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系统理论看三种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与应用--以社区社会工作模式为例_社区工作论文

从社会系统理论看三种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与应用--以社区社会工作模式为例_社区工作论文

基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整合运用——以社区社会工作模式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系统论论文,三大论文,为例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52(2012)03—0128—06

一、基于社会系统论视角

系统论的观点是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采用的观点,曾在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工作产生过巨大影响。美国社会学著名系统论家帕森斯曾定义社会系统为:“个人参与者在至少是物质或环境方面的状态中与其他人之间互动,参与者根据最大限度地满足幸福被激发动机,他们对于他们状况的关系是互相包括,并根据一个文化结构系统和共有符号被定义和调整。”①在帕森斯那里,社会系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支足球队、一个跨国公司、一所大学或者一个社区。而最有代表性的《社会系统》这部著作,标志着帕森斯的系统论特征的功能主义观点的形成。以此书为标志,帕森斯确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同时,他的理论基点不再是“单元行动”,而是“社会行动系统”概念。他在《社会系统》这本书中提出“以科学的观点把(个体行动者的)互动过程看做一个系统,并运用已成功地应用于其他科学的对系统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加以考察。”②帕森斯以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说明了社会行动系统的结构和过程,他的系统理论基于如下基本假设:1.系统论的理论本身对任何科学来说都很重要;2.作为社会学基础的理论体系必须比社会学自身的体系更具一般性,它必须是社会系统的理论;3.最重要的是这个系统化的理论必须符合“结构——功能”分析模式,这一模式已体现在生物学理论,特别是生理学之中;4.这一理论的形成必须限于所谓的“行动”参考框架之内;5.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尽可能地借助于专有操作性概念。

而在社会工作领域,笔者认为面对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的选择,社会系统理论的作用更强。社会系统关注人们之间在社会情景下相互交往的方式,而非个人。如同帕森斯在《社会系统》一书中的分析,他按照行动者的动机(调动能量的需要和愿望)和价值观(关于什么是正确的概念)认为行动者是“定位于”情境,有如社会工作中所讲的“人在情境”中。社会系统视角强调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而非心理学层面的内容;同时社会系统具有互动性,主要集中于个人对他人的影响,而非内在的思想和感觉;它强调社工面对实现同样目标的替代方式的可能性(相同和多重结果);这一视角强调的是整体性和整合性,包括为个人、小组和社区服务,并不强调特定的介入方法。相反,它提供了一个在任何层面描述事物的全面方式,以致我们能够理解所有影响系统的干预。③综上所述,社会系统理论不失为一种研究社会工作三大方法整合运用的分析视角。

二、基于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关联性

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常常是彼此割裂进行。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一种误解,认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分别使用于不同场合。与此同时,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各自分立,大约在1970年左右,台湾社会工作界首先提出了一种称为综融途径的新取向。这种取向认为,每个人同时存在于社会系统之中,面向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社会工作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而必须以更宽广的知识与技巧来协助服务对象。特别是在社区工作过程,社会个案工作与社会小组工作是与之交叉使用的,从而显示出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④“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辅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⑤“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它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并列,被称之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⑥从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定义可以看出,社会工作的任务应该是协助人们提升自身的能力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帮助人们建立与资源系统之间新的联系,并进一步修正和改善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作为社会控制中的主体协助建构和改变社会政策。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一个系统的环境中进行。所谓系统,就是泛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其中,整体性原则应该是系统方法的核心。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的各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它具有各个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整体特性。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的内容就是从整体的目标出发,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从而达到整体的最优化。而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恰恰表现出这种整体性的原则,并从三大方法之间的相同处和关联性表现出来。

台湾学者林胜义在《社区工作》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既有不同处,又存在着关联性。三种方法各具特质,各自展现其不同的专业功能;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相同之处,这三种方法是整体社会工作的一部分,有其共同遵守的价值及其伦理标准。其中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又显示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可以整合运用。就社区工作而言,一方面可以结合个案工作方法,优先针对社区弱势居民提供个案帮助,以增进其福祉;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社会小组工作的方法,与社区内部的相关团体一起工作,从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按照林胜义的观点,在先锋运动价值观、专业伦理和独特性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共同性。例如在专业伦理方面,三者都表现出遵守伦理标准;在价值观方面,社会个案工作相信人的尊严、价值、自我决定权。社会小组工作重视小组成员的尊严、参与及小组的自决。社区工作强调社会居民的自动、自发、自决、合作。同时,三者在先锋运动的目标和任务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间这种共同性决定了三者的整合运用。

