步验证了大容量肺灌洗液中含有高水平的HPS、SP-A。2本研究优选了透析、化学萃取和离心的最佳条件为:以初离心:3000g,15min;3KD孔径透析袋浓缩,高速离心条件10000g,15min;化学试剂正丁醇为最佳条件。利用该条件从6人次单肺灌洗液(各12000 ml)中提取了PS粗品7968.6222mg。3本研究利用透析、化学萃取、色谱提纯方法分离提取HPS,获得提纯的HPS12646.76 mg。对HPS纯品制备的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HPS的最佳条件为:提纯:层析柱: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柱(15mm×400mm)。把正丁醇萃取的粗品PS用氯仿-甲醇(1∶1/v∶v)溶解后上样。流动相:氯仿-甲醇(1∶1/v∶v),流速:1.0ml/min;收集220nm滤片以PC为主峰的液体,将收集液旋转蒸发,44℃,15min。乙醇洗出,超净台抽风吹干,得到纯品PS,水浴温度44℃。4本研究分析了HPS制剂的化学组分和磷脂的各组分。8例病人肺灌洗液共约192000ml。利用离心、透析、萃取、色谱提纯的方法,8例病人总共提取12646.76mg。人均提取HPS为1580.85mg。HPS产物中各化学成分分别为:磷脂(95.74±1.95)%,甘油叁脂(1.09±0.69)%,胆固醇(1.02±0.21)%,蛋白质(2.15±1.03)%。HPS的各磷脂组分的构成比为:磷脂酰胆碱PC(80.43±5.05%)、磷脂酰甘油PG(6.67±0.45%)、磷脂酰乙醇胺PE(6.78±2.02%)、磷脂酰肌醇PI(3.77±2.20%)、磷脂酰丝氨酸PSE(2.35±1.61%)。HPS中磷脂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PC含量达到80.43%,而TC、TG、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磷脂酰胆碱含量较高且磷脂成分比较齐全,说明HPS中磷脂成分较符合人体需要。5本研究利用色谱提纯方法分离提取SP-A。对SP-A制备的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SP-A的最佳条件为:提纯:制备Sepharose 4B-抗人SP-AmAbs亲和层析柱:(15mm×400mm)。0.1Mol/L pH2.4甘氨酸—HCl缓冲液,流速1ml/min,收集解吸附下来的成分,洗出液OD_(280)<0.02为止。立即以1Mol/L NaHCO3中和到pH7.0,以免蛋白变性。本方法每人次提纯SP-A含量为1.3692±0.3885g。纯度达到92.20±7.00%。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在大容量肺灌洗液体提取SP-A可行。用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能较好地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6测得代表HPS降低表面张力和膜稳定性的指标如下:蒸馏水表面张力改变的数量,压缩80%再张开到原有面积,由原先的14.16±2.07mN/m变化到1.13±0.40mN/m,变化幅度达到13.03mN/m。加入HPS 50ul后,由21.38±2.20mN/m降低到0.74±0.08mN/m,变化幅度达到20.64 mN/m。较大地改变了膜表面张力。给蒸馏水加入HPS+SP-A后,表面张力在膜表面积压缩和张开过程中,由25.67±2.91mN/m降低到0.51±0.17mN/m,降低幅度达到25.16mN/m。较前明显改变了膜表面张力。本方法提纯的HPS纯品加入蒸馏水后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具备PS的表面活性特征。SP-A可以协助PS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7本文比较了矽肺病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HPS、SP-A水平。该PAP病人肺内HPS、蛋白质、SP-A的水平均较Ⅰ期矽肺病人高2-3倍之多。达到HPS287.4mg/l,Protein 4.42g/l,SP-A 2.89g。Ⅰ期矽肺病人各项数据分别是HPS137.13±17.40 mg/l,Protein 1.62±0.45 g/l,SP-A 0.95±0.20g。相目对而言,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不足该例PAP病人的30%。Ⅱ期HPS32.6±3.89mg/l,Protein 0.98±0.39g/l,SP-A0.61±0.16g,Ⅲ期HPS29.9±6.43mg/l,Protein 0.43±0.11g/l,SP-A 0.52g±0.23g。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逐期下降。矽肺发病初期,表面活性物质堆积。但是数量仅为PAP病人肺泡内表面活性物质堆积数量的30%。随期别增加,各种物质含量持续下降。8叁期病人术后叁个时间段(0、10、30min)比较PS水平都有恢复。Ⅰ、Ⅱ、Ⅲ期矽肺病人肺内PS水平分别在263.4±20.37mg/l、183.8±19.34mg/l、77.7±01.94mg/l。以此为基础,没有继续灌洗(丢失),Ⅰ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即达到460.4±22.03mg/l,30分钟达到842.8±34.17mg/l,P为0.000。Ⅱ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191.2±18.9mg/l,术后30分钟达到425.8±20.04mg/l,与术后即时水平比较P均为0.000。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81.5±03.40mg/l,与术后即时77.7±01.94mg/1的水平比较P为0.000,虽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出现代偿,但是总体水平仍然高出不多,不能明显改善病人灌洗后呼吸困难的情况,不能起到多少实际效果。灌洗可以引起PS丢失,但Ⅰ期矽肺病人灌洗后可以在很短时间(<1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Ⅱ期矽肺病人PS丢失,10min左右还没有出现明显代偿情况。大约3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肿内PS水平。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出现了代偿但无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D]. 满立新. 第二军医大学. 2001

[2].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豚鼠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J]. 满立新, 方凤, 方超平, 孙雨, 李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1

[3].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ET-1、ANP和ICAM-1的影响[D]. 李慧. 第二军医大学. 2001

[4].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 韩军. 吉林大学. 2009

[5]. 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脏的影响[D]. 崔涌. 中国医科大学. 2003

[6]. 肺的代谢机能及其障碍[J]. 张书纯. 医学资料选编. 1978

[7]. 雷公藤内酯醇干预对哮喘豚鼠肺组织病理及内皮素1系统表达影响的研究[D]. 韩青. 南京医科大学. 2003

[8]. 基于文献分析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证治规律及其关系研究[D]. 郜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9]. 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理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研究[D]. 阎锡新. 河北医科大学. 2006

[10]. 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D]. 薛立军. 第一军医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