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作文教学论文_邓德伟

浅议高中作文教学论文_邓德伟

四川省苍溪县城郊中学校 628400

作为高中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叫想法更确切一些。我的理解是:作文就要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作文要在统一中体现自由;作文要在规定时间中放大范围;作文要在传授中体现发散性思维。

一、作文要在统一中体现自由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现代八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二、作文要在规定时间中放大范围

语文老师一般都会注重规定时间作文,我们的各类考试也都是有时间要求的。我们在对学生的规定时间作文提出要求外,对不规定时间的课外作文也要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多年来更重视课外作文。所谓“课内为主”不是指课内作文的篇数比课外的练笔还要多,而是说主要看重的还是课内作文,把课内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把课外的写作看作是辅助手段。对课内作文花时间多,用心多,精心计划,精心批改,而对课外作文则任其自由发展,我对这种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课内作文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从应试这个角度讲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思想受到限制,思维受到限制,因而很难有佳作出现。况且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吸收多元文化,多读报刊杂志等时文,培养现代意识。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三、作文要在传授中体现发散性思维

我们上作文课在传授学生如何写作的同时,要尽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一向不认为作文知识和能力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姑且不举那些什么作文知识也没有的大作家为例,也不引用鲁迅先生“不要相信文章做法”之类的名言,单就我们自己的体会而言,知识到底在其中起多大作用,就很值得怀疑。

写得一手好文章,而考写作知识不及格的人绝不是个别的特例。对我们写作有益的倒是一种沙龙式对话,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发散大家的思维,给大家写作得失的启发。基于这样的一些基本想法,我的作文评讲课就是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

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我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我应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我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我们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而是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的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我自己都觉得效果不错。

毕竟作文是高中语文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我将在这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努力。

论文作者:邓德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浅议高中作文教学论文_邓德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