如果说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强调的是个体的主观性行动,那么在《社会系统》一书中,帕森斯则不再强调个体的“单元行动”,而由行动论变成了系统论,把个体行动者的互动过程看做一个系统,强调社会行动的系统要素。因此,帕森斯的系统概念强调的是社会秩序的自我维持与均衡,突出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系统就是关系网络”。⑦由此,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间,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虽然在主要模式和实务的中心观点上不同,例如,个案工作模式是功能模式、心理模式和行为纠正模式;小组工作是社会目标模式与交互目标模式;社区工作模式是地方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和社区行动模式。在实务的中心观点上也不同,例如,个案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小组工作强调小组过程;社区工作强调社区改变。三种方法的实施分别可以被看作是“单元行动”,包括行动者、目标手段、情景条件和规范限制等要素。按照帕森斯的观点,行动者:是指作为系统者的个人;目标:是行动者的目标实现;手段:是行动者具备实现目标的手段;情景:是行动者面临的各种情境条件;规范限制:是行动者被各种价值观规范和其他理念所支配。⑧尽管三种方法的实施可以分别被看作是“单元行动”,但是三者的行动互动过程构成了一个系统。一个在社会工作方法具体实施中的系统。即像帕森斯将个体的“单元行动”转向强调社会行动的系统要素。

三、基于社区工作模式分析

1.波普罗(Popple)的社区系统理论与社区工作模式

英国社区工作专家波普罗(Popple),较早将系统理论广泛运用于社区实务,并将系统理论与生态取向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取向。认为一个生态系统取向的社会工作,必须连结有关处于不利地位者的结构性因素分析,并且充分考量与核心家庭有关的所有支持网络。换言之,以社区为基础的实务工作者,必须关注社区内部系统与跨社区系统,以便寻求更多有助于持续发展的方案,而不是快速安排处理的方案。⑨因此,在实务层面上,采用社区系统理论,就意味社区工作者必须从整体层面与服务对象共同认知。一个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或微观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运用社区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支持网络系统。例如,强化案主的支持网络,就是正面回应案主的家庭情况或微观系统的一种方式。

继楼斯曼提出的社区工作三大模式之后,波普罗于1995年提出了八种社区工作实务模式:社区照顾、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计划、社区教育、社区行动、女性主义社区工作、黑人及反种族主义社区工作。波普罗认为,这些实务模式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它们彼此重叠并排列成一个连续体。

分析上述波普罗的社区系统理论与社区工作实务模式,不难看出它们关注的基本问题是“照顾”,并且运用“社区行动”来完成社区工作。各种实务模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紧密相关。社区工作者要针对不同情况而运用不同实务模式,以便协助社区居民解决自身问题。与此同时,各种实务模式也可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情况下混合与交替使用。社区社会工作从方法上讲是三大方法并用的过程,而从实务模式上讲又是综合使用各种模式的过程。根据社区不同人群和问题,可以选择社会个案工作或社会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根据不同社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又可采取不同的社区工作实务模式,可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情况,如居民构成、问题的复杂状况、社区各团体之间的关系、居民参与意识与认同感的强弱、相关社区发展的政策等等,而采取相应的或最佳的实务模式,往往几种实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同时使用于社区工作之中。

2.社区工作实务模式与三大方法的整合

社区工作若干模式的运用是与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交织在一起共同产生结果。社会工作者要在介入社区之前充分认识和分析该社区的总体和动态的基本特征,就必须使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对社区工作实务模式与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加以整合运用,而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模式或一种方法。系统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社区问题至少做出三个贡献:社区是一个互动领域;社区是一个宏观控制系统和社区是一个水平与垂直的模式。⑩

(1)以社区照顾模式为例

社区社会工作通常需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任务目标,另一个是过程目标。任务目标主要解决特定的问题,完成具体任务;过程目标主要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认同感,协助社区居民战胜困难。因此,无论社区工作的任何一种模式都必须设定这两大目标。而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宗旨又决定了社会工作者必须致力于社区成员各种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福利的改善和提高。因此社区照顾模式即是社区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社区照顾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适度的干预与支持,促使人们获得最大的独立自主并掌握自己的生活。它是社区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也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展开,是社区发展的推动因素。社区照顾模式的工作目标是:首先,建立社会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亲人、朋友、邻里、各种民间机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政府相关部门等,从系统理论的角度讲,这些个人和团体就构成了社区照顾模式的网络系统。其次,建立服务过程系统。从过程目标来讲,社区照顾是一个社会服务过程。在社区照顾系统中,社会工作者要协调相关人员和组织,调动社区资源,有计划地为有实际困难的居民,尤其是老人,身心障碍者和五岁以下儿童等需要接受照顾者提供帮助。再次,建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系统。因为社区照顾模式的核心,特别强调自助概念的发展,从而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个案工作和社会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照顾,使案主获得最大的独立自主。

