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解 晶 晶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波普尔证伪主义以可证伪性原则作为判别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依据,以猜想与反驳(试错法)为方法论。证伪主义方法论中的敢于怀疑、大胆猜想、勇于试错的精神蕴含着独特的创新理念,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培养创新性思维需要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大胆的猜想能力、主动的实践能力,还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等。

关键词: 波普尔;证伪主义;猜想与反驳;创新思维

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以可证伪性作为其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依据,主张通过猜想与反驳的方法,即通过试错法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可证伪性原则以及猜想和反驳的方法论,都蕴含着独特的创新理念。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证伪主义方法论中的敢于怀疑、大胆猜想、勇于试错、在错误和失败中进步等思想,对于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证伪主义方法论概述

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以可证伪性为原则,以猜想与反驳(试错法)为方法,通过不断证伪和试错,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

(一)可证伪性原则

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可证伪性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是指这一理论或假说具有被经验观察证伪的可能性,但是并不等于这一理论或假说必然被证伪。也就是说,某一假说只有符合可证伪性这一条件,它才是科学的。

在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提出之前,可证实原则被普遍认为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在于理论或假说能否为经验归纳所证实。即如果一个理论或假说能够被一定数量的经验事实所确证,那么这个理论或假设就是科学的;反之,如果一个理论或假说不能够被确证或者说至少目前还不能被确证,那么这个理论或假说就属于非科学,就要被排除在科学范围之外。

波普尔从根本上否定了证实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他主张可证伪性才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即一个命题或假说只有符合可证伪性这一原则,才是科学的。所谓的可证伪性就是指科学理论或假说必然具备被可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证伪的可能性,而不符合可证伪性原则的理论或假说就不是科学的。由此,证伪主义者认为逻辑学、数学以及宗教学都不是科学,因为它们都不符合可证伪性原则,即不具备被经验事实所证伪的可能性。

“我带你们走的正是最好走的路,起码在这一带是这样。这里本没路,拖拉机一过,路就出现了。”说完,便又扛起行李往前走。

然而,可证伪性并不等同于必然被证伪。可证伪性只是科学理论应该具备的一个必要前提,而被证伪则是这个科学假说被另一个科学假说所推翻从而产生的结果。但是这个已经被推翻了即被证伪了的假说还是属于科学的范畴,原因是它具备可证伪性这个必要条件。这就是说,可证伪性是指这个假说命题不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它存在着被一些经验事实所推翻的可能性,被证伪就是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这一假说被可观察的经验事实证实为错误的。而这个推翻和证伪了原先假说的这一理论或假说就取代了原先的假说命题,作为一种新的命题接受其他可观察的经验事实的证伪。

超厚宽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拌和站要求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拌和站基本一致,但为适应超厚宽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进度,应配备2套生产能力为400t/h或一套生产能力达700t/h的稳定土拌和站。本项目配备2套生产能力为400t/h的拌和站。同时,为减少出料时混合料离析,应该控制混合料的成品料仓不宜过大,且必须在料仓顶部履带出料口前25cm处加装带有橡胶板的槽钢,在料仓内部1/3处设置纵向及横向槽钢。

(二)猜想与反驳方法论

就其本质来说,人是积极能动的存在者,其能动性就在于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人能够将思想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进行创新和创造。在理论创新和科学创新的过程中,实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科学理论的创新。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会对很多看似平常的事情或现象产生疑问和思考,会在头脑中产生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而“灵感”变成创新思想或创新理论,就必须借助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包括科学实验和观察,人们对“灵感”进行反思和应用,最终就会带来思想或理论的创新。

由图2可知,在试点中万家店的菌棒单产最高为510克,其次为王院415克,最低是纳黑240克。同一品种接种时间不同以致出菇季节的差异,在该地脱袋与不脱袋转色及人工管理都致使三者产量互存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该品种在当地的栽培时期选择,转色方式及技术管理都需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而加强考虑。

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认为,通过归纳法对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理论的确证观是不合理的。他们认为,仅仅通过一些经验观察得到普遍的定律与理论是永远不可能的。但是,他们主张以确定的经验事实命题作为前提,借助逻辑推理证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是谬误,这样则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科学理论永远不会被经验事实所证实,只能被证伪。或者说,假说或理论不会被可观察的经验事实确证为绝对科学的理论,它只可能被可观察的经验事实所否证,即被确证为是谬误或错误。因此,他们推崇猜想与反驳法,即试错法,认为先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想,然后进行反驳、批判和证伪。