案例1

上海市黄浦区和顺社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南端,社区总人口55691人,户籍总人口51369人。在社区户籍总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为9033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25.8%,其中80岁以上老人1909人,纯老人家庭762户,单身独居老人319人,孤老72人。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化标准和顺社区面临十分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面临着繁重的老年人服务和老年人照顾的问题。根据和顺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决定为社区范围内有需求的老人开展一次专业化的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开展本次社区社会工作所依据的社会工作理论就是社区照顾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区照顾的理论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了比较充分的需求调查,也对社区内所拥有的相关资源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社区照顾模式的介入策略和任务目标,介入策略是:(1)借助义工网络,联系义工和社区内危机老人,建立关怀关系,主动提供适当的帮助或联络合适的社区资源。(2)着重回应危机老人的需求,其中危机老人的定义是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社区资源而界定,大致归纳为三种:第一,因体弱多病或伤残而足不出户或行动不便;第二,独居且对社区资源掌握不足;第三,独居而人际关系疏离。

社区社会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了解和掌握社区内危机老人的基本情况;接触和探访危机老人,了解其需要,提供适当服务和介绍社区资源;为社区内危机老人建立社区支援网络;提升社区公众关怀危机老人的意识。

根据上述设定的任务目标,和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们制定了多种服务计划开展活动。例如,义工招募及组长面试;义工训练营;外展探访简介会;外展探访行动日(访问独居老人);中秋月饼送爱心;亲善探访(义工需填写报告协助中心了解老人需要,并做跟进服务);秋日远行;“冬日暖流”捐赠寒衣活动;岁晚扫除;喜气洋洋团圆宴(年夜饭);老人贺新春(团拜);义工组长训练及会议;义工小组分享会等等。

上述案例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充分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理论模式作为指导;第二,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作为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依托;第三,充分采用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和介入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服务;第四,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与服务对象间的有机联系;第五,充分总结和反思本次服务的经验,以不断提高专业服务的水平。(11)

上述案例说明,社区照顾模式是专业化、职业化社区社会工作的一种方式,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在过程。它需要建立起一套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服务系统。同时,社区照顾模式要求工作者的角色也具备系统性。在社区照顾模式的运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是组织者而不是照顾者,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能够调动、支持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并同时加以监督照顾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获得的开创方面通常只规划短时间的支持性活动为主,以便社区在专业协助停止之后,仍然能够持续实施社区照顾,成为社区居民经常从事的活动,而不是依赖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协助。

上述社区照顾模式的目标说明社会工作者必须成为社区社会工作者,将案主整合于社区,共同进行社区评估,调动各方资源建立社区支持体系,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意识,从而改善生活。因此,社会个案工作在社区中的运用目的在于改善案主的社区脉络,强化社区支持系统,使案主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而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社会个案工作的助人过程中除了评估案主的需求之外,还必须运用社区资源,从而能够将案主个人需求与社区资源相互结合,以此解决案主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社会小组工作根据社区照顾模式的目标与社区工作方法相互整合。社区工作与社会小组工作有诸多关联。在社区组织中就包含多种团体组织,而社会工作者经常通过社区团体组织的聚会进行社区成员的协调及动员。因此,社区工作方案如果涉及社区内部的团体组织执行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就务必要使用社会小组工作的方法来整合调动资源。在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因为目标的实现,通常需要引导人们聚集在一起扩大成员关系,增强凝聚力,确认及增强动机等等,这些方面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小组工作方法去实施过程。

以社区计划模式为例。社区计划模式的目标是在社区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解决具体或实质性的社区问题。与此同时,社区工作者需要做出专门的计划,将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制定不同时期社区的工作重点和发展阶段。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社区工作者需要对社区诸多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同时要进行社区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并进行组织运作与成效评估。而在社区计划模式中,案主就是社区,这个社区以地理或功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社区计划模式中,案主是以案主群的形式表现并成为服务的消费者。社会计划模式中的服务,如心理服务与福利服务成为案主群的主要消费形式。

案例2

以上海A社区为例。为了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共卫生意识,上海A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制定了该社区青少年健康教育计划。该计划由A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协会联合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相关机构共同组织一项社区活动,通过前期的大量调查和准备,在了解当前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之后,主办方采取了社区工作模式,利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一年,包括调查准备期、计划执行期、撤离评估期三个阶段。