波普尔在说明科学知识的增长时用:P1→ TT→ EE→ P2四段图式来表述试错法。在试错法的四段图式中,“P1”代表“问题”,“TT”代表“试探性理论”,而“EE”则代表“(尝试)排除错误”,尤其是利用批判性讨论排除错误,“P2”代表“新的问题”[1]321。波普尔试错法的四段图示可以简单解释为:科学首先起源于“问题”,即源于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怀疑和提问。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之后,由于知识背景和智力等要素的支持,我们会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即在脑子里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方案或线索。这些猜想和假设也就是四段图示中的“试探性理论”。这些“试探性理论”数量不定,有的问题可能只有两种方案,而有的问题可能有多种方案和线索,那么,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方案才能成为众多方案中最有可能解决此问题的“钥匙”呢?这就要靠解决问题者依靠其当前所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智力背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这些“试探性理论”进行比较、批判和反驳,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从而排除错误、优胜劣汰,这个过程就是四段图示中的“排除错误”。接下来就是用这个暂时经受住观察实验的批判的“试探性理论”,去尝试着解决问题。这一步可能产生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这个试探性的理论不能解决原问题,或者离解决原问题有一定距离,这个时候解决者就要试图进一步去寻找更合适的“试探性理论”,或者他还可以在保留此“试探性理论”的前提下改进此理论的细节部分,然后再用修改后的理论去尝试着排除和纠正错误。第二种结果,即这个试探性的理论成功解决了原问题,那么它就取代了原问题变成了一个新问题,此时产生的新问题就是“新的问题”。但是,这个“新的问题”并不是终点,它同样要接受各种不同猜想或假设,即其他试探性理论的反驳或证伪。科学就是在这四个步骤中不断循环,取得进步和发展的。

(三)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意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鼓励创新,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很多哲学家以及科学家的赞赏。加拿大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邦格认为,波普尔“已被公认为当代最深刻、最严谨、最富有才华和独特精神的思想家”[2]2。确实,波普尔能够发现逻辑实证主义者所推崇的归纳法的缺陷,并且反其道而行,通过大胆的猜想和严谨的求证,对权威进行批判和反驳,进而提出与以往权威理论即逻辑实证主义截然不同的证伪主义理论。尽管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在今天看来也有缺陷,但是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证伪主义的魅力就在于它充分肯定了科学创造的不可思议的力量,鼓励了科学家发挥想象力来进行自由探索,给科学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中的创新精神

波普尔证伪主义是对传统归纳问题的有效解决,即证伪主义避免了传统证实主义无法从有限的经验事实中归纳总结出科学理论的难题,实现了科学思维方式从证实到证伪的转变,并且提出了科学进步的方法即猜想与反驳法(试错法),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精神。波普尔鼓励人们敢于怀疑、积极发现问题,并且大胆地提出假设,不断进行试错,这与现代科学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即不断创新,是相契合的。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头昏乏力、恶心呕吐、皮疹以及头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一)对传统归纳问题的思考——怀疑和批判精神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产生起源于对传统归纳问题的思考。本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波普尔用其独特的证伪主义理论对归纳问题做出独具风格的尝试性解决。

证伪主义是在逻辑实证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为了解决传统的归纳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理论。逻辑实证主义所遵循的归纳法在当时受到了休谟等人的怀疑。休谟认为,不管观察重复多少次,都不能从逻辑上必然地从个别经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因为归纳法在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时存在着逻辑上的跳跃[3]。虽然,后来逻辑实证主义者又对归纳法进行了改造,但是仍无法掩盖归纳法的缺陷。波普尔认识并抓住了归纳法的缺陷。为了弥补归纳法的缺陷,波普尔并不是沿着归纳主义的道路对归纳法进行“缝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的批判,另辟蹊径选择了一种和归纳主义的证实原则完全相对的方法论,即证伪主义方法论,进而形成了其著名的理性批判主义。

(二)从证实到证伪——思维方式的转变

波普尔证伪主义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证实思维到证伪思维的转变,为开拓创新思维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

为了贯彻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11月中旬,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收“堵点”“难点”问题,提出5个方面共26条具体措施,精准助力民营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创新之处在于:

波普尔认为科学来源于问题,而科学知识的增长则取决于问题的解决。由于问题不会被永久地解决,所以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增长过程。问题来源于怀疑的态度。怀疑就是对常规或者已经被普遍认可的理论的质疑和批判,怀疑不仅是对传统和权威的批判,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提出问题之后,需要人们运用大胆的猜想提出试探性理论,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反驳,最终得出一个逼真度最高的试探性理论,即这一试探性理论暂时经受住了其他理论的批判和证伪。换句话说,这一试探性理论取代了旧理论成为暂时的“科学”理论,而这个“科学”理论会成为新的“靶子”,接受其他理论或假说的批判和证伪,进行新一轮的猜想和反驳。科学就是通过不同理论或假说的互相证伪,通过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而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以及哲学家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他们的科学知识为背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实现了科学的进步,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三)猜想与反驳——科学进步的方法

波普尔反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知识是经验事实的归纳积累的理念,主张科学知识是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而科学知识进步的方法就是猜想与反驳法,即试错法。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试错和证伪、不断地解决问题,逐渐实现科学知识的增长。

传统的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来源于可观察的经验事实,并且科学知识必须通过经验归纳的证实。也就是说,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是一种肯定性的知识,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被经验事实所确证的过程。但是,由于归纳法自身难以消除的局限性,即从个别的经验事实出发难以归纳出普遍的科学知识,这使其受到各路人士的批判。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或假说即使得到再多数量的经验证实,也只是加深其是科学知识的可能性,而不能直接肯定其就是科学理论。如果出现相反的经验事实,哪怕只有一件,就足以推翻这一理论,足以证明这一理论或假说是谬误的。所以,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不应该是简单的事实经验的堆积和归纳,而是应该用证伪的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新的问题,通过猜想与反驳的方法,不断地试错,进而逐渐实现科学知识的增长。从实证到否证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一方面为人类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科学发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鼓励了人类发展创新思维,增强人类实现创新的自信心。

三、波普尔证伪主义对培养创新思维的启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蕴含着独特的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培养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证伪主义所包含的创新理念,积极培养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大胆的想象能力、主动的实践能力,并且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进行科学创新。

(一)敢于怀疑

敢于怀疑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石。证伪主义向我们展示了经验事实具有不可靠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怀疑精神。同时,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以及真理的相对性也要求我们必须有怀疑和批判精神。

培养科学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我们打破故步自封、对传统和权威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精神枷锁。证伪主义向我们展示了经验的不可靠性,表明任何科学理论或假说都有可能被推翻和证伪。所以,如果人类对于前人的思想成果或者科学成就不假思索、毫不怀疑地接受,就难以实现理论与科学的创新。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人的认识具有有限性,真理具有相对性。这就决定了创新思维必须具备怀疑精神。人类生命以及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而知识是无限的,科学和理论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所达到的真理性认识,往往也是相对真理。恩格斯认为,人类的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绝对真理,人类只能无限地接近真理。当然,认识的有限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得不到任何真理。人类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逻辑推理等得出的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绝对性,或者说是一定条件下的绝对真理。从终极的意义上说,人的认识是不断地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人类通往绝对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创新思维、不断进行科学创新的过程。而人类进行思维创新和科学创新的前提,就是充分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敢于怀疑任何科学和理论。

(二)大胆猜想

大胆猜想是创新思维培养的翅膀。大胆的猜想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和现实结合,符合一定的思维规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据了解,此次执行报告中用专题形式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融资情况、人民币汇率等社会热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介绍。

证伪主义主张大胆猜想,并且认为猜想只有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以及科学知识规范,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创新,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波普尔认为:“知识的成长是借助于猜想和反驳,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发展。”[1]292在波普尔看来,人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是一种主观臆想,人类对于问题的敏感不是凭空而来,需要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遵循科学知识规范。也就是说,只有以经验事实为根据,在现有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大胆猜想才是科学猜想,才有可能产生独特的科学理论成果,进而推动科学知识的增长。

(三)积极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不管“灵感”或猜想有没有经受住经验事实或科学理论的证伪,都会产生一定的价值。一方面,如果“灵感”或猜想被证实,暂时解决了我们的问题,那其肯定具有积极的理论想被证伪,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在证伪“灵感”或猜想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得到新的知识,这同样表明实践是有价值的。总之,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通过积极能动的实践。

委员会是依法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中国船东协会下设分支机构,由从事保险、海商、海事及法律工作相关的中国船东协会会员,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专业组织,在中国船东协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人数为70余人。委员会的宗旨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涉及中国船东协会会员和航运相关的保险、法律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推动海上保险的健康发展以及海上法律制度的完善,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船东协会保险与法律委员会章程》,还决定了秘书处人员构成。

猜想与反驳方法,也可称之为试错法。波普尔利用猜想与反驳的方法向我们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即科学知识是在大胆的猜想、无止境的反驳以及永不停止的试错的过程中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的。

积极主动进行实践是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证伪主义启示我们,在不迷信传统和权威、大胆进行猜想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猜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证实或证伪猜想,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发现真知,实现科学知识的增长。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mpeting financial interests.