针对计划执行期,在该阶段中,一方面要尽力执行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同时又要准备应对突发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做出及时修正。具体工作如下:“社区青少年健康教育”项目启动仪式;社区健康咨询;“同一首歌”A社区第三届简易小学文艺汇演;青春期健康工作坊;“健康校园行——眼部卫生”工作坊;“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坊;走进大自然、走进桃花节;“关爱生命,远离伤害”社区青少年健康系列演示;发放青少年健康教育相关宣传品等等。

上述9项活动充分体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特色:具备社区社会工作计划模式的任务目标、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较强、社区资源利用和社区计划模式等社区工作方法运用比较适当等。

社区计划模式强调专业人员的参与,强调理性设计的社区计划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只有专业的计划者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制定合理的社会变迁计划,引导复杂的变迁过程,才能解决社区中的各种问题。(12)

社区计划模式的特点在于:对社区进行需求评估,寻找问题所在,做出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确定实质性的任务目标;强调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与各方建立起社会系统网络;建立包括整个社区的案主系统;强调“案主是服务的消费者”的角色,享受各种服务计划的成果,如福利、娱乐等,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或积极参与活动就是对于服务的消费等。

在上述案例中,根据社区计划模式的特点,社区计划的实施需要社会个案工作与社会小组工作整合运作。首先,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社会个案工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根据社区评估的结果,计划设定一个明确可行的目标。例如,社会个案工作者必须对社区的整体情况、资源和条件、居民需求等等进行评估,协助案主或案主群界定其改变的目标。因此,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评估和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时都运用了大量的社会个案工作方法。同时在社区计划目标的设定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必须运用社会个案工作方法引导案主加入目标设定,否则没有案主参与,社区计划目标就难以达到。其次,社会个案工作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的运用,还突出表现在社区工作者必须重视社区资源的整合运用,并且强调建立资源网络,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例如,案主本身的资源;案主的基本系统;社区网络资源及凝聚力等等。

此外,社区计划模式中还渗透了相当的社会小组工作方法。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包括许多具体问题,例如贫困、失业、老年人、儿童、医疗、社区组织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而在介入时,重点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估分析,而后才能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并实施社区行动。首先,在进行社区计划的过程中,专业关系的建立需要小组的工作方法。虽然建立专业关系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第一步,但在社区计划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专业关系就是社区工作者与其案主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所达到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通过建立专业关系,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明确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帮助的对象、制订帮助的计划。而在建立专业关系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社会小组工作的方法。从社区计划模式的形式来看,需要社区工作者、社区行政管理人员、社区工作机构、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并得到认同。因此,建立专业关系首先是培养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凸显社区工作者的团队精神,而制订计划和实施需要社区工作者与参与人员之间的配合、支持和努力,在此情况下,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能够很好地建立专业关系。其次,社区计划的目标与措施需要小组工作方法。一般来说,社会小组工作就是通过专业的小组工作人员建立需要的社会小组,并用专业知识与技巧指导小组活动以实现目标。此目标分为个人、社区、社会三个层面。而社区计划模式中的目标与这三个层面密切相关。在社区中存在多种问题,例如居民个人养老和福利水平改善问题、社区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问题、社会整体进步的问题等等。因此,如何运用社会小组工作方法明确这些问题的目标和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社区中的养老模式和居民的医疗问题是社区诸多问题中较为重要并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社区工作者在制定和实施社区计划的过程中,要借用社会小组工作方法,首先对这一群体的成员进行心理互动、行为互动,以便了解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归属感,赋予他们能力,以此制定社区工作计划,解决他们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与社区社会工作模式之间是一个整合运用的过程。所谓系统论的方法就是从整体出发,有机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整体发展最优、而个体损失又不大的方案,从而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因此,整体性是社会系统论方法的核心。这一研究视角对于我们社会工作实务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美]莱瑞·赖恩:《社区社会学》,徐琦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②T.Parsons.The Social Syste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51.p.3.

③Malcolm.Payne:《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等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⑤⑥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9、99、99页。

⑦T.Parsons.The Social Syst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51.p.25.

⑧[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张茂元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2页。

⑨林胜义:《社区工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⑩[美]莱瑞·赖恩:《社区社会学》,徐琦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11)马伊里、吴铎:《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马伊里、吴铎:《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标签:;  ;  ;  ;  ;  ;  ;  ;  ;  ;  ;  ;  ;  ;  

从社会系统理论看三种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与应用--以社区社会工作模式为例_社区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