(四)遵循科学的方法

遵循科学的方法是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钥匙。科学创新思维之所以冠之以“科学”,就是因为遵循科学的方法。也就是说,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才能实现科学创新,实现科学知识的增长。

创新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科学认识的发展必须要运用科学方法,因此,创新思维培养必须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的规则、方式和手段[4]。狭义的科学方法仅指人类在探求客观自然规律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而广义的科学方法不仅包括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还包括在社会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实践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等,比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方法。

医学上认为,年龄超过35岁怀孕就可以称为“高龄妊娠”,属于高危妊娠。研究表明,与适龄妊娠的女性相比,高龄妊娠发生各种疾病的比率增加了2~4倍。从女性的生理规律来说,生育能力最强是在25岁,过了30岁以后就开始缓慢下降,35岁以后迅速下降,44岁以后有87%的女性已经失去了受孕能力。

证伪主义对特定理论或假设的证伪,是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一个科学的猜想或假说,未经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证实或证伪,就可能只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想象,难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科学创新。所以,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确保我们的思维以及实践严格遵循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五)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错误和失败是培养科学创新思维的重要动力和必由之路。从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关键所在。

科学知识发展史绝不是各种理论简单堆砌的历史,而是持续不断的发现和纠正错误的历史,也就是通过失败和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进步的历史。波普尔说:“一种科学理论,一种解释性理论,只不过是解决一个科学问题的一种尝试,也就是解决一个与发现一种解释有关或有联系的问题。”[5]319在这一尝试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没有任何的曲折和错误。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重大成就,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包含着无数次的失败或错误。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由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堆砌而成的。错误和失败的意义还在于能够使科学家发现自己理论的漏洞和可疑之处,进而能够及时修正理论的错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使其能够经受住尽可能多的质疑,从而具备最大的科学性。总之,错误和失败既不是科学创新的敌人,也不是科学创新的障碍,而是科学创新的必由之路。在科学的道路上,人类通过失败和错误发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并从失败和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进行思维的创新,进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正视错误,不惧怕失败也是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启示,但是证伪主义的作用是有限的,其自身也存在着局限性。首先,证伪主义主张大胆猜想。但是科学猜想并不是对任何事件的盲目怀疑,而是应与现实相适应,并符合一定的科学常识。其次,证伪不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唯一来源。我们只能肯定证伪是实现创新的其中一个来源,但不能否定创新还有其他的来源。同时,并不是掌握了证伪的方法就可以实现科学创新,因为,证伪的这个过程需要结合许多其他方法,比如实证、逻辑推理等。也就是说,证伪只是科学创新中的一个环节,要想实现创新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要素来完成,而绝对不是单单靠证伪方法来实现。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证伪主义,既要看到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我们培养科学创新思维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证伪主义的不足之处。

总之,波普尔证伪主义中的可证伪性原则以及猜想与反驳法,对于培养我们养成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敢于否定、大胆猜想、不断试错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波普尔.客观知识[M].舒炜光,卓如飞,周柏乔,曾聪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波普尔.无穷的探索[M].邱仁宗,段娟,译.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1983.

[3] 刘希良.析证伪主义认识前提中的不可知论色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6.

[4] 陈学清.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5]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蒋戈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Popper′s Falsifi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XIE Jingji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Popper′s theory of falsification is based on falsification principle as a foundation for judging whether a theory is scientific, with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trial and error) as methodology. The spirit of daring to doubt, boldly conjecture and being brave in trial and error in the falsification methodology contains unique ideas of innovation, which is of great enlighten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requires a spirit of doubt and criticism, a bold conjecture, an active practical ability, a scientific method of research, and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errors and failures.

Key words: Popper; falsification;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innovative thinking

DOI: 10.3969/j.issn.1674-5035.2019.05.013

中图分类号: B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035(2019)05-0074-06

收稿日期: 2019-05-08

作者简介: 解晶晶(1993-),女,河南信阳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物理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闫丽环)

标签:;  ;  ;  ;  ;  